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课张啥来历?听听这些诱人故事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285站:禹州市郭连镇课张(下)

禹州课张啥来历?听听这些诱人故事‖老家许昌

文·图‖梁耀国


【欲欣赏“第285站:禹州市郭连镇课张(上)”的精彩内容,欢迎点击以下链接:29岁中进士,39岁郁郁而终,禹州进士居及其它】

从张稳成旧居出来,街对面就是课张村村部。我站在凉阴里等人的工夫,意外看到旁边的宣传栏里,张贴着课张村《村情村史》,遂认真读了起来:

元末明初,河南连年发生战乱,黄淮流域水灾不断,百姓死亡十之七八,而山西省风调雨顺,连年丰收,故外省大量难民流入,人口稠密。明初,为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先后组织的多次移民活动。许、孔、张三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始名许孔张,其中张氏三兄弟(张文星、张文科、张济科)三人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至此。

清代中期,许氏绝嗣,易名孔张。到了清同治年间,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为保护百姓安全,当时村中有志之士带领百姓于同治六年(1867年)筑起有东西两门的寨子,并在东门刻有对联“保一甲全村安泰 合百籍共庆升平”,横眉刻书“保合寨”,至今这块石碑保存完好。民国初,张姓富而有势,在村中立一启蒙学堂,周围数里富豪子弟都来此上学求教,天长日久人们称该村为“课儿张”,后来村里秀才张金榜把原来的保合寨改名为课儿张。再后来把中间“儿”字去掉,定名为课张村,延续至今。

一篇不足四百字的小短文,内容详实,详略得当,将课张村的历史演变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

就在我专心致志看《村情村史》的功夫,张玉昌老人不知何时,竟然悄没声地站到了我的身后。等扭头发现时,着实吓了一跳。随后,我邀老人坐在村委会门口的高台上,请他给我讲讲他所了解的课张村。(文首图:村委院里的老仓库)

据张玉昌老人讲,王莽撵刘秀,刘秀逃到课张北边的哈水河(音)以后,马渴了,河里没水,他说能不能来点水呀。刘秀是真龙天子,他话音刚落,真流过来一股水。后来音喊转了,这条河喊成了黑水河。 打保合寨,黑水河碍事,河道才往北滚了。 进士楼西边那两所老楼,以及村委会院里的老屋,都是经俺老太爷盖的。老辈人传说,俺老太爷弟兄三个,种了一二十顷地,算是大户人家。临街挨着两座高门楼,走大过厅进去后,里面是三进院。门楼外,栽了两棵松树,可高可粗。路南这所,是俺家的仓库,谷子打下来晒干后,统统储藏在这里。

老弟兄仨分家时,另外俩要的宅子,俺老太爷没要,只是多分了点地,结果就俺老太爷弄得不咋着。

一解放,临街房被集体收走,当作大队的油坊,在里边打打油。再后来,扒掉老房子,翻盖成了平房。

保合寨是座圆形寨,开有东西两个寨门,东寨门偏东南,西寨门正对着这道街。这道东西街是寨里的主街,要比街两边低一米左右,三四个台阶的样子,现在基本垫平了。

寨东头一座庙,庙名忘了。寨西头一座庙,是关爷庙。特殊时期,东庙的碑得以保存,西庙的碑却砸毁了。前几年,有人想把这通好碑弄走,老百姓知道了,报告给大队才保护下来,一直放在村委会大院里。我识字老浅,至今也不知道上面写的啥。 听说有老碑,我忙央老人带我去看。

我跟在老人身后,步入村委会大院,很快找到了倒在地上的《合村兴筑堡寨并守寨规条碑记》碑。俯下身子看,上面的碑文清晰可辨:

即补府卓异(意为政绩优异),候陲开封府,禹州正堂加十级纪录,二十次官大老爷印,国勋为晓谕,事照得光。筑堡寨为保卫身家之计,有警则互相御侮,无事则各自谋生,诚目前第一要务也。惟必得贫富一心,和衷共济,并须立定条规,永远遵守。庶无违抗猜疑之弊,现据监生张书府等,以该处寨工完竣,议定规条,呈请出前来查所议,尚属可行。合行出亦晓谕,为此仰谕该处,伸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各宜遵照条规,不得紊乱。如敢故违,许寨长禀官传究。该寨首亦须秉公办事,不得倚势凌人,恃强妄作,并干○未便。毋为,特谕。

下图:张玉昌老人和老石碑。



计开守寨规条

寨系合村之寨,事亦系合邨之事。寨既筑成,即宜轮班执事。凡该班者,小事可以自专,大事仍须同众商议。

凡寨中有私窃人财物者,重者禀官,轻则酌罚不贷。

凡贼有声息,以放炮四声为号,听炮声响执事人等,宜速到局中辨事,万万不可迟误。

贼将近寨时,执事人等宜各努力妥辨,万万不可怠荒。

贼将近寨时,执事人等宜督率壮丁,昼夜轮班巡警,不可玩忽。

贼之诡诈多端,有声东而击西者,有声南而击北者,任他轰轰烈烈,守寨人务须安静,不许喧哗,奔窜私意擅离,切记切记。

贼近寨时,凡遇风霜雷雨,暨三四更时,候守寨人更宜加倍严守,万万不可偷安。

贼退以后,须要紧防折回,万万不可忽略。

寨门开关,须听局中号令,花户不得任意喧夺。

大清同治六年(1867年)岁官丁卯孟冬之月中浣糓旦保合寨公立石

土匪恁厉害,不打俺课张。要问啥原因?不外乎俺庄人守规矩,人心齐,不好整。在我抄写碑文之时,李玉昌老人如是说。随之他给我举了个例子,在过去,说谁谁家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庄上上年纪的人到跟前一说,立马狗熊了,嘴都不敢犟,遛着墙根儿蹿了。

俺当小孩时,经常爬到寨墙顶上玩耍。上面的酸枣树一棵挨一棵,照护不好,身上拉的尽是血布林。白蒿、黄蒿一人高,钻进去吓人。

不出人物,不成世界。新中国成立后,顿时天下太平,辛辛苦苦打起来的寨子失去了作用。从(19)58年开始扒寨,为方便群众下地干活,先在南边、北边各破一个寨口,慢慢地,口子越破越大,最后整个寨墙都被平掉。

其实西寨门扒的最晚,主要用于挡西岗上下来的水。原来禹县(州)至郑州的汽路,起码比现在低两米,路西还掏有窑洞,边上种的柿树、榆树。这两种树尤其耐活,结的榆钱、柿子还能吃。一棵水桶粗的柿树能结好些柿子,光那柿子可以解决一家人几天的吃饭问题。

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小孩子爬到树上够红柿,一够就是半篮子,有八月红,还有四瓣。八月红熟得早,四瓣熟得晚。八月红个儿还大,还好吃。有的不摘,长到九月,摘下来情吃了,绵甜。

没解放时,发过一次大水。当时,有村民在岗上犁完地,把犁、耙搬到拖车上,正准备顺着山沟回来。看见东南方向云彩一发红,知道大雨来了,赶紧套拖车,套着套着,雨铺天盖地泼下来。很快,洪水顺沟而下,连人带拖车都被冲进下面的路沟里。汽路一抬高,截断了水头,再没发过水,这才把西寨门扒掉,寨子彻底消失。

说完,老人轻叹口气,不知是惋惜,还是因为别的。

(全文完)

下图:课张学校旧址。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禹州   洪洞县   禹州市   许昌   老太爷   执事   寨子   村委会   来历   老家   诱人   老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