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回民与清政府在天水秦安血战

同治元年(1862),在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影响下,西北地区的回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浪潮。他们斗争的主要目标是弑官据点、劫仓、劫狱,直接与统治势力为敌。

地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一带的龙山镇、陇城镇、莲花镇(下称莲花城)的回民,同陕西回民相互联系,相互声援,向清朝地方官吏展开了斗争。

同年九月,回军首领李承恩率领数千人,联合陕西风翔回首铁正国攻打龙山镇城。团总巨海、团长郑发成等聚众守城,竭力抵抗。回军挖地道、竖云梯,连攻3昼夜,城未攻破。回军又联合秦安县莲花城回民,再次攻打龙山城,仍攻城不下。后以“断其粮道,久围攻城”的办法攻打龙山城。清军副将李玉真、参将范铭率兵向龙山镇进剿,在张巴儿梁(今张川县张良乡)遭回军伏击,清军伤亡过半,仍退回清水县城。十月,秦州知州托克清阿,派遣都司张华增援,中途被回军战败于冯家河。

莲花城回民推选穆生华为统帅,以莲花城东的杨家店子为据点,改年号,献血为盟,聚义反清。他们筑城池,建堡垒,树起了“抗清扶明”的大旗,头戴白帽作为回军的标志,以明朝“崇祯”作为纪年,派要员与太平天国军及各路回民军取得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准备工作。云南的杜文秀委派部下精通武术的纳尚邦等10多人,前来莲花城支援。湖北的赖文光委派部下一个号称柳师爷(汉族)的湖南秀才前来莲花城任参谋。在此期间,穆生华听从了柳师爷成立王国的建议,就任“抗清扶明平南王”,封柳师爷为谋师,纳尚邦为抗清回民军南八营元帅。

回军在穆生华的领导下,配合以李得仓(张家川县李家山人)为大帅的张家川回民军,首先与地方官府民团展开了斗争。莲花城回民聚义反清的消息被州府得知后,秦州知州速派官兵集结于清水河流域扎营,坚壁清野,处处与回军对垒。穆生华决定首先攻破清水河一带各城堡。距离穆生华王城最近的冯沟堡的民众同回军和谈后互为友好。

回军向西攻打莲花城,破城后,转向东进攻打郭河堡。郭河堡由清官军副将李玉真,参将范铭把守,对阵后,互用大炮,展开了激战,双方伤亡惨重。郭河堡被攻破后,李玉真、范铭败奔常营堡。回军集中火力连攻3昼夜,未能攻破,转而东攻陇城城,因防守严密,未能攻破。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铁打铜铸的常营堡,巍巍不动的半个城”(因陇城城半被河水冲殁)。

穆生华东进受挫,十一月,总兵杨水魁率兵东讨,会同李玉真协剿回民军。杨水魁率领3000余兵进至秦安县陇城镇西的常营堡,回军诈降,杨永魁信以为真,深夜,被回军全歼。几路增援的官兵均被回军击溃后,回军又向龙山镇城内射书劝降。巨海、郑发成等誓死守城,拒不投降,并发给守城团丁民勇棉衣数千件,众皆效命。

十二月,回军用柴草杂土,把靠西山的城壕填得比城还高,又连攻7昼夜,龙山镇城几攻不克,东进张家川受阻,穆生华下令撤回莲花城。除留少数人守城外,穆生华亲自率领回军及眷属向静宁进发。当回军进抵距莲花城北10公里的扯弓原时,地方民团已占据山头。山大沟深,地势险恶。山头矢石如雨,杀声大起。清军又从后面猛攻。前截后追,左右夹击,使回民军陷入包围之中。回军拼死突围,双方白刃交锋,血肉横飞。随军眷属手执菜刀、剪刀,拼命撕杀,跳崖而死者数千人。经过激战,双方尸积如山,布满了扯弓原的沟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回民   清水河   太平天国   龙山   天水   秦安县   民团   秦安   知州   副将   师爷   血战   昼夜   清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