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Vol.159 - 海南省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76号。其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挂牌,两者合署办公。

海南省博物馆馆区总面积达44500平方米,展厅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物库房约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40件(套),征集藏品与辅助展品1424件(套)。 海南省博物馆有展厅数量20个,最大的展厅面积达1200平方米,最小的展厅面积近230平方米。


01

场馆概况

海南省博物馆的建筑突出浮游之岛的设计理念,三条简洁的矩形的形体平行展开,漂浮在水池之中,就像海南省地处南海之中一般,体现出海南省基本的地域特征。

三个平展的形体表达了一种无限的延展性,象征着海南的历史发展的无限广阔性。三个形体所产生两个矩形的虚空间又恰恰象征着无限的包容性,表达了海纳百川,吸引天下来客的意义。

海南省博物馆展览内容以明代海南才子丘浚的《南溟奇甸赋》为纲,依次对海南的地理、资源、文史、风俗、非遗和海洋文明展开陈列。

博物馆有三大基本陈列“南溟奇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两大专题展览:“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非遗‘四个一’:“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


02

基本陈列

--- 南溟泛舸 ---

南溟之浩瀚,舟船往来。据古籍记载,远在秦汉时期,环南海沿海居民已经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他们滨海而居,因海而生,创造出了内涵丰富的南海海洋文明。海南岛西部北部湾近海渔民从事着海洋捕捞、海洋养殖、煮海晒盐等多种多样的生产活动,他们接受着海洋的馈赠,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渔家生活写照。

海南岛东部远洋渔民最早发现南海诸岛礁,并予以命名,世代以此作为传统作业渔场,成为开发南海的重要见证。而一艘南宋沉船“华光礁I号”的发现,更是再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之航海之光,书写了中华民族海洋文明之历史篇章,追溯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之源远流长。

“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展览通过南海海域重要的沉船考古发现和丰富的出水文物,重现历史上兴旺发达的中西海上贸易盛景。

特别是西沙群岛发现的“华光礁I号”沉船遗迹和遗物,这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也是中国水下考古从近海走向远海的里程碑。该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丝路帆影”,第二部分为“祖宗之海”。


--- 方外封疆 ---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包括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及其广阔海域。琼州海峡作为天然屏障,使海南岛孤悬海外。

战国之前,地在荒服之外,为百越的骆越之地;秦时,海南岛为象郡之外徼;及至两汉,朝廷二度遣伏波将军南定,置珠崖、儋耳两郡,海南岛正式归入汉朝版图;三国,吴主复征朱崖,属吴之交州;隋灭南朝,冼夫人率部归附,请置崖州,复为一统;入唐,建置益备,以崖州都督府辖诸州县,海南岛自此称“琼”,其中南部的振州(在今三亚)管辖西南至大海千里;宋代,中土人士往来络绎不绝,舟船远航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入元,设海南道,更行南海天文测验,厘定海疆;明清,置琼州府,人文蔚起,奇甸日新,已然琼台福地。

“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览采用新角度、新层次、全方位展示海南历史发展沿革和人文变迁,用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文物展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海南岛从距今40—60万年前的史前时代到海南岛民国时期的漫长历史发展变化,带领观众穿越时空的隧道,纵览海南历史发展全貌。

该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孤悬海外”,第二部分为“方外封疆”,第三部分为“岛海归宗”,第四部分为“奇甸日新”。


--- 仙凡之间 ---

海南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千百年来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各民族文化在热带海岛的摇篮中汇集、融合、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海岛文化。纵观琼岛,本土文化厚重,移民文化豁达,水上生活奇特,陆地生活平实。作为文化主体的主人,黎族质朴,苗族深沉,回族精明,汉族实干。俯视海南,火山文化、南洋骑楼、黎族织锦、苗族文绣星罗棋布……从琼北、中部绵延至天涯海角,可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仙凡之间——海南风情陈列”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史料,配合场景、模型、雕塑、创作画、视频、动画和观众互动触屏等多种展示手段,带领观众纵观琼岛,领略本土文化的厚重,移民文化的豁达,水上生活的奇特,陆地生活的平实。千百年来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各民族文化在热带海岛的摇篮中汇集、融合、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海岛文化。

该展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北部湾情”,第二部分为“闽风琼韵”,第三部分为“五指山风”,第四部分为“天涯殊俗”。


--- 木中皇后 ---‍

黄花梨别名降香黄檀,是海南特有的乔木树种,在海南岛西部及西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分布较多,其性耐干旱、耐贫瘠。因木质坚韧,琼岛先民就地取材,广泛用于建造居所、农牧工具、饮食器皿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琼作花梨。

花梨木以温润、内敛、沉静的自然秉性,质朴、典雅、华美的独特纹饰,还有难掩之香味色泽,成为高档家俱的首选木材,与小叶紫檀一起被誉为“木中帝后”。

这些寻常百姓家的独木器具,一木一器,既为生产与生活所需,也是源于生活之平民艺术,成为最具海南特色的文化符号。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展览共分为三大部分:花梨出琼州、琼作花梨、花梨时代。

