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贤后文德,独享李世民厚爱,一生与数字13结下不解之缘


长孙氏13岁嫁给李世民,夫君登基13天封她为皇后,去世13年俩人葬在一起。李世民不但拥有后宫三千佳丽,而且,戎马一生的他,结识的江湖佳人自然也多得数不胜数。然而,他却唯独宠爱长孙氏。那么,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01 喜结良缘



公元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隋朝时的洛阳,父亲长孙晟是著名的右骁卫将军,而母亲高氏,则是北齐国乐安王高劢的女儿,大哥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宰相。家族十分显赫,是真正的皇族宗室,名副其实的将门之女,大家闺秀!


长孙氏不但冰雪聪明,从小酷爱文史,饱读诗书,平日梳洗打扮时也手不离卷。而且,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姣好容貌,面若桃花,腰如细柳,步态蔓妙。



对于这么一个绝世佳人的婚事,家族长辈们自然十分上心。伯父长孙炽对窦氏的事迹早有耳闻,认定她调教的孩子一定非常优秀,便动员弟弟长孙晟主动与唐国公家联姻。可是,定下婚约不久,家父长孙晟病逝了。


随后,长孙兄妹与母亲三人寄居舅父高士廉家,舅父对待三人非常优厚。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少年时的好朋友,高士廉见到李世民时,觉得他非常人可比。当高士廉得知侄女和李世民已在幼时定婚,便迫不及待地促成了婚事。



公元613年,13岁的长孙氏正值豆蔻年华,知书达理,举止高雅端庄,集美貌和聪慧于一身。16岁秦王李世民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这一年,俩人终于结为夫妻,天成佳偶良缘,传为佳话。


婚后,长孙氏和夫君十分恩爱,先后生育了3子4女。长孙氏在家里相夫教子,小两口空闲时便一起研墨习字,诵书作诗、摆棋对弈或辩古论今,俩人互爱互敬,开启了相濡而沫的多彩人生。


02 辅佐夫君



人们常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不简单的女人在支持和奉献。”通晓治国之道的长孙氏远胜于贤相!


公元616年,长孙氏和夫君随公公李渊驻守太原,她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当家主妇的职责,得到了公公的赞扬和信任。长孙氏出资在太原修建玄中寺,响起的钟声,让李唐家的声望和长孙氏的仁德一同留在了老百姓的心里。


公元617年8月,李渊正式发布檄文,统率大军揭竿而起讨伐隋炀帝,年底便攻占了长安。



次年6月,李渊登基称帝!长孙氏受册为秦王妃。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初期,势力范围尚小,天下仍未太平。夫君时常挂帅征战在外,眼瞅着夫君与公公渐渐疏远,加上太子李建成对功高震主的夫君非常嫉妒。


当夫君及部下遭遇不公和打击,当夫君与李建成的矛盾持续加剧时,引发了秦王妃的警醒,她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尽快摆脱困境,便和大哥长孙无忌、房玄龄等秦王府幕僚全力支持夫君。



秦王妃为了不让夫君有后顾之忧,她时常入宫,孝敬公公李渊。并直接出面缓和各种矛盾,打探消息,以尽力帮助夫君维持地位的稳定。她主动与后宫的妃嫔们交往,消除误会,弥补嫌隙,深得李渊的认可。也为夫君的绝地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秦王妃和大哥长孙无忌不仅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而且,还在玄武门之变时无所畏惧地站在夫君的身旁,冒着生命危险前去慰问和鼓励将士们,使得军心稳定,士气大振。



公元626年,夫君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3天后被立为太子。同年,夫君在颂德殿登基即帝,史称唐太宗,登基13天封长孙氏为皇后。从此,一代明君和贤后,交相辉映。


03 母仪天下


长孙皇后一直保持喜爱看书的良好习惯,时常与夫君手执书卷共读,谈古论今,她对各种政务政事见解独特,对夫君与朝政都大有裨益。


她不断提醒夫君施行仁政,支持魏征、房玄龄等敢于直言的忠臣,使夫君遵循:“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



文德皇后一直劝诫夫君,不要重用大哥长孙无忌,她请求夫君削其职权。尽管大哥与夫君是少时好友,文武双全,被视为心腹,能在皇宫内室自由出入。但因她极力阻挠,只得解除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的官职,授以闲职,让他领着高薪颐养天年。


