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告老还乡,因太穷装十几箱砖头充脸面,皇帝:全换成真金白银


文 | 三楼的泡芙

编辑 | 三楼的泡芙

两袖清风的良臣,历来受人敬仰。然而真正廉洁奉公的官员,在万千官场中,也屈指可数。历史上虽有不少正人君子,但更多的是权倾朝野的奸臣。

面对错综复杂的人心世故,很多官员也只能无奈就范,背离初心。古今中外,治世之道无不在反贪治吏。

今天我们不妨多谈谈这类正气犹存、勇于直言的廉吏故事,唤醒社会正义,净化人心。

01

砖头变金银

孙嘉淦,山西介休人,从雍正到乾隆,历仕三朝。他为官清正,深得民心。到了晚年,孙嘉淦决定致仕归乡。

这时,孙家虽官居高位,却一贫如洗。为保住颜面,孙嘉淦命人将十几个大箱子装满了石头,假装这是他多年积累的财富。殊不知,此举惹来了妒忌之人的陷害。

当时,有奸臣向乾隆帝密奏孙嘉淦私藏巨额财富归乡。乾隆帝深知孙嘉淦为官清正,不会有此罪行。但是为查明真相,他派心腹监视孙嘉淦的归途。这日,孙嘉淦一行人赶路途中,忽遭帝命拦截。

只见一行禁卫军将孙家大车围住,打开车上的箱笼搜查。众目睽睽之下,箱中满是死物白石,并无银两金铺,监工大惊,直奔京城禀告皇上。

闻讯,乾隆帝沉吟许久。他了解孙嘉淦节操坚定,绝不可能贪污钱财,装石头不过是为保名声。君主怜老臣之难处,遂命左右将箱中的石头悉数换成白金。

人皆称赞圣明,知臣老贫,解其燃眉之急。孙嘉淦感激涕零,拜谢天恩。乾隆帝笑言:“朕亦知卿之为人。卿勤政三朝,功在社稷,当得金银以度晚年。”

自此,朝野皆知孙家清白。慷慨君主,贤良臣仆,益展民德。孙嘉淦之清廉操守,以石变金,激励后人修身从政,光大国家社稷。

虽说这故事有编撰之嫌,但是在康雍乾盛世,确实有这么一位两袖清风的奇人。

02

该说该做福大命大

孙嘉淦(1683-1763)是一个传奇的大臣,他从穷苦的进士一路升迁到尚书。孙嘉淦的仕途发展充分显示出了“福大命大”的真谛。

孙嘉淦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家境贫寒,自幼好学不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30岁的孙嘉淦终于通过科举成为进士,并进入翰林院任职,开始步入仕途。

但头几年仕途并不顺利,一直没有获得重要官职。

直到雍正帝登基后,孙嘉淦终于崭露头角,雍正初年,孙嘉淦犯颜直谏新帝“亲兄弟,停捐纳,罢西兵”,意在劝说雍正不要过于报复反对他登基的兄弟,停止富人捐官的不良风气,以及减少西北军费开支。这番直言引起皇帝不满,雍正一怒之下要治孙嘉淦的罪。

然而大学士朱轼力保,说孙嘉淦虽然狂妄,但很佩服他的胆识。雍正虽然一时气愤,也没有真正追究,反而提拔孙嘉淦任国子监司业。

这显示出孙嘉淦有胆识谏言,也展现出他的福报。后来孙嘉淦又历任院长、总督等职,在位时比较廉洁,深得民心。

乾隆即位后,孙嘉淦继续升迁,担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主抓人事与刑法方面大权。任内秉公办事,深受乾隆赏识。这充分体现出孙嘉淦有才干,又以正道得民心,福报自然不断。

一次,孙嘉淦向乾隆皇帝进言,谏言人主应该注意防止自己在位久了之后出现只听奉承之词、只看媚眼之人的变化。他以生动的语言阐述,如果人的耳朵、眼睛和心灵都习惯了奉承,就会使小人进,君子退。这种犀利的直言再次显示出孙嘉淦的胆识。

