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东南互保”后 清朝已名存实亡?

1912年,清朝灭亡。风雨飘摇的大清宛如一栋房屋,尽管外表苦撑到了最后,但内部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腐朽坍塌。

1900年6月21日,列强借口义和团伤害侨民,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面对西方列强的联合进攻,慈禧太后以大清光绪帝名义,向英吉利、美利坚、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日本、沙俄、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十一国宣战。

慈禧这个举动,显得有些毛躁冲动,面对列强环伺,最好还是拉一派打一派,如果忍耐十几年到一战,或许就有机会选边站了。

8月15日,列强进占北京,慈禧、光绪率亲贵大臣仓皇离京逃往西安,在西安待了一年多。为避免遭洋人生擒或追击,慈禧发出敕令,要求东南各省北上勤王。

然而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安徽巡抚王之春、广东巡抚德寿等督抚都置若罔闻,私下和外国达成和平协议,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史称东南互保。

图-参加和支持东南互保的区域

这些封疆大吏们对朝廷的诏令置之不理,在乱世当中保持少有的清醒,如果他们跟随响应朝廷的话,东南一隅也免不了生灵涂炭。

此刻慈禧彻底绝望了,她明白东南各省拒不奉诏,意味着清廷的权威荡然无存,即使自己能够侥幸返回京城,大清也再不是以前的大清。历经劫后余生的慈禧不免有些苍凉,局势为什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

1901,清朝与列强达成协议,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有这样的条款:中国共付各国赔偿金四亿五千万两银,分三十九年付清,包括利息支付则高达八亿五千万两。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天津之间的炮台一律拆毁;外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之间驻扎军队;中国禁止进口军火两年。

《辛丑条约》对清朝无论经济还是军事的限制很大,五六年之前,清朝就在甲午战争当中负于日本,其实早就埋下隐患。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太后顺利返回京师,然而面对已然名存实亡的大清朝廷,慈禧不敢处罚这些封疆大吏,甚至还违心地表扬他们:“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

事后盛宣怀赏加太子少保衔,刘坤一封一等男爵,其余督抚均有不同封赏,这是既定现实下的无奈之举,也是清廷得以苟延残喘的智慧。尽管慈禧明知东南督抚们在朝廷危难之际作壁上观,更有甚者,大家公推李鸿章为清朝灭亡后的“总统”,但这些慈禧都只能装作不知道。

1912年,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大清寿终正寝,国祚268年(1644年-1912年)。正如后人评价所言:大清在十二年前就已经死了,只是十二年后才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清朝   炮台   光绪   督抚   东南   名存实亡   巡抚   列强   总督   朝廷   慈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