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根本吃不够

暑假后、国庆前的大西北,并没有多消停。

南来北往的人们,一脚踏上戈壁黄沙。

苍茫又寂寥的大漠儿女情,和丰盈饱满的美食盛宴,

总有一个令人深陷,难以自拔。

前不久,我们飞了一趟西北。

从西安到敦煌再到兰州,这是一次没有预谋的美食之旅。

西安一天三顿面,敦煌七天顿顿肉。

面食爱好者和肉食爱好者,如同掉进了天堂。


满街飘着孜然香、牛羊肉香、烤馍香、拉面香、瓜果香、油泼辣子的香味……

初秋的西北,真的让人无法抗拒。

褪去夏日炎炎的燥热,早晚开始透心凉。

风起黄沙,吹过热闹的街巷,

不论是早上的牛肉面,还是晚上的烤羊腿,都更香了。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南方小碗饭的矜持啊,全无。

西安的biangbiang面、超大块的牛肉扯面、炒出来的羊肉泡馍,再配上一份酸梅汤或者冰峰汽水。

吃上一顿,管一天,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真的不夸张。

更别说,敦煌的羊肉粉汤、手抓白条肉、胡杨焖饼、驴肉黄面……

让我这个在南方基本不吃羊的人,几乎顿顿离不开羊肉。

西北的面和肉,到底有多好吃?


01

找到面届No.1?

