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丨我在西溪湿地陪人读书

2008年8月,因为父亲病重,需要人照顾,我回到阔别27年的故地杭州,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

同年十月,我被友人约着,第一次造访西溪湿地,此时湿地基建大功告成,但尚在追求完美,四处是小工地、烂泥地。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断被遍地芦苇、漫天芦花、满树火柿及四通八达的“水弄溪巷”引得流连忘返;

这里一切仿佛自然生成的,又仿佛是精心设计打造的:

野鸭在草丛中嘎嘎叫,野鸟倏地掠过头顶,在水面上投下一抹阴影;

一池池清澈的水面盛着一片片蓝天、一朵朵白云;

调皮的松鼠叼着满嘴果子,在树的枝桠间腾空而起、飞扬跋扈;

一叶摇撸船摇着我和友人,风和日丽,岁月静好的样子,不料一条小臂长的大白鱼哗一下射出水面,啪一声,把自己甩在甲板上,神奇得让我不敢对它造次,怕它有灵,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在考验我善心,只好乖乖地将它放入清水中,目送它摆尾而去。

我是乡下长大的,离西溪湿地不过三四十公里,但相形见绌,感觉这里才是真正的乡下,集合了各种乡味野趣。

我的家乡下太单一了,也许是被反复破坏后的简陋、粗糙、贫乏;

这里有一种被人为保护、尊重、滋养的原味、丰富、自然、多姿。我在昏黄的夕照下,带着美好的印象离开西溪,并不敢做梦,有一天我会诗意栖居在此间的某地。

这一天说来就来,真的像梦一样的。是年底,我的小说《暗算》有幸得了茅盾文学奖,然后次年春天的一天,宣传部朱小勇处长找到我,向我介绍了西溪文化创意园的情况,说我作为茅奖得主,有资格申请入驻西溪文创园。

我了解了情况,虽有租金优惠,但终归是要租金的,且装修要自费,毛算算,也得百万大钞。我不过一介文人,书生气足,也许可以高调说才情非凡,却决无勇气讲财大气粗。

老实说,起初我拒了,是高攀不起的意思。

同时,不得不承认,我心有不甘,因为毕竟深悉西溪之美,心向往之。似乎有某种天意,这一年我的小说《风声》拍电影,票房夺冠,然后次年《风语》被央视拍电视剧,种种利好使我小说的影视版权被市场一下捧高,我的财务自由啦!

心底便不时冒出那句话:西溪,且留下。几经权衡后,我决定让自己任性一次,入驻西溪文创园。因为有这些周折,所以我是最后一个去选房的,几乎也没什么选择余地,挑了并不合身的11和12两幢。

所谓不合身,是指太大,有400平米,我不需要这么大,但这两幢屋像一支并蒂莲,肩并肩,身贴身,不好分的。就是,我必须一把揽下,这也是当初设计的初意,两幢屋高低错落,交相辉映,心心相印。

然而,作家乃个体劳动者,我单枪匹马一人,既无团队,又无经营,怎填得满400平米?有一天,我在我未来的工作室的偌大阳台上坐看云起,心驰神往;不知怎么的,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要在这里,这块诗意的栖居地上,利用“填不满的空间”,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做一件“公德事”。这件事是从我过往的一连串挫败的经历中延伸、长出来的,所以我得回到过去。

二十年前,在长达十几年的一个时间段里,我写的作品大部分在邮路上,写稿、投稿、退稿构成了我一个倒霉蛋命运的复杂的几何图案。我的第一部长篇《解密》曾被17次退稿,前后折磨了我11个年头。

折磨是考验,也是锤炼,把我和我的作品磨得更加结实、锋利、有光芒。有一天当它问世后,过去缠绕我的种种晦气被它一扫而空。后来由于《暗算》电视剧和电影《风声》的爆红,更是让我锦上添花,时来运转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名和利,坦率说多得我盛不下。

也许是我心理素质差吧,也许是我心里本来有颗公德心,我总觉得文学让我得到的太多,我应该拿出一些还给文学,还给读者。我要提醒一下自己,作为作家我首先是个读者,阅读是写作最好的准备,写作是为了让更多人去阅读。正是基于这样个性的经历和共性的认知,还有“空余的空间”,我决定创办一个“麦家理想谷”的公共阅读空间。

于是,11号楼成了至今十周岁的“理想谷”,一百多平米,上万册书,沙发是软的,灯光是暖的,茶水、咖啡是免费的;还有一个小房间,你需要也可以免费住——当然是爱文学的暂时落魄的年轻人,像写《解密》时的我。

总之,这儿——我的理想谷——没有消费,只要你爱书,爱文学,一切都是免费的。但同时我也是吝啬的,我不提供Wifi、电话,甚至我希望你进门关掉手机,至少是静音吧,免得打扰人读书。

读书就是回家,这是我理想谷的口号,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希望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是为了读书,为了静心、安心、贴心,像回家一样。因为有“免费”的特点,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推广,影响越来越大,读者也越来越多,节假日有时一天多达近千人,来自祖国各地。

我看到了它的价值,也发现了它的局限,就是空间有限,距离受限。尤其是外地人,只能把它当作一个景点来看,其实是读不来书的。开办四年后的一天,受一位吉林读者的建议,我决定把“理想谷”搬到网上。

2017年,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挑选、确定书目,找人解读、领读、配乐,然后挂到我的公号上,公号的名称就叫“麦家陪你读书”。

我有个宏大的计划,就是“100+1000+7+20”的计划。100是指100位专业读书人,他们负责拆书、解书,化繁为简,提纲挈领,把一本书拆成7部分——7指的是7天,即一周读完一本书。

1000是指从理想谷现有上万册藏书中选出1000本古今中外的文学佳作,这工作主要由我负责。20指的是20年,用20年时间以文字+图像+音频的方式陪你读(听)完1000本书。

截止今天,是我陪大家读书的第2276天,共读的是323本书。我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我就在努力做,坚持做,希望能够做完做好,也希望有更多人来分享。

我们现在经常讲中国经济要转型,其实我们的生活也要转型,要从物质层面转到精神层面上来。我们讲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从阅读开始,从书中去读懂我们民族的美,我们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读懂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的,幸福的。

毋庸置疑,今天我们并不是缺少可读的书,而是缺少读书的人,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没习惯读书。我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这样,陪人读书,希望有人在我的陪伴下,养成读书的习惯。

说句心里话,我觉得陪人读书就是陪人成长,是一件积功德的事,所以虽然很烦琐,但还是乐在其中。其实,我陪你成长也是你陪我成长,成长是互相的,温暖也是互相的。我要安慰一下自己,我可以少写一本书,世界不会因为我少写一本书而少一本书。但你不能少读一本书,你少读一本书也许就少掉一个与世界和自己沟通的渠道。

世界很大,书最大,因为书能让世界变小,让我们长大。我就是这么长大的,因为书,读书,走出了乡村,领略了世界的美、内心的深。走进书里,走进内心深处,我们终归会发现世界是美的,人是善的,全世界的黑暗也灭不掉一枝烛光。

最后,必须的,我要说:谢谢你们——广大读者——来陪我读书,读书的好处不读书的人是不知晓的,正如心怀理想的欢喜,没理想的人是体会不了的;谢谢你——美丽西溪——给我这份荣幸,在坐看云起时也看到了世间的美和丽;西溪,且留下,留下的不仅仅是理想、梦想,梦想在此地已照进现实,通过福堤、绿堤、寿堤,通过秋芦飞雪,通过火柿映波,通过莲滩鹭影,通过蒹葭泛月,通过渔村烟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湿地   合身   次年   风声   水面   读者   理想   世界   文学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