“花梨出琼州”部分为观众复原了花梨木的生长环境,介绍了花梨木的药用价值;

“琼作花梨”部分展示了由花梨木制作而成的农用工具、狩猎工具等生产生活工具。以及匠人巧妙运用花梨木天然纹理,制作成精美绝伦各类摆件,如根雕和文玩用品等;

“花梨时代”部分展示了海南黄花梨制作而成的各类家具,如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等种类。

展览还设有“花梨坊”区域,还原了海南黄花梨传习所,展示给观众有关制作花梨木工艺的场景,以及与花梨木有关的文创产品。


--- 香中魁首 ---

沉香因其成香过程艰难而漫长,稀缺而罕见,故位居“沉檀龙麝”之首。海南沉香,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历史背景,自古被奉为“万香之首”、“香中舍利”。是大自然赋予海南的天然瑰宝。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其香品高雅、寓意高深玄妙,其品质沉静内敛,味道香而不俗、菁华厚重,深受王公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厚爱。是历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及平民百姓竞相咏叹的钟灵粹珍。

“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中有复原白木香树自然生长的场景,除了展示沉香标本和用沉香制作的农用生产工具,通过展示工人用的采香工具和采香流程,可以了解传统的制香工艺技术。

此外,展厅增设白木香树与沉香放置裸露的展台,让观众体验沉香的味道。“沉香别院”以沉香文化为基点,营造出一个以古代家具、古琴、品香为核心元素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人们慢下来、坐下来品香,在袅袅沉香烟盒醇美的香味中参禅入定,沉思悟道,修身养性。

展览从多种视角展示海南的沉香文化,带领观众走进古人致力追求的香生活。该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天涯奇香”,第二部分“香漫琼崖”,第三部分为“贸香为业”。


--- 琼工坊 ---

“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精选海南省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部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聚于一坊作活态展示。展览呈现传统手工技艺的内涵和魅力,让广大观众对传统技艺有所了解,从而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该展览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天南椰雕”,第二部分为“琼作木雕”,第三部分为“南海贝雕”,第四部分为“天涯编织”,第五部分为“椰岛乐器”,第六部分为“琼崖碳画”,第七部分为“后安锻刀”, 第八部分为“大安剪纸”。


--- 琼肴街 ---

海南美食品种多样,其菜肴融汇了中原美食、闽粤烹艺、南洋风味、黎苗食俗等。“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展览仿照了部分“骑楼老街”的原貌,观众走进其中能够感受到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琼肴盛宴。

展区不仅有传承人在操作区域展示海南美食的制作流程,观众还可以品尝和购买各种特产,如日晒老海盐和各式红糖,以及山栏酒、木薯酒、鹿龟酒等系列产品。该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琼肴文化”,第二部分为“琼肴风味”,第三部分为“琼肴记忆”。


--- 琼崖村 ---

“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汇集海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与游艺等五大类别的非遗项目。融文化与生态、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一体,共同构筑出一个活态的民族文化家园、一幅诗情画意的琼崖少数民族风情画卷。

观众进入“琼崖村”可以欣赏到精美绝伦的骨簪头饰,黎族姑娘纺染织绣技艺的活态展示,观看船型屋营造技艺等珍贵视频资料。还有多项高科技互动项目供观众体验原始生活,如可通过展厅内的42寸互动显示屏联动钻木取火游戏,还可以与黎族“小伙”比赛“拉乌龟”。该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村中巧作”,第二部分为“河畔竞技”,第三部分为“谷场鼓乐”。


--- 琼戏台 ---

“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展厅内活态展演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崖州民歌、临高渔歌、儋州调声、海南八音器乐和文昌盅盘舞等海南传统音乐、舞蹈,以及琼剧、文昌公仔戏和临高人偶戏等戏曲经典项目,真实再现海南地方文脉,还原乡土情怀,反映海南上千年岛屿文化与内陆文化、海外文化互相交融的艺术沉淀。

展厅内开辟了舒适“老爸茶座”,供应独具海南特色的各式茶点,观众在茶座品茶交流同时还能观看真人表演的琼剧折子戏。展厅还有琼剧传统剧目表演的全息影像互动区,观众可以选择收听不同的戏曲曲目。

此外在互动体验区观众还可以查阅有关“非遗”项目的资料,还能下载各种海南戏曲剧目。该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椰风海韵”,第二部分为“琼音绕梁”,第三部分为“走进琼戏——琼戏台”。


03

馆藏珍品

--- 越王亓北古剑 ---

战国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此剑为复合剑;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刃一侧微残(有小缺口)。吴越的王者所作剑是当时的极品,是中国兵器史上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亓北古,是越王勾践的孙子,即是越王盲姑,盲姑即不寿。所以此剑又称“盲姑”剑,距今有2400年历史,目前发现存世仅3柄,分别藏于海南省博物馆、安徽的安庆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 “朱庐执刲”银印 ---