孙嘉淦从贫寒到尚书,先后担任重要职位40余年,堪称“福大命大”的典范。他既有谏言的胆识和才干,又秉正廉洁,所以屡屡升迁。

孙嘉淦的经历表明,要想福大命大,就要像他那样敢言善政、清正为官。他的一生可谓磨炼出品德,最终得到嘉奖。说到底除了敢说敢做,孙嘉淦真正厉害的就是视金钱如粪土。

03

我对钱不感兴趣

雍正即位后,孙嘉淦曾多次直言苛政,引起雍正不满。一次,孙嘉淦上奏请求皇帝亲贤才,停止捐纳苛税,减少西部戍边之兵。这些请求触及雍正敏感神经,雍正大怒,要治孙嘉淦之罪。当时一位大臣劝谏,赞叹孙嘉淦敢于直言,雍正这才未加惩处,反而升了孙嘉淦的官职。

又一次,孙嘉淦要求为一个教习保举,遭到拒绝。孙气急,拿起笔欲书保举状,被大臣斥责莽撞,竟然那御笔书写,此乃大不敬。雍正大怒,想要即刻斩杀孙嘉淦,用以儆效。及后,思来想去,不愿失去人才,雍正平息怒火,认为孙嘉淦虽直率鲁莽,但廉洁不贪,于是任命他在银库行走,管理钱粮。

果亲王胤礼听闻有人诽谤孙嘉淦贪污公款,暗中监视银库情况。还传言孙嘉淦收入的银两数额减少。胤礼出其不意地突击检查银库,发现孙嘉淦却在认真称量银两,与吏卒同甘共苦工作。

当问及银两数额时,孙嘉淦说已单独存放可随时清点。果然清点无误,没有一丝一号偏差,胤礼大为惊奇,将情况禀报雍正,雍正更加信任孙嘉淦。

后来,雍正提拔孙嘉淦为刑部侍郎,又兼任吏部侍郎重要职务。孙嘉淦终身清廉,深得雍正器重。

由此可见,雍正十分看重官员的品行与才能。孙嘉淦虽性格直率,但清正不贪,得以屡次获得提拔重用。雍正帝以此督促百官修身处世,巩固君主权威。官场考验人性,只有廉洁才能立身,这对后人具有警示作用。

04

竟然被活活吓死

孙嘉淦之前为官四十年,深得乾隆器重,以直言敢谏著称。退休之后,他列下居官八章自勉,希望平稳地度过晚年。

然而好景不长,乾隆十六年,一份匿名奏折在朝野传播,其内容颇为蹊跷,不仅点出乾隆的种种“过失”,更冠以孙嘉淦之名。乾隆大怒,展开调查,却毫无头绪,这份奏折如瘟疫般在全国传播,许多对朝廷不满的文人传抄阅读。为查处此事,各地官员展开大规模搜捕,一年之间,牵连入狱者上千人。

孙嘉淦得知此事后,吓得魂不附体。他深知这类奏折若泄于外,势必祸起苍生。朝中自有暗流涌动,这份奏折似是有心人从中作梗。孙嘉淦一生清白,从不参与朝中明争暗斗,却被这场风波牵连。

他担心此事牵扯过广,皇上随时会对自己下手,自己虽无辜,若被怀疑,只怕难辞其咎。想到此,孙嘉淦将平生书籍草稿付之一炬,以绝后患。他反复推敲,却想不通奏折的源头与来历。愈想愈惶,终日提心吊胆,竟被活活担惊受怕而死。

孙嘉淦之死极为讽刺。他曾言官一生,却在陷害面前丧了胆识,平日里敢于直谏圣听的勇气,在关键时刻竟一溃千里。

此事牵连士民,饱受刑言的还有当地许多无辜百姓。他们或为言获罪,或为此丧命狱中。这场追查虽源于朝廷忠义,其下属官吏在执行时却往往滥用刑讯,增加了无谓苦难。

孙嘉淦虽功业深厚,然而面对陷害,其品格却未能经受住考验。朝中官员亦多有虚伪,为逞余力从严追究。可以想见,当时的文字狱有多可怕。我们不应只记孙嘉淦之功业,也该反思人性之善恶与仕途之险恶。[太阳][微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雍正   乾隆   告老还乡   奏折   清正   朝野   银两   仕途   胆识   脸面   尚书   砖头   大臣   官员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