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天下陈家党,活了101岁的陈立夫,晚年有两个遗憾

引言

不得不说,陈立夫此人在大是大非,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从来都是一个坚守底线的人。他的晚年都在极力推动着海峡两岸之间的沟通交流,曾提出一个观点:中国文化统一论。

1994年,陈立夫曾亲笔手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为:求统一不谈小节,为和平先天立志。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时候,当时已经101岁的陈立夫,写了了“雪耻荣归”四个大字,庆祝澳门的回归。

蒋家天下陈家党

陈立夫自打踏入政坛之后,就追随着蒋介石,他和其兄长陈果夫之所以能得到老蒋的重用和信任,除了知根知底,以及陈家兄弟的忠诚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着一层“亲情”在里面。

陈其美,是陈家两兄弟的二叔,陈其美是老蒋仕途道路上的引路人,蒋介石对陈其美十分的敬重,与其结拜于异姓兄弟。老蒋当时送给陈其美一把剑,在剑柄上刻有这么一行字: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1916年5月18号,陈其美被袁世凯暗杀,大多数人都不敢去招惹袁世凯,以至于连认领陈其美的遗体都没有人。只有老蒋赶赴现场,伏尸大哭。说句不太好的话,也得亏陈其美死得过早,没有和老蒋产生直接的利益冲突,他留给老蒋心里的永远是那一份最为纯真和敬重的回忆。

故而,在陈其美死后,“蒋陈”之前的兄弟情谊,也就自然而然的传染到了下一代身上。

在公开场合,陈立夫兄弟俩称呼老蒋为“蒋先生”,但是呢,在私底下,两兄弟则是亲切的称呼其为“蒋三叔”。在老蒋心里,早就把二陈视作为亲侄子了,即使是这两兄弟犯下什么事,最终都会得到老蒋的饶恕。

譬如陈立夫曾经控制选举,用金钱和武力擅自篡改选票,这是犯下了大忌,要是搁在别人身上,直接就被老蒋拉出去毙了。老蒋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震怒。陈立夫兄弟俩听闻老蒋要拘捕的时候,赶忙跑回老家去搬救兵。

这个救兵就是姚文英,她是陈其美的遗孀,姚文英见到老蒋之后,直接就下跪哭诉,大意就是“英士(陈其美,字英士)只有这么两个儿子,你难道忍心让英士绝后吗?”。

这话说得老蒋顿时间就心软下来了,也就不再问责陈立夫操控选票的事了。就从这么一件事就能看出来,陈立夫兄弟俩在蒋家王朝中的地位。

那么,即使是地位重要,又何来“蒋家天下陈家党”这一说法呢?

陈家兄弟对老蒋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一手创办了“CC系”,也被称之为“CC团”。关于这“CC”的说法一直没有个准确的论调,最为常见的说法是,这对字母取自于陈氏兄弟,意味着是陈氏兄弟创立的“陈家党”。

准确的说,“CC系”自打成立那天,其作用就是陈家兄弟为蒋家天下打造的私党。

只不过,陈氏兄弟往后的数十年间,一直都否认“CC系”的存在,其骨干人员也是口风很紧,半个标点符号都不对外透露,以致于这个“CC系”一直都很神秘。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再怎么滴,也有不少关于陈家党的一些内幕传了出来。

简单的说来,“CC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复合型的体系,其内部的管理模式大体上借鉴的是帮派管理模式,其内部成员可以划分成三种:

第一:陈氏兄弟身边的亲密之人,基本上是亲属和同乡,或者是好友;

第二:占据各个关键职位的人,大多是同学或者是同僚;

第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一些中下层干部,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从中央政治学校出来的学生,而这个学校由陈果夫保持。

陈家党只有一个理念,就是坚决维护和支持老蒋一人,只认可老蒋是国家的唯一领袖。陈家党当时的势力范围也很广,涉及的机构和领域也很深,各级党部、机关单位、经济、教育、文化,哪怕是民间组织团体,都有“CC系”的身影。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替老蒋争权夺利、维护蒋家天下的稳固。

1943年9月,段剑岷,这个民国立法院的立法委员竞选中委失败后,就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嘲讽当时的时局:

剑岷革命二十年,中委不值半文钱。蒋家天下陈家党,愿你花好月长圆。

从这句打油诗就能看出来,当时的朝野对“陈家党”的看法,实际上是已经达成了共识。

黄昏夕照的晚年

到了台湾之后,陈立夫也迎来人生的一段黑暗岁月,陈立夫和陈诚很是不和睦,两人是到了一见面就闹恶心的地步。

而刚败退到台湾的老蒋,又不得不倚重陈诚这个心腹,一番抉择之后,老蒋决定留陈诚,把和陈诚交恶的陈立夫一脚给踹出去。陈立夫也是识趣,知道只要陈诚在台湾活一天,他陈立夫就没法在台湾立足。于是,他对老蒋表示自己有退意的想法,蒋介石听过没有回应,算是默认了。