跨越1600多公里,从广州到西安,温度降了十几度。

落地西安时,还是清晨。

本想用一碗面,唤醒一颗初到北方的南方胃。

但机场到西安本安之间,还有一个存在感没有那么强的咸阳。

咸阳并不属于西安,但人们很少在咸阳停留太多,大都选择再赶车一小时,奔向梦里的“长安”。

中午的回民街,还没有进入顶流状态。

我们穿梭在隔壁游人不怎么光顾的千年古街大学习巷,

回民们的生活,在一个个风格统一的招牌上,似乎尚能窥见端倪。

老李家的面馆,留着几个空位。

“你看,警察叔叔都在吃的面馆,能不香吗?”。

随机进入老李家,一碗biangbiang面,外加一份牛肉。

宽又长的面皮压着丰富小料,在碗中来回翻滚几次,

然后紧跟隔壁大哥们的节奏,大口地猛地吸入嘴里,香浓的牛肉块和面条瞬间填满一嘴巴。

香过头的那一刻,喝上一口面汤,原汤化原食的精髓简单拿捏。

走过老李家的面馆,前面还有老米家的泡馍、烤肉,老马家的甑糕,老铁家的牛肉饼和油酥饼等着你……在西安是吃不够的。

不愿意放过任何一顿可以吃面的机会。

比起biangbiang面的扎实爽滑,这碗超大块的牛肉扯面口感更得劲儿。

每一滴牛肉熬煮出来的浓汤汁,都能完美地将面条全副武装起来。

香辣酸各种味道直冲口腔,面条的劲道Q弹,

汇聚了扯面师傅历经岁月累积之后,恰到好处的力道,或重或轻,或急或缓。

已是黑夜,普通的街巷上没有人来人往的喧嚣。

只有在这街头柳树下,同坐一桌,和同吃一个师傅做的扯面的缘分。

“来西安七年,这是我心中吃面的NO.1”,

以为朋友吹牛的一句话,这一刻,狠狠地竖起了大拇指。

在西安待的时间不多,吃也吃得不够彻底。

但只要人在西北,一日三餐,总不会留下遗憾。


02

来个拉条子

西北人的早晨,是从淹死一颗茶叶蛋开始的。

到了甘肃,牛肉面一定要吃。

虽然兰州拉面已经开在了广州的CBD和老街巷里,

但在兰州,记得把兰州拉面四个字抹去。

这里没有拉面,只有牛肉面。

问一百个当地人,你会得到101个肯定的答案。

“兰州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

其实,整个甘肃省都爱这碗牛肉面,即便是在离兰州远的敦煌。

当然,可以换种说法,

每一个心狠手辣的敦煌人,会在一个美好的清晨,

将一颗茶叶蛋淹死在牛肉面里。

像这样,用点力,往下压。

一碗合格的牛肉面颇有讲究,

即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汤要清香,面条要亮黄,萝卜片要白,

油泼辣子得红彤彤的,再以绿色的蒜苗香菜做点缀。

贪心点儿吧。

来一份肉蛋双飞,把蛋淹没在汤里。

吃完后不妨感叹一下,简单“牛大”,竟能“die”的如此“满福”。

到底牛肉面的老家不在敦煌。

敦煌人有属于自己的面届王者,一盘超级硬核的胡杨焖饼。

听说焖饼子是敦煌老丈人接待女婿最好的菜。

如果你到敦煌的第一顿主餐,是它,

那么甭管有没有老丈人,和敦煌的缘也就从这开始了。

摊开的面皮盖在煮得软烂的羊排上,在沸腾的锅中将羊排汁尽数吸收。

饼皮劲道,又带着羊肉的香,比羊肉本身更让人难忘。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在敦煌,驴肉黄面也是要试一试的。

细长的黄面浇上特制的浇头,配上一盘切片驴肉,这口感,很大漠。

毕竟敦煌八大怪,驴肉黄面门外拽。

只是在敦煌当地,如果说驴肉黄面是待客之道,

那么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不管是米饭馍馍,还是烙饼子,都不如吃个拉条子。

基本家家都会做,且种类多,

譬如鸡肠子、韭叶子、宽板子,可长可短,可宽可细。

搭配敦煌地方的特色菜肴,色、形、味俱佳。

一年四季敦煌人的日常里,可都离不开它。

“一人一盘拉条子,健康美味饱肚子。”

我们一共吃了两次,一次是在居民楼下的小馆子里。

老板是个实在的敦煌本地人,来吃拉条子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也都是周边邻里街坊。

还不到下午一点,拉条子自助的三四盆配菜便见了底。

敦煌人在吃饭上,不含糊,准时准点,满满当当一大碗,吃得香,这平常的日子,也就有滋有味了。

离开时,我们已经是店里倒数一二的客人。

老板这才搬着板凳在门口坐下来,端着一碗拉条子,加了腌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后来,在阳关镇的农家乐,

我又想起了端着盆的老板,吃着拉条子香喷喷的样子。

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又点了拉条子。

主人家在临街买葡萄干,身后的葡萄架下挂着新鲜的葡萄。

我们在葡萄树下吃拉条子。

相同的配方,差不多的搭配,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心境。

03

好肉配烈酒

在吃羊这件事上,

甘肃人素有“囊括宇内,并吞八荒”的豪迈气质。

即便走到丝绸之路的最后一站,敦煌。

这一脉相承的默契,沿着狭长而辽阔的甘肃,就没有断过。

苍茫而富有诗意的西北大漠,

最不缺的,也正是那对肉最直白的敬意和热忱。

不论是在夜市,还是街头馆子。

不管是那老字号,还是那平台上排名第一的网红店。

养羊的、宰羊的、炖羊的、吃羊的……都有几把刷子。

满满当当一锅,肉在水中咆哮着、沸腾着。

敦煌的羊肉,白水煮,没有膻味。

在这,努力的大口吃肉,才是对大漠戈壁的尊重。

因为多样的地势地貌,西北养育了品种丰富的牛羊群。

敦煌真正的野和鲜,就在戈壁滩上。

那充盈着稚嫩又天真的大羊小羊们,毫无保留的肆意生长。

所以,吃羊,千万别犹豫。

凑足人头,就冲烤全羊吧。


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发脆,内部绵软鲜嫩,光吃一顿就能美上好一阵。

或者一条肥美的烤羊腿,一盘手抓羊肉,怎么都不会失望的。


在敦煌,寻肉吃的第一站,绕不开沙洲夜市


集西北特色小吃于一身,是种类多元化一大美食打卡胜地。




其中的小吃一条街,不过百米长。


可一旦进入晚上,乌泱泱的吃货们会带着圆滚滚的啤酒肚,聚在这里。


手抓羊肉、烤羊腿、肚包肉都是这里的重头戏。


一口肉,一口酒,敬这岁月长流。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大漠   敦煌   大口   兰州   大西北   牛肉面   条子   西安   拉面   羊肉   牛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