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灰色产业,何时休?

“隐私信息买卖”一事从前不被大众所知,如今却成为了社会上备受关注的议题,是因为其违法和不道德的本质,更是因为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来源、利用途径和信息安全。就信息来源而言,一些黑心公司或个人侵害了用户的隐私信息,就像上文介绍的“夕阳红”案例。至于利用途径,则多种多样,电商、银行、保险等行业都曾因泄露隐私信息而被曝光,而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隐私信息将被用来进行涉黄、诈骗、电信诈骗等犯罪。那么,怎么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呢?信息主体不应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同时政府和企业应严格控制数据流通,建立科学、严谨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镜头对焦】揭秘电销公司黑幕:隐私信息何以落入"料商"之手你是否曾因为电销公司的烦扰而感到恼火?为何他们总能够以各种方式获取你的联系方式,并频繁地打扰你呢?原来,黑灰渠道购买客户资料成为电销公司的标配。而在这其中,新老员工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

为了降低成本,电销公司一般会先将客户资料交给成功率较高的老员工开发,等到客户资源几乎被挖掘干净后,才会转交给新人进行“二次开发”。所以,即使你多次拒绝了某家公司的推销电话,却可能仍会遭遇其不断的骚扰。这些隐私信息是如何进入电销公司手中的呢?答案是通过一个见不得光的渠道——“料商”。2019年,央视3·15曝光了一系列涉及隐私信息泄露的“WiFi探针”公司。其中,“声牙科技”在商场、写字楼等场所公然放置“声牙盒子”,只要你的手机自动连接上其WiFi,几乎所有个人隐私信息如手机号、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婚姻状况等,都会被一扫而光。另一家名为“智子科技”的公司声称与某运营商有着“战略合作”,利用WiFi探针获取用户隐私信息。

而近期央视3·15再度曝光的黑产公司“杭州以渔”,更是利用网页窃取手机信息,并通过运营商的PB级大数据服务,提供“大数据+CRM外呼、精准直投、短信触达”等一条龙服务。然而,并非所有的“料商”都拥有如此“黑科技”。实际上,更多的隐私信息获取手段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而是利用各种途径将个人信息从已登记过的场所拷贝、盗取、贩卖。不论是酒店住宿、房产登记、网购快递、APP注册,还是工商局、税务局、车管所等,只要你在这些地方登记过个人信息,都有可能遭受内鬼的攫取。在这其中,江苏无锡秦某案是最为惊人的典型案例之一。调查中,公安机关发现,秦某竟通过勾结律师、虚构案件的手段,顺利地从司法机关、金融和企事业单位“合法”调取了大量隐私信息,并以此谋取了巨额利润。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应成为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课题。

面对电销公司的骚扰,我们可以选择举报并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而对于“料商”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处罚。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避免在各种场合泄露个人信息。对于各类APP和互联网平台,我们应当审慎选择,并仔细阅读隐私协议。在线上生活中,保护好个人信息并非只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构建安全、可信网络环境的重要一环。【深度解读】揭秘电销公司黑幕:隐私信息何以落入"料商"之手不得不说,隐私信息保护已成为当下社会中的一大热点话题。在这篇推文中,我们通过揭秘电销公司及其背后的黑灰渠道,以及“料商”获取个人隐私信息的手段,进一步呼吁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更加重视。首先,我们将焦点对准了电销公司。虽然他们的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困扰,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一些行业内的规律。

为了降低成本,电销公司购买客户资料时往往从黑灰渠道入手,而随着资源的被挖掘干净,新人会逐渐接手开发工作。这一现象的揭示,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电销行业的内幕。接着,我们引入了“料商”这一不为人知的角色。通过央视3·15曝光的“WiFi探针”公司以及其他黑产公司的案例,我们向人们展示了这些“料商”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获取和贩卖个人隐私信息的。无论是利用WiFi探针获取用户信息,还是通过调取司法机关、金融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都让人们对自己的隐私安全感到担忧。最后,我们也提醒人们要增强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在面对电销公司的骚扰时,我们可以选择举报并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同时,在选择APP和互联网平台时,要审慎选择并仔细阅读隐私协议。这些措施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构建安全、可信网络环境的一部分。通过这篇推文,我们希望引起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并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只有每个人都提高警惕并行动起来,我们才能共同维护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在当今社会,电销诈骗问题已经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尽管工信部对其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但是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商业需求的存在,这一问题依然不可忽视。作为一种非常有普及性的犯罪行为,电销诈骗在骗取受害人财产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和解决。首先,针对电销诈骗的经典伎俩和手段,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到其本质和危害,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能够及时警惕并报警。其次,针对诈骗的技术手段和商业化模式,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保障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的安全。最后,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电销诈骗防控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总之,电销诈骗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难题。

我们必须要采取严格、细致、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式,认真开展防控和处理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和蔓延。有些不法商家以自称为“一级落地线路商”,宣称拥有“白名单”功能和“高频呼叫不封号”的优势来吸引用户。然而,与此同时,运营商对于这些行为的封堵责任似乎越来越不力。在2023年1月,最高法院发布了一批《民法典》典型案例,其中一起典型案例涉及到某运营商公然侵犯公民隐私权。后来,一位叫孙某的用户向工信部的“电信用户申诉受理平台”提出申诉,但并没有得到调解的结果。愤怒之下,孙某将运营商告上了法庭。最终,法院判决运营商侵犯了孙某的隐私权,并赔偿其交通费782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3000元。在武汉,一位大学生明明是电信用户,却多次被联通10016的营销号骚扰,推销联通套餐,令他非常恼火。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许多缺乏经验或者防患意识的用户,出于对运营商的信任或者怕麻烦的考虑,往往很容易被运营商的优惠方案所吸引,最后却发现这些所谓的“优惠”只是一个陷阱,甚至是一种欺骗。在产业链的上游,有些运营商的“内鬼”扮演某种角色,有些运营商与WiFi探针有所“战略合作”,并得到PB级大数据的支持。在产业链的中游,无论是实名制落实不严的虚拟运营商,还是能够“高频呼叫不封号”的AI机器人,都依赖于运营商的默许才能存活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在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两大方案”中,《人民日报》曾经转载《钱江晚报》的评论,明确指出运营商是“最大的责任人”。然而,当涉及到利益问题时,运营商一直都是占据稳定地位的一方。毕竟,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探针   运营商   灰色   手段   渠道   隐私   案例   产业   用户   技术   公司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