随后,陈立夫就得到了一个命令,老蒋让他在24小时之内离开台湾,这让陈立夫着实是有一些寒心。1950年8月4号,陈立夫带着全家离开了台湾,进瑞士到了美国,定居在新泽西州湖林城外的来克坞镇。

陈立夫在这里开起了养鸡场,在美国的土地上卖起了鸡蛋、鸡肉,他的妻子还自制了辣椒酱对外售卖。一直到陈诚去世后,老蒋这才派人去美国找陈立夫,让他不要在开养鸡场了,赶紧回台湾。我在台湾给你盖了一座大房子,是经国亲自给你选的地址。

1970年,陈立夫回到了台湾。

陈禄卿,是陈立夫的妻子,两人携手共度了几十年,感情十分的恩爱。经济方面最是考验一对夫妻之间的感情间疏的。在老陈家,两口子共用一个银行户头,由妻子保管着,两个人都可以随便取用户头里的钱,双方也懒得询问对方取钱是要干嘛,不会怀疑对方。这种互相信任,夫妻关系自然也就融洽无比了。

1993了,陈禄卿病逝之后,陈立夫就孑然一身了。好在他的儿女们也是十分孝顺,儿女们共同出资,替父亲支付每月高达几十万元的房租。

陈立夫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陈泽安是大儿子,从金陵大学毕业后就去美国留学了,获得了植物病理学的博士学位,随后就在新泽西州的州立大学当老师,长期居住和生活在美国。

二儿子陈泽宁从台湾大学毕业后,也去了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读机械工程专业,老二也是个学霸,也拿到了博士学位,工作于美国英格沙兰德总公司。

小儿子陈泽宠就读于美国的普渡大学,学的是航空工程,老三也是个小学霸,获得了三个硕士学位。

陈家唯一的女儿叫陈泽容,她继承了母亲的职业,学习美术,毕业于新泽西湖林城的一所私立学校。

陈立夫一个人生活在台湾,儿女们都在美国,一家人是天隔一方,于是乎,阅读家书也就成了陈立夫晚年的精神寄托。或许,会有读者奇怪,为啥陈家的后人没有一个从政的呢?

要知道他们的父亲可是陈立夫,要是从政的话,不说是一帆风顺,那也是小康大道。其实,这也是陈立夫的心愿,陈立夫打小的理想也不是从政,而是当一名采矿工程师,他很喜欢工科。

可惜,老蒋那会正是用人之际,就武断的替陈立夫做了决定,让他别去挖什么矿了,来自己身边工作。于是乎,1925年的年底,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直接就任命陈立夫为校长办公厅的机要秘书。

老蒋都不征求陈立夫的意见,这个委任也是不容商量和考虑的。

没得办法,陈立夫只好答应了,但是,他心里仍旧念念不忘自己当工程师的梦想。有一次,趁着老蒋心情愉悦的时候,陈立夫这才提出了自己的两个小要求:

1、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去挖矿,当工程师;

2、我留下给你效力,你要尊重我,不能随便就辱骂我。

这第一条,陈立夫自然没有实现,他余生都在为蒋家服务,以至于当工程师的理想也就成了梦想了。至于第二条,老蒋倒是做到了,他确实没有对陈立夫辱骂过,甚至于连大嗓门凶他都没有,对于脾气不好的老蒋来说,能做到这点也属实不易,也怪不得陈立夫会对他死心塌地。

因此,子女们没有选择从政,而是去专研工科,也是陈立夫愿意看到的事。

陈立夫晚年的时候,诉说了自己一生中有两个遗憾,一是早年间的肺病没有彻底治愈,以至于往后余生四十多年,常饱受此病痛的折磨;另外一个遗憾是,他没有受到高深的教育,常觉得自己自然科学的基础不够扎实,以至于没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实,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条件下,陈立夫的学历已经不低了,他1922年从北洋大学采矿系毕业,这个北洋大学也就是现如今的天津大学。随后就去美国留学,就读于匹兹堡大学采矿系;1925年毕业后,9月刚回到国内,就被老蒋任命为机要秘书了,他的采矿理想也戛然而止。

2001年的2月8号,时年101岁的陈立夫病逝于台中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家天下   新泽西州   晚年   北洋   英士   台湾   美国   蒋介石   遗憾   兄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