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红色帝国”,真的是戈尔巴乔夫葬送的吗?


导语:

时光荏苒,戈尔巴乔夫已逝,年届91。作为苏联最后的领袖,他备受争议,被指责为国叛党离,众人质疑他是否能单handedly颓废这个庞然大国?要解开这个疑团,我们需追溯到苏联前几位领袖。

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苏联成立于1922年,历经69年,斯大林模式长期主导。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展开了工业化运动,以农业和轻工业的牺牲为代价,崭新的重工业和军工迅速崛起。这一高速发展令人自豪,却也奠定了苏联后期发展缓慢的基础,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暴力手段普遍存在,富农被直接消除,引发农村社会动荡和生产力巨大破坏。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更是给苏联造成不可愈合的创伤。

1953年,赫鲁晓夫继承领导权,虽然有深刻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受其束缚无法彻底改革。他的改革急躁冒进,错失时机,最终被废黜。

二、戈尔巴乔夫怎样“改垮”苏联?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面对苏联已陷困境,他认为斯大林模式是问题的源头,决意改革。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效果有限,于是他决定进行政治改革。

然而,他的政治改革成为致命的“毒药”。戈尔巴乔夫反对斯大林体制,但不反对社会主义,试图引入西方制度和思想。他通过实行差额选举、代议制、总统制等模仿西方措施,削弱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意识形态,苏联的制度根基崩溃,苏共失去领导权。


“八一九”政变

1989年,苏军退出阿富汗,造成政治经济灾难。叶利钦为了争夺权力,支持民族分离主义,加剧了苏联解体。1990年,他宣布俄罗斯是主权国家,引发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纷纷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坚决反对戈尔巴乔夫的联盟条约,导致苏联解体。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一职,国家权力移交给叶利钦,苏联的历史画上句号。


结语

莫斯科的夜晚降临,苏联国旗降下,一座红色巨人倒下。戈尔巴乔夫,那位备受争议的领袖,虽然尝试改革,却不敌时局。苏联的崩溃,既有历史的惯性,也有领袖的选择。这一切已成为过去,留下的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   赫鲁晓夫   白俄罗斯   斯大林   苏联   领导权   帝国   俄罗斯   史无前例   领袖   红色   人类   模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