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新解

引言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出自《黄帝内经》,提出养生的根本在遵循“阴阳术数之道”,“数术”与“术数”不同,若表达具体的应用技术须用“数术”,表达天地万物背后的数理规律则用“术数”。

“阴阳术数之道”是以“法象符号”进行诠释的,笔者称作“法象符号诠释体系”,包括“五行系统”“河洛图书系统”“干支字符系统”等。

“法象符号诠释体系”均以术数之“数”作为构建的内在依据,从一到九的“天地之至数”“天地之大数”,执简驭繁地概括了“阴阳术数之道”的内涵。

一、法象符号诠释体系

法象符号诠释的对象是“物象”,“物象”即具体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由于物象庞杂,为了精简,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法象莫大乎天地”,即“天地”是古人眼中最大的物象,“天地”有二,自然分为“阴阳”,至此一切物象的“阴阳”属性区分的依据便是“天地”。

继续观察,天上也有一对最大的阴阳——日月,地上也有一对最大的阴阳——山水,这些都是古人可取法的自然之象,以符号将这几类事物相反相成的关系抽象出来,即阴爻和阳爻,或阴和阳,阴阳爻和阴阳即为“法象符号”;

我们知道,天地属性相异,就会发生阴阳之气的交感升降,便生成了四时,道教内丹典籍《钟吕传道集》即指出四时节气直接来源于天地阴阳的升降:

“冬至之后,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进七千里,计一百八十日。阳升到天,太极生阴。

夏至之后,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进七千里,计一百八十日。阴降到地太极复生阳”,《周易》谓:“变通莫大乎四时”,故“四时”是天地阴阳升降变化的结果。

四时可用卦爻表示,也可以“太(老)少阴阳”表示,继续演绎成“三阴三阳、八卦、六十四卦”等,形成阴阳系统的法象符号诠释体系。

此外,尚有“五行系统”“河洛图书系统”以及“干支文字系统”的法象符号诠释体系,种类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法象符号诠释系统的理论核心不外“阴阳五行”。

法象符号诠释系统是“阴阳术数之道”的基本推演工具,其在“术数”“数术”中的地位,就好比数字之于数学一样。

术数之术与中医“阴阳术数之道”的具体应用技术是“数术”,数术学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干支、卦爻等法象符号为推演工具,探究宇宙万事万物的生成及发展规律,以推算人与时空的关系藉以趋吉避凶的整体科学和系统模型。

《汉志》中的数术仅包括天文、历谱、五行等,但根据民族大学《术藏》的归类,尚有卜筮、堪舆、六壬、命理、奇门、太乙、相术、选择等门类,而当代数术学泰斗陈维辉先生则将《汉志》中“方技略”的医术也列入:

“从宇宙最基本的真理规律为基础,以太极、阴阳、八卦、河洛、干支、三五之道的三才、五行为运筹和谐的原理,以深究洞察宇宙间一切数量关系和时空变化形成,把音律、历法、星象、气候、地理、医术等众多学科统一成系统整体观的学问”。

笔者认同这种定义,中医学论脏腑以“五行系统”法象符号诠释体系,言经络以“阴阳系统”,论气候致病以“干支字符系统”,述医理以“河洛系统”等,将人体的生成、生理、病理等规律以法象符号体系进行诠释。

从这个角度看,中医学的“子午流注”“五运六气”都是基于“阴阳术数之道”而建立起的研究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的相应机制以趋吉避凶的数术,如五运六气是研究气候与人体生理病理之间变化规律的数术学模型。

术数之数与中医“术数”指宇宙天地万物运行的数理规律,“数”即常数之谓,是一种特殊的象,一般的象具有模糊性,而“数”象则相对具有精确性。

那么这些常数有哪些呢?《黄帝内经》已经给出了答案,提出“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素问·三部九候论》),《灵枢·九针论》述九针之制取法于从一到九的“天地之大数”:

“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此外,这些常数还包含在“五运六气、男七女八、九宫八风”等理论中。

又如《钟吕传道集》论人体修炼需要“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州”,也是“天地之大数”的应用。

在战国秦汉时期,数已经与一些基本物质之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联系模式。“

河洛图书系统”就是以“天地之大数”作为符号体系的,《周易》即有关于天地基本参数的论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尚书大传·五行传》以之配属五行:“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笔者将天地之大数对应内容列表。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古代数字中没有0,但常论及“无”,无即0之意,作为十进制循环的结束,0与10是等同的。

下面笔者从“天地人”的角度分述“无到九”天地大数的内涵。这些常数能够帮助我们在学习中医时知常达变。

二、无之解《道德经》云:

