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要杀孔融,孔融哀求放过小孩,小孩却说出8个字成千古名言

前言

三国时期,中原群雄割据,战乱不断。在这动荡年代,许多士大夫选择隐居不仕,但也有一些仕宦之人秉持正义,力图化解乱世。

北海太守孔融就是其中一位清正廉洁的士大夫。他仁政爱民,使北海百姓得以度过战乱,但终因实力不济,被曹操所灭。而他的儿子在生死关头,说出的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警示后人要审时度势,知进退。


一、少年老成,乐让弟弟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人,山东琅邪人,孔子二十世孙,父亲孔宙。他从小就聪明过人,不仅能言善道,还对古书了如指掌。他六岁能诵诗书,很得父亲喜爱。

孔家有七个儿子,孔融排行第六。这个家庭和睦温馨,兄弟们互相关爱。一日,母亲从市上买回许多水灵灵的大梨,洗净后摆在青花瓷盘中,让儿子们自行挑选。

孔家的哥哥们都十分关心小弟弟,主动提议让还是个四岁小男孩的孔融和排行第七的弟弟先挑。


面对盘中大小不一、晶莹剔透的梨子,四岁的孔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留下大梨给哥哥和弟弟。

父亲孔宙看到这一幕,不禁眉开眼笑,称赞孔融懂事通情达理。他把孔融叫过来,蹲下身平视着他的眼睛,柔声问他为何不选大的吃。

孔融稚嫩的童音回答道:“爹爹,我现在比弟弟大一些,我应该把最好的留给弟弟吃。



我吃小一点的就行了。”孔宙听后大喜,重重地揉了揉孔融的头发,笑着说:“好儿子,你懂得照顾弟弟,以礼待人,爹爹为你感到骄傲!长大了一定会成为一个贤明君子的。”

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有如此成熟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让孔宙看到了他卓越的天资。曾经孔融扶着门框学走路的时候摔倒磕破了额头,孔宙就笑呵呵地说:“我们融融头上的疤,说明他聪明过人,会有不凡的成就。”


如今这一幕再次证实了孔宙的预言,他由衷地为拥有这样贤明儿子的自己感到欣慰和骄傲。

二、才高任北海,联盟抗黄巾

十三岁时,孔融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按照当时的礼制,他穿着孝衣,在父亲坟前哭了三天三夜,眼睛哭到肿成了细缝。

兄长们拉他起来,他还是不停地哭诉“爹爹啊,您怎能舍我而去!您说过要教我读书习字的呀......”那种撕心裂肺的悲伤让人无法直视。


长大后以才学著称,被召入朝任职。他性格刚正,经常目露忧虑之色。因为他看到朝野腐败,官场布满奸佞之徒。

每每看到奸臣当众行贿受贿,暗中谋私囊中金,孔融都忍不住冷哼一声。有几次,他直接当面指出某些大臣的罪行,引得对方脸色难看。

这引起朝中的奸臣不满,伺机陷害孔融。弄臣张让对董卓进谗言,说孔融议论朝政,谋反之心已露。董卓心生杀机,想置孔融于死地。他派孔融去北海镇压黄巾军,想让他送命战场。


孔融到北海后,看到叛军人数众多,气焰嚣张。自己手下只有区区千人,难以抵抗。但是他不因恐惧而退缩,盘算着要以少胜多。

于是他积极招募壮丁,召集八百青壮汉子入伍。同时联络周边郡县官员并建立防御同盟,一旦遭到袭击,可互相支援。

不仅如此,他还开办学校,聘请儒士到北海讲学,延揽贤才到自己麾下效力,努力提升北海百姓的文化素质。


他整顿吏治,轻徭薄赋,造福一方百姓。还时常巡视民间,询问百姓疾苦。很快,北海大治,黄巾军声势大减,人心渐渐收归。

三、慈解围救孔融

当时,有个猛将名叫太史慈,因得罪朝中大臣,长期隐居北海。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还住在北海的旧宅中。

孔融得知后,立刻派精兵保护太史慈老母亲的安全,禁止任何人打扰。每过几天,孔融还特意派人送去鸡鸭羊肉、白面馒头、布帛等赡礼问安,展现他的仁义品质。


太史慈进北海探望老母时,得知孔融的恩情,内心充满感激。他请孔融喝酒,两人一见如故。太史慈自述过去遭人陷害,孔融也诉说自己受董卓排挤。两人互相慰藉,情同手足。

后黄巾军大举进攻,数万人马围困孔融军队。城头传来哀号,箭如雨下。太史慈正在北海照看老母,忽闻孔融大军被围,几乎粮草尽失。

他感念孔融的恩情,决心要相救。太史慈抄起双剑,头戴铁盔,身穿锁子甲,单骑突入重围。


他挥舞长剑,左冲右突,杀入围困圈中央。敌军拦阻不住,只见他如入无人之境,很快杀到城下,见到手持命令旗的孔融。

两人商议后,太史慈决定夜间突围求援。月黑风高之夜,太史慈杀出重围,一路杀到刘备军营,请求借三千救兵。

次日,太史慈只带三千人马回到北海,大败黄巾军,解除了北海之围。他没有留下,而是后来投奔了孙策。但这一请求出手相救之恩,给北海百姓带来喘息机会。孔融也对太史慈念念不忘。


四、劝谏曹操唤祸身

解围之后,孔融继续镇守北海数年。这些年他将心血注入北海建设,百姓安居乐业。官渡之战,曹操大胜袁绍,一举成为北方最大势力。曹操进占邺城,强取袁熙之妻甄姬,送给儿子曹丕为妻。

这个消息传到北海,孔融愤然作色。他认为曹操此举有伤大义,与古之圣王相违背。当晚,他亲自撰写了一封劝谏信,派快马送往曹营。


信中他引周公恭让王业,将妲己送还纣王为例,婉转劝曹操不要夺人所爱,以免招致天谴。

次日,小校尉来访,说曹公看信大怒,要求孔融去洛阳面谏,否则出兵讨伐。孔融的夫人吓得脸色苍白,跪地求他收回成命,以全家平安。

孔融沉痛地说:“君子之德,风行草偃。天理人心,吾岂能缄默不言!” 他挥泪决然离去。


到洛阳后,曹操冷眼侧坐,孔融跪地陈明大义。曹操默然不语,使者上前,宣告孔融暂时软禁在洛阳。一个月后,孔融方得返回北海。此事让他明白劝谏之难,内心更加痛苦和彷徨。

五、覆巢之下终无活口

建安六年,五十岁的孔融身患重病。曹操趁机率军攻打北海,很快攻入城中。孔融强撑疾病,在书房迎接曹操。曹操步入门来,看到病容的孔融和两个手执玉玺的儿子,不禁叹息这命运。


孔融哀声请曹操手下留情,能放过自己儿子一命。在场的九岁大儿子秦见父亲哀求无果,家破人亡已成定局。他悲愤地看了父亲一眼,咬牙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这句话一出,满堂静默。曹操听后沉吟片刻,还是摇头叹息,命左右将孔氏一家老少全数就戮。血溅书房,生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曹操失魂落魄地离开,而这句话成为千古绝唱,警示后人功亏一篑的悲哀。


结语

孔融一生清正,但其文采武略终难挽狂澜,大势所趋,无力回天。而他儿子的一句话,则成就千古佳话,总结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它教育我们,要明哲保身,逆来顺受,虽不能改变时运,也可自保。这也是动荡年代士人的一种宿命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人马   劝谏   北海   贤明   洛阳   爹爹   名言   弟弟   小孩   父亲   儿子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