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墨水”真能治病!“书房里的中医药”少不了“药墨”,上海馆藏巡展长三角

文房四宝里,居然有中医?没错,它看似与一块墨别无二致,却是一剂千古中药。近日,在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长三角巡展特别策划的“书房里的中医药”专题下,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濮姗姗围绕“墨与医药”主题讲述了中国古代“药墨”的故事。“真是太神奇了,中药和墨组合起来,竟然成了良药。”现场小观众们连连惊叹。

9月上中旬,主题为“中医药与美好生活”的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长三角巡展在百联世纪购物中心中庭向公众开放,通过珍贵文物、古籍、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不仅让中医药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推动着中医药传播模式创新和“健康中国”建设。

自试展开放以来,最为“吸粉”的就是展区里真实“复刻”了一间富含中医药文化的近代书房。书房的各类陈设,透射出屋主人崇尚自然古雅、追求养生健康的心态。只见由近代名医夏应堂书写的对联:“布衣最暖菜根最香,薄田可耕藏书可读”,表明了轻物质、重精神的思想,与返璞归真、恬淡虚无的养生观相符合。

书桌对面有一对青花“福寿康宁”葫芦对瓶,瓶沿口书有篆体“寿”字,腰部以花枝组成“福寿康宁”4字,可用于贮存中药。墙上则悬挂近代海派画家陈大羽绘制的葫芦画,因葫芦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寓意福禄平安、大吉大利。事实上,葫芦与中医也紧密相关,在很长时间内是古代中医的标志。

在现场,中心展柜展示了民国浮雕医家人物百寿纹木柜的真品,柜身四周精细地雕刻着中医史上4位名医——华佗、张仲景、葛洪、王清任及其行医救人、制药著书的故事,隔层中还刻有形态各异的100个“寿”字,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健康的向往和追求。其他展柜的清代药墨、铜球熏、帽熏等展品,也吸引着市民游客探究中医药“墨入药、香沁体”的奥秘。整间书房文化底蕴深厚,处处呈现出中医药与日常生活的有机融合。

笔墨纸砚与中医中药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巡展观众感兴趣的“药墨”,通常主要成分为香墨粉、熊胆、冰片、人工麝香等,气香味甜并带苦辛,主治功能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既可以用水研汁冲服,也可以外用涂抹患处。

有意思的是,展上“书房里的中医药”微讲堂吸引了众多小“粉丝”。李时珍采药途中治病救人巧得歙砚的故事,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特邀讲师”中国砚雕艺术家汪志良携作品“鹅腹罗汉肚素砚”聚焦“歙砚文化”,以砚台铭文“岐黄济世,书画怡人”引出文房四宝与中医药的紧密联系,还将这件作品现场捐赠给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巡展期间,“长三角中医药数字博物馆”揭幕,一系列科普传播活动丰富多彩。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依托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项目“长三角数字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及科学普及一体化专项建设”,制作了一系列“海派中医馆”海派中医药文化短视频。

据悉,这一系列视频包括:《“腰痛病”——不容忽视的腰突症》《“卵巢早衰”——关爱女性的生命之源》《“脱疽”——触目惊心的糖尿病足》《“肌张力障碍康复”——打赢中风后遗症》《“瘿”——你熟悉的甲状腺病》等,均在巡展现场“新鲜”发布。未来,该系列短视频将依托人民日报数字传播,面向长三角、全国乃至全世界传递海派中医文化智慧与魅力。

图片来源:受访高校

来源:作者:徐瑞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中医药   上海   福寿康宁   海派   墨水   少不了   近代   书房   葫芦   中医   系列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