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者讲述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考试

在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世官制、察举制以及后来进一步完善的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等人才选拔制度。

世官制实际就是通过世袭,王公贵族与王朝形成了长期的共进退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确保贵族这些既得利益者效忠天子。弊端是底层平民没有翻身的机会,阶层固化,底层人才得不到重用。

察举制有利于在民间选拔人才,通过自下而上的推荐,然后通过一定的考试形式,让平民中的人才也能够脱颖而出,为朝廷效力。弊端是推荐权掌握在少数官员手里,人为因素影响大,但相比世官制已经有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后期出现的科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从隋朝开始,通过定期考试来选取人才的一种制度,后来逐渐规范,形成了乡试、会试、殿试等规范性制度,组考严格,甚至出现了洪武三十年会试后“满榜52人皆是南人”,引起北方举子不满,说明当时取士严格,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分为国考和省考,组考的规格很高,笔试试卷全程封存,想看试卷必须管理密码的几个核心人物同时到场;面试考官异地抽调,通过考官随机组合,考生抽取考场,每个考室7-9名面试官,面试全程录像,最终分数由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的平均分,有效规避了认识极个别人出现异常分数的情况,当场出分数,避免了后续更改分数的可能性,极大的保证了公务员招考笔试和面试的公正性,近年来的实际情况也是大量寒门学子通过招考进入了公务员队伍。

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一种举荐制,通过考察人才的世、状、行方面来确定人才等级。“世”就是指人的家世出身;“状”是指现实表现及能力才干;“行”是指品德行为、个人操守。这种举荐制虽然相比科举制单纯考察文化才干更加全面,包含了一个人的品行操守及出身门第,但也让士族弟子占尽先机,应证了“朝中有人好做官”,出现了“上品无寒门”的现象,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在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类似于九品中正制,虽然大家都具有公务员身份,但是能否提拔重用,虽然考察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但因为其制度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较重,从十八以来的反腐倡廉查办的案件来看,存在任人唯亲、结党营私、买官卖官的现象,有些甚至形成了以某人或某几个人为中心的利益团体,甚至有些有特殊贡献的企业家,也在给地方领导“推荐”干部。很多落马的“老虎”在其通报中都出现了“买官卖官”,严重破坏当地政治生态等评价。几年前北大社会学博士生冯军旗写的“中县干部”,反映了中国部分基层存在的“政治家族”现象,越早基层越是存在少数家族对基层权力进行垄断的情况,几大家族之间通过相互培养,相互支持,共同上台的现象不在少数,小地方都是熟人社会,几大家族都会明里暗里进行利益交换,甚至通过联姻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地方利益集团,寒门公务员如果不通过婚姻或者抓住机遇逆天改命,在小县城混到正科级的一把手(如乡镇党委书记、县直部门一把手)是非常困难的。

十八大以来,用人腐败得到有效治理,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通过挖出一批钱权交易、权色交易的案件,老百姓对党中央整治官场的良苦用心充满了信心,国家也在通过遴选、公选、干部交流挂职等方式让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寒门公务员通过自身能力能够实现跃升的机会越来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科举   中正   官制   寒门   分数   公务员   现象   干部   制度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