三亚是来了不愿意离开的城市

10月11日,在三亚卓达东方巴哈马小区内,70岁的王俊英在惬意漫步。“我老家那边已经很冷了,三亚还是阳光明媚,实在太舒服了。”王俊英介绍,自2012年起,每到秋冬季节她都会从哈尔滨“迁徙”鹿城。

“候鸟”老人在社区里惬意漫步。

如今,像王俊英这样的“候鸟”老人越来越多。现在我国北方地区大多逐渐降温,而此时的三亚依旧温暖如春。在康养等需求推动下,一批批“候鸟”老人陆续奔赴三亚开启暖冬之旅,“旅居养老”业态日益兴盛。

康养需求推动老人“迁徙”

11年前,因老伴身体原因,王俊英陪其来三亚康养。初到三亚时,王俊英就被三亚秀丽的风光所吸引。这里四季如春,如梦如幻的大海让她流连忘返。

“哈尔滨的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几十摄氏度,要穿大棉衣、大棉裤,太冷了。”王俊英说,可三亚不一样,这里过冬单衣、单裤足矣,穿得轻便,人也轻松不少。三亚的气候好、风景美、空气也好,是座宜居的城市。

与王俊英住在同一小区的张大爷今年73岁,他来海南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养生。张大爷是第6次来三亚过冬,在小区的健身活动区域,他熟练地“杆上挂钩”,一点儿也不输给年轻人。

“我来三亚就是为了养身体,之前身体不好,又有鼻炎。”张大爷直言,考虑到身体原因,儿女就将他和老伴送来三亚生活,而今他的身体硬朗许多。平日里,除了和老伴散步赏景,他们还会在家里养点花花草草,心情舒畅得很。

“三亚的气候是独一无二的,我在三亚过冬,我的老姐妹可羡慕了,都嚷嚷着也要来。”来自河南的胡奶奶对三亚赞不绝口,笑着说来了以后就不想再离开。

社区配套设施获“候鸟”老人称赞

为了满足流动老年人群体的生活及养老需求,三亚许多社区都在调整配套设施,并增加各种针对性的服务。

“我们社区‘候鸟’老人很多,每年秋冬季节大家过来后就很热闹,社区也会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卓达社区党支部宣传委员叶邦盛介绍,社区里还设有乒乓球室、太极拳室、书法室、舞蹈室等活动场所,满足“候鸟”老人的健身、生活、社交、游乐等多样化需求,让他们尽情享受有幸福感的老年生活。

走进书法室,一股浓厚的墨香扑面而来。方方正正的屋子里,摆放了各式各样的书法作品。樊玉婷和老伴一人一桌,在专注地练习书法。

樊玉婷和老伴都已过80岁高龄,自2017年第一次来三亚过冬后,二人就把三亚视为第二故乡。

“这里空气好、城市干净,尤其是社区服务特别好,社区里的小姑娘一个个都像我亲闺女似的,有什么事找她们都有求必应。我们在这里生活很舒心,儿女在老家也放心。”谈及在三亚的暖冬日子,樊玉婷娓娓道来。社区的设施很齐全,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活动及生活需求,相比河北老家,三亚是她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城市。

“旅居养老”成为旅游新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在消费升级理念的驱动下,人们对退休生活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畅快旅游+健康养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业内人士表示,北方的冬天过于寒冷,三亚的冬天温暖如春。对于老人而言,“候鸟式”的旅居养老或将成为旅游新趋势。

三亚学院旅游管理学教授柴勇认为,三亚良好的气候优势吸引了大量有经济基础和健康诉求的老年人来养老。而今,老年人的康养需求日益增加。但要想发展“候鸟”式养老还需要医保、医疗、社工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才能更好满足流动银发族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挖掘“候鸟经济”潜力,打好“康养养老度假”这张牌。

异地养老,既要让老人闲得下来,又要让老人过得充实。

“许多‘候鸟’老人远离家乡,难免会感到生活单调。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候鸟’老人都有一技之长,于是我们会针对性开展一些对应的活动,以集体为单位,为‘候鸟’老人打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天涯区候鸟人才协会副会长叶健祺说,目前,天涯区候鸟人才协会已有近300名会员,在这里“候鸟”老人可以尽情发挥余热,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来源: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 冯晨阳 摄影报道

编辑:庞小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温暖如春   老伴   候鸟   大爷   书法   老家   老人   身体   需求   城市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