长孙皇后深谙夫君的脾性,长年征战脾气难免急躁。当朝廷或后宫的人不小心触犯惹怒他时,她总有办法让正在气头上的他熄怒,不忍心平白无故让人蒙冤。



夫君因一匹爱马突然死亡而迁怒要杀养马人,长孙皇后知道后,借古喻今,引用齐景公因马死要砍人,晏子列举养马人三大罪过的典故来开导唐太宗,养马人才得以免罪。


李世民登基后,曾病危一次。长孙皇后悉心照料,每天不知厌倦地熬汤药侍奉着。


她将毒药藏在腰间,时刻准备夫君“若有不讳,亦不独生”。昼夜不离左右,直到夫君痊愈。同时,她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对妃子们多有照顾,大家和平相处。



公元634年,长孙皇后在九成宫身染重疾,凤体欠安。太子李承乾请求她赦免囚徙,感化犯人,积德来消除磨难。她听完便一口拒绝了,认为这属于国家的大事,不能因她而破坏规矩。


李世民知道后当时就感动得潸然泪下,只好退一步,改宣普光寺的昙藏法师入宫里来,为长孙皇后祈祷纳福,也许是天子的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体得到康复。


虽贵为皇后,但长孙氏非常自律,生性喜欢简约,所需物品够用就行,绝不铺张浪费。她从不溺爱皇子们,对他们严格要求,经常训戒他们要谦恭节俭,杜绝奢侈和贪腐。



文德皇后与李世民相敬相伴23年里,不但一直忠心不二地辅佐夫君守护着江山社稷,而且还用她慈爱的胸怀来关怀和教化子孙后代,调教出了唐高宗李治这样出色的儿子。


04 死后同穴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因病崩逝于太极宫的立政殿,终年36岁。一生勤俭节约的她,弥留之际留下遗言:要求不浪费土地建坟茔,以山为陵薄葬。高贵的皇后如此看轻身后事,至死仍不忘关心民生,这样伟大的女性史上绝无仅有!



自古皇族多凉薄,但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俩人却是个例外。鉴于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李世民赞誉她为“良佐”。不仅遵从她的遗愿,而且,还将它定为祖制让后世传承。从此,唐朝开创了以山为陵的先河。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悲痛无比,亲自为她撰写碑文,并追封谥号为:文德。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古人认为:“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高贵美好的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这在史上非常的罕见。



文德皇后葬入昭陵后,李世民对她绵绵不绝的思念无法排解。为缓解思忆之苦,令人在寝宫陵殿外,增修宅舍,安排宫人居住其中,对亡妻供养如生方式,自己终日眺望爱妻的陵墓方向。他决定自己去世后,就和文德皇后同陵同穴。


在李世民的心中,文德皇后永远是活着的。从文德皇后去世到李世民病逝这13年间,李世民不曾停止给她追福。公元636年,在昭陵刻六骏雕像。次年下达功臣陪葬诏,并陆陆续续开始让功臣葬入昭陵。



李世民以与文德皇后所生的儿子李治太子的名义,建造皇家寺院“大慈恩寺”来纪念她。该寺院子建成至今,已经历时一千多年,依然香火鼎盛。

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后入葬昭陵。等待了13年的文德皇后终于与夫君再次聚首。正是:“伉俪之道,义期同穴”。俩人从少年结发,一生互相扶持。情义上伉俪情深,政务上相辅相成,风风雨雨走过了23载。生同寝死同穴,成就了皇族的伟大传奇。


05 结束语



文德皇后辅佐李世民,使他成为千古一帝,开创的贞观之治,将唐朝推向稳定繁荣的盛世。为李治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以及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等,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母仪天下!

文德皇后被后人公认为千古贤后,唐朝能延续289年,正因有这样伟大的女性。从此,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的故事广为人们所称颂,一直流传至今。


资料来源:

1、《资治通鉴》

2、《旧唐书·长孙皇后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文德   长孙   秦王   不解之缘   夫君   后宫   厚爱   公公   唐朝   俩人   千古   皇后   公元   数字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