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奇葩战神:打仗从没赢过,升官却没停过,李世民也只敢骂几句

前言

公元617年,隋朝已是强弩之末,天下大乱。这时,李渊在太原密谋起兵,欲夺取天下象牙之位。但让李渊意外的是,整个李氏宗亲几乎无一人响应他的召唤。在亲人的背叛面前,李渊对未来朝局更加失望和忧虑。

就在这危急关头,李神通收到李渊的密报,毅然决定支持李渊。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冒着被隋朝搜捕的危险,从都城长安出逃到鄠邑,参加了李渊的起义军。这无疑鼓舞了李渊的士气,也让他看清了李神通的忠心。

一、唯一支持李渊起义的李氏宗亲

起事之初,李神通手下拥兵自重,本可在一方称王。但他并无此心,只想助李渊夺取天下。李神通将自己手中的兵马尽数交给李渊,明确表示会永远站在李渊一边。李渊对此深感欣慰,两人关系日趋密切。

作为出身皇室宗亲的李神通,当时也面临着很大的艰难抉择。一方面,他对自己的出身和身份有自尊心,不愿背叛祖宗继承下来的皇室体制;另一方面,他也清醒看到,隋朝已经穷途末路,李渊起兵有其正义性,可以为百姓解救水深火热的苦难。

在利益和正义之间,李神通最后选择了站在正义一边,这种道义勇气是很难得的。有人劝他,只需保持中立就可全身而退,但他不为利益所动,这更让他在李渊心中加分。一个人的意志和道德品质,往往在艰难抉择中才会展现出来。

起兵之初,李氏宗亲对李渊避而不见,但隋朝知道李神通参与起义后,立即派人搜捕李神通全家。

李神通的家人背井离乡,四处流离躲避,妻小甚至被隋军捕杀。李神通知道家人遭难,心中悲痛,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支持李渊。

其时正值春耕,李神通本可与家人团聚一处,稳定生活。但他放弃了安稳,只为报答李渊知遇之恩。世人都知李渊起兵难以成功,投身其中必然艰苦,李神通却仍义无反顾。正是他对李渊的感恩和忠心,成就了两人超然的君臣之谊。

二、屡战屡败仍不被怪罪

李渊建立唐朝后,李神通被封为光禄大夫,在朝中地位崇高。但令李渊失望的是,李神通在军事上毫无建树。

620年,李渊命李神通征讨宇文化及余部。起初进展顺利,宇文化及大败而逃。但李神通忽视敌人有斗志,继续轻敌疏懈,最终被宇文化及反击,不仅兵败,自己还被俘虏。多亏敌将窦建德仁慈放还,李神通才死里逃生。

这次失败无疑是李神通人生的污点。当他得知大军溃败的噩耗时,无地自容,心中自责不已。他明知这次失败会令李渊和军心大损,却也无力回天。

被俘期间,李神通思来想去,觉得这次失败自己难逃其咎。他认为李渊对他充满期待,却战功未建,实在过意不去。深感惭愧的他,已经做好了壮烈牺牲的准备,只求李渊照顾妻儿后事。

出人意料的是,李渊并未究责李神通的失败。当他平安归来后,李渊亲自设宴欢迎,如对至亲之人般对他关怀备至,让李神通感激不尽。李渊说,成王败寇是常事,切不可有丝毫气馁和退却之心。这充分体现了李渊博大的心胸和宽厚的为人。

623年,李渊再次命李神通攻打叛将刘黑闼。李神通依然大意,损兵折将。如果不是李世民赶来支援,只怕又要再次溃败。

然而李渊还是没有责怪李神通,只是叹息其不精通军事之道。这种高风亮节的态度,让李神通对李渊佩服到五体投地。

李神通也深刻反思自己的问题。他认为自己来自皇室世家,生活阅历所限,对军事战略确实一知半解。由衷感激李渊不弃不舍,仍把自己当成心腹和知己。这进一步巩固了两人手足般的兄弟情谊。

三、玄武门之变中表忠心

626年,李世民和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这场兄弟阋墙,朝中大臣多保持中立。但李神通果断站到李世民一方,对他加冕称帝给予全力支持。李世民感念李神通之恩,对他也是倍加笼络。

其实,李神通内心也很矛盾。他批判李世民毒杀兄长的手段,但也理解其夺嫡的必要性。作为朝中长老,他其实可以保持沉默,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表态拥戴李世民。因为他判断李世民有能力改革弊政、稳定大唐江山,这对百姓最有利。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之初,朝野动荡,局势不稳。李神通牢记李渊托孤之嘱,积极劝谏支持李世民的政权巩固,并说服其他宗室势力归顺李世民,为稳定政局出力甚多。李世民感念李神通的忠诚,也对他以兄长相待。

尽管李神通在军事上的无能为力,但他在政治手腕和人脉关系上却很有造诣。李世民需要他在亲族中的影响力,以避免李氏宗室再生乱子。

李神通也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尽心尽力辅佐李世民获取政权合法性。

李神通也多次劝导李世民要仁政爱民,安抚各方势力,博取人心。他努力消弭李世民夺位的争议,使其能专心对外用兵,推动唐朝基业长治久安。两人互相需要,成就一段信任与依赖的深厚君臣关系。

四、死后获得陪葬殊荣

李世民登基后,李神通在朝中地位更加显赫。有一次,李神通看到自己的功劳落后于房玄龄等人,当众说自己起兵响应之初,应该排在前面。李世民明知他征战无功,还是没有在众臣面前点破,只是叹息李神通“自视过高”。

另一方面,李世民在私下里对李神通也是优礼有加。为了安抚李神通的心结,李世民在赏赐上对李神通格外慷慨,使其地位名利与真正出力的大臣不相上下。

李神通暮年之时,李世民亲自他的起居饮食,让他养老无忧。639年,李神通去世。李世民对他的哀思之深,超过所有。李神通得以与皇室成员合葬,成为唐朝建立以来,第一位陪葬皇陵的宗室外戚。这是对他忠诚的最高奖赏。

李世民下诏给李神通做了一座金棺,以示敬重。诏书中盛赞李神通忠义两济,是唐朝心腹良臣。李世民还亲自祭奠李神通,表达了无限的哀思之情。李神通的陪葬,彰显了他在两代君主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结语

综上所述,李神通一生征战无功,但依靠对两代皇帝的忠心获得了最高荣耀。正像李世民所说,忠诚远比军功更为可贵。这也给后人带来启发:想要获得超然地位,最关键的不是才华和手段,而是那颗赤诚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唐朝   宗室   宗亲   隋朝   哀思   奇葩   神通   皇室   忠心   战神   从没   家人   地位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