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是怎么回事?其实这确实不能怪罪于英国

在我们的印象中,当今社会的许多地缘政治纠纷都与英国有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瓜分问题。一个本来是好国家的国家被一分为二。 ,战争一直持续到今天。

确实,战争仍在继续,但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真正归咎于英国人。相反,英国人不希望两国分离。这并不是为英国粉饰。当我们了解了它的历史,我们就会明白真相。



当英国入侵印度时,印度就像一盘散沙。英国人征服了一批人,轻而易举地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当时的印度主要分为两大民族,一是穆斯林,一是印度教。

同样,在统治期间也进行了分裂。当时是莫卧儿帝国,统治者是穆斯林,应该支持印度教。西方侵略者只要能维持统治,都喜欢这样。如果他们粘在一起,他们就没有办法攻击。

英国人直接统治后,他们改变了策略。毕竟,由于穆斯林在印度是少数民族,他们开始压迫印度教徒并支持穆斯林。就像中国古代的皇帝一样,他们也意识到制衡。



由于统治者的态度,两个民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直接形成议会制下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下文将用穆盟)的对立。事实上,穆盟是在英国当局的建议下组建的。

两个民族都在拼命争夺自己的权力,势必伤害对方,以致一些零星的武装流血事件逐渐发生。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希望消除隔阂,共同前进。其中最著名的是圣雄甘地。作为印度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人物,站出来或许就能控制局势,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甘地本人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印度教徒,很多时候他的言行都难免带有印度教的元素,这肯定会让这些穆斯林产生怀疑。此外,另一位有权势的人物尼赫鲁对穆斯林没有任何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现代国家土耳其成立。这极大地触动了印度穆斯林。他们相信,只要能够建立自己的穆斯林国家,这些血腥事件就不会再发生。

巴基斯坦这个词是1931年一位在英国留学的印度穆斯林学生创造的,但真正给穆斯林机会的是国大党自己的愚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早年衰落,需要殖民地的支持。然而国大党却趁机要求印度独立。英国最初不予理睬,但国大党高级官员宣布辞职,并单方面威胁英国从印度撤军。当然,英国人毫无仪式地逮捕了这些人,其中包括尼赫鲁和甘地。 。(这不是国大党第一次陷入混乱,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还有一次本来可以阻止两党彻底分裂。)

但国大党忘记了一件事。他们不愿意当公务员,但穆盟愿意!

在此期间,英国与穆盟关系密切。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穆盟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国家大党。因此,他立国的愿望更加强烈。



英国虽然赢得了二战,但其实力却被大大削弱,不再能够治理其广大的殖民地。另外,美国靠战争赚了钱,不想再做英国的小弟,所以提出反殖民主义,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分裂英国。

英国的实力根本不允许它与新美国对抗,于是就有了重新获得印度自治权的想法。

1946年,英国派使团前往印度解决地方自治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大民族之间的冲突。双方一开始意见不一,尤其是穆盟。然而,这个使命是基于现实的,明确地对穆斯林说:你们属于主。空间就这么大,即使建立国家也无法生存。

最终,代表团还提出了建立联邦国家的想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自治区,但主要职能由中央政府承担。如果双方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就不应该出现混乱。

双方都颇为不情愿,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事实上,这在当时是最好的办法。英国已竭尽全力。这种分裂的根源确实不能归咎于他。

然后...

国大党再次陷入困惑。国会于7月6日召开会议,接受了英国的计划,但有一个最后期限。 。

第二天,尼赫鲁表示国大党不接受任何反对意见。三天后,尼赫鲁再次表示国大党今后可以随意改变、增加或删除计划。

这看起来像今天的印度吗?他们太混乱了,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嗯,穆盟一开始很不情愿。既然没诚意,那就别再说了,直接打吧!

于是,双方之间,就不再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穆斯林野蛮攻击印度教徒,杀死了5000人,随后印度教徒反击,杀死了7000人。

当发生如此严重的流血事件时,双方都别无选择。起初英国人想要自治,但保持统治地位。但再这样下去,英国的军事力量完全不够了,所以他们决定不予理睬,撤离华侨!他们最晚必须在1948年6月之前完全撤军,让他们闹事。

在这个紧要关头,英国派出了国王的表弟蒙巴顿,大家都认为他希望瓜分印度。英国人在这里统治了三百多年,但一年之内想要撤退是相当困难的。

但当蒙巴顿抵达后,他发现当地两大族群一年来一直在驱逐英国人。一方想要政治权力,另一方想要建立一个国家。在当地人心里,英国人一走,春天就来了。但英国人永远离开后,春天并没有到来,反而是地狱先来了。



起初蒙巴顿认为他可以再试一次。经过一番讨论,国大党同意了,但穆盟坚持拒绝。

蒙巴顿对当地环境下了不少功夫,他说服穆斯林领袖真纳(后来的巴基斯坦建国者)的理由十分充分,甚至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

一般认为,穆斯林各分支并不在同一地区,主要分布在东西方,虽然都是穆斯林,但差异很大。如果硬要立国,中间就有印度,恐怕以后就很难统治了。

此外,旁遮普省是印度一个极其富裕和复杂的省份。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人口相似。强行分离只会破坏这里的繁荣。

东部穆斯林地区的核心是加尔各答,但印度不能放弃这里。如果穆斯林坚持建立独立国家,经济必然遭受重创。



领土和经济这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未能说服真纳。事实证明,后世确实如此。东部的穆斯林地区现在是孟加拉国,其经济状况是世界上最差的。旁遮普邦的瓜分是两国瓜分过程中最惨烈的屠杀。

如果用当地人来划分区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减少一些是非。然而,尼赫鲁表示,为了公平起见,应该使用一个对当地完全不了解的人。

这个任务落在了英国律师拉德克利夫的头上。拉德克利夫名气很大,连尼赫鲁和真纳都听说过他,但这位律师对印度的影响确实很大。一无所知的他只能利用地图划出一条相对“公平”的界线,然后将这个原本富裕的省份一分为二。他也非常清楚这份工作的后果。

“我工作结束的那一天就是他们开始互相残杀的那一天。”



这个不同宗教共存了数千年的国家,仅仅36天就分裂了。

果