“道生一”,道即是无,《吕氏春秋》认为太一是道的别称,因为一是道所生,前加表示元始之意的太字,就表示生一之母:“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道德经》进一步阐释无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事物产生之前,包括人出生前,均本合于虚空,无实体之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由于道是无,因此没有木火金水的区别,而只能用中和了木火金水的土表示,土主信,故曰“其中有信”,表明道的运作有如“桴鼓之应”的守信之至德。

这也是为何“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原因所在,人能与生成自己的源头同频共振,就可以得到滋养与修复。

三、一之解《五行大义》云:

“天以一始生水于北方,地以其六而成之”,水之生数为阳数“一”,在河图与洛书中五行都属水,对应先天八卦为乾,后天八卦为坎。

《灵枢·九针论》言:“一以法天”,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认为“一”和“道”共同生成了“天”:“大(太)一生水,水反(辅)大(太)一,是以成天”,道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与《灵枢》“一以法天”的认识一致:“道分三成,不离一气。一气者,天也。乃天清虚自然之气”。

与《太一生水》类似,《太清境中精经》同样指出这一气是水:“夫人之生,皆是天气正北位居中一炁生水,万物皆因水而生”。

《周易》言:“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易乾凿度》释曰:“易变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则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变形之始”,“道”无变化的实体,但可用变化的本身即“易”来称之,故易为“道”,“易变为一”。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即道化生万物的起点,《悟真篇》指出婴儿是“一含真气”所生:“婴儿是一含真,十月胎圆入圣基”。

甄淑注解认为一就是真阴真阳未判的先天一气,可见婴儿直接由居正北位的“天一之水”所生,故肾水为先天之本。

四、二之解《五行大义》云:

“地以二生火于南方,天以七而成之”,火之生数为阴数“二”,在河图中五行属火,洛书中五行属金,对应先天八卦为兑,后天八卦为坤。

《道德经》云:“一生二”,《灵枢·九针论》言:“二以法地”,《周易》言:“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一气进一步就生成了两仪阴阳,阴阳在古籍中论述极多。

如《太平经》认为阴阳相对派生是“道之根柄、神灵之至意”:“自天有地,自日有月,自阴有阳,自春有秋,自夏有冬,自昼有夜,自左有右,自表有里,自白有黑,自明有冥,自刚有柔,自男有女,自前有后,自上有下,自君有臣,自甲有乙,自子有丑,自五有六,自木有草,有牝有牡,自雄有雌,自山有阜”。

阴阳所派生的事物是无有穷尽的,但只要把握最根本的阴阳之形——天地,也就把握了阴阳。

《周易》言:“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庄子》曰:“形之最大者为天地,气之最大者为阴阳”,在古人看来天地是最大一对可见的阴阳法象。

五、三之解《五行大义》云:

“天以三生木于东方,地以其八而成之”,木之生数为阳数“三”,在河图与洛书中五行均为木,对应先天八卦为离,后天八卦为震。

《道德经》云:“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二气的运动一如雌雄相合,产生出新的生命,或许就是所谓“三生万物”的最直观表达。

《灵枢·九针论》言:“三以法人”,即人居天地气交之中,由天地两仪化生:“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素问·六微旨大论》)。

《素问·宝命全形论》载:“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如此天地人“三才”立极。

“三才”或“三材”首见于《周易》:“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

“三”在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说文解字》曰:“三,数名,天地人之道也”。

哲学上,三是形成结构的基础,如阴阳结合的基础是三,文字结构的原理基础是三(点、线、钩),杠杆原理的结构也是三,“三”基本上涵盖了自然界所有的结构形态。三阴三阳更是《伤寒杂病论》理论体系、五运六气理论构建的基础。

其次,三为均衡点,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南北等二元对立结构,都有一个中间均衡衔接的问题,这个中就是三,故有上中下,南中北。故卦是三爻,鼎是三足。

“三”因为可在阴阳之中找到平衡点,产生冲和之气,儒家的中庸“过、不及”共同构成“一分为三”的行为模式:“不及-中庸-太过”,五运六气也是建立在“平气、太过、不及”的基础上。

中医的本质就是调整阴阳太过、不及从而使其适中。可见,三才天地人的分类模式不仅在医学,在国学中亦应用广泛,又如术数略的分类似乎也是按照三才模式:天文(天文、历谱)、人事(五行、蓍龟、杂占)、地理(形法)。

结语

法象符号诠释体系,如卦爻与干支法象符号均以术数之“数”作为内在依据:天干从阴阳、五行而来,地支从阴阳、四时、五行而来,卦爻从阴阳、三才、六合而来,根源于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但根本源头只是一、二、三,老子“三生万物”是最好的诠释。

综上,从一到九的“天地之至数”“天地之大数”执简驭繁地概括了“阴阳术数之道”的内涵。

参考文献

《素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黄帝内经   道德经   阴阳   周易   太极   干支   大数   万物   符号   天地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