汉代“朱庐执刲”银印1984年出土于乐东黎族自治县,是西汉晚期中央政权授予朱庐县官员的赐印。印纽呈兽首蛇身,蛇首微微上扬,蛇身布满精美细密的花纹,印面铸有阴文篆体“朱庐执刲”4字。

汉元帝时期,珠崖、儋耳两郡先后被废,改称朱庐县。执刲为爵位名,相当于郡守级别。“朱庐执刲”银印是中央政权管辖海南岛的实物证据,对研究海南古代历史和西汉爵制、印制有着重要意义。


--- 四蛙云雷纹铜鼓 ---

汉代北流型四蛙云雷纹铜鼓也是馆藏珍品。铜鼓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祭祀礼器,后伏波将军马援创制马式铜鼓作为军鼓,用以传播信息、发布号令。此鼓硕大厚重,铸造精良,保存完好。

鼓面正中铸太阳纹八芒,三弦分七晕,弦纹之间饰云纹。鼓面边缘铸4只立蛙,是少数民族的图腾。鼓身分胸、腰、足三段,饰等距离弦纹,弦纹之间饰云雷纹,鼓身附圆茎耳两对。此鼓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南青铜文化特别是海南各民族迁徙历史及文化有着较大价值。


--- 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

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创烧于宋代景德镇,通高40厘米,足径约10厘米,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看起来很像青白玉。

花口凤首壶口盛开四瓣花图案,象征凤冠,颈部被装饰成凤首形状,凤首是大喙、大眼,后部一束长羽上飘呈钩状,平衡了凤头的坐标,恰似凤凰的羽毛。在颈部的下部和腹部,分别装饰了几道凸弦纹和凹弦纹。

凤首壶的凤首造型是受到唐代流入中国的波斯金银器造型影响演变而来。西汉时期,汉武帝开辟了沟通亚洲与欧洲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 灰陶鞑帽俑 ---

元代灰陶鞑帽俑是从丹麦追索回国的国家一级文物,此俑以非凡的技巧塑造了一位北方少数民族人物。他身着类似蒙古长袍的袍子,头戴好像清朝“顶戴”的帽子,大脸阔耳,典型北方游牧民族的形象,表情安详平和。


--- 灰陶尊 ---

元代灰陶象尊和元代灰陶牛尊,这两件文物神态稚拙、古朴自然,表现出鲜明的风格印记。据国家文物局专家研究发现,在这两件尊底部有“寄寄老人”的题款。

寄寄老人是一位宋末元初知名的工艺大师,尤以制作砚台出名,酷爱诗歌,常以自己制作的砚台换取当地文人的诗作,并结集刊印。而这两件陶塑,就是目前发现的他仅存的作品。


--- 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 ---

清代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长176厘米,宽116厘米,藏于海南省博物馆。此龙被由三幅彩锦连缀而成。主体图案为“五龙出海”图,龙舞沧海,气势恢宏;外圈饰以花鸟博古图,寓意“锦上添花”。此龙被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图案生动,色彩丰富,工艺精良,品相完好,为现存龙被中的精品。

龙被,是黎族织锦中的一种,因产地主要在古崖州地区,也称为崖州被,有些地方叫作大被、绣被,素有“广幅布”之称。是黎族进贡历代封建王朝的珍品之一。


--- 黄花梨公阁 ---

清代黄花梨公阁为海南黄花梨木制成,长460厘米、高60厘米。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公阁由二十五块透雕和浮雕花板组成一幅完整的神龛罩。花板图案由丹凤朝阳、松鹿同春、喜鹊登梅、博古纹、柳浪闻莺及花鸟纹饰等多层次雕刻装饰而成。海南传统民居的中堂后上方设置神龛,供奉祖先神牌,神龛周围前置供案和八仙桌摆放供品。


--- 《琼黎风俗图》 ---

《琼黎风俗图》原定文物级别为三级,后根据其历史价值重新定为二级文物,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

清代《琼黎风俗图》册页画芯纵33.3厘米,横30.4厘米。《琼黎风俗图》现存15开页,采用对题格式,以图画、文字相配的形式描绘黎族人民建屋、纺织、耕种、对歌、嫁娶、聚会、跳鬼、取香、采藤、放排、传信、贸易、渡河、谈判、渔猎等生产生活场景。


--- 张玉华将军笔记本 ---

笔记本尺寸为9.6cm×6.6cm×0.3cm,是张玉华将军用于记录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发生的各事项。张玉华,山东省文登县(现威海市文登区)人,解放海南岛时任第40军118师政委,参加海南岛战役,所在师创造了第一个先锋营和第一个加强团登岛。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海南省博物馆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海南省   黎族   海南岛   博物馆   南海   沉香   海南   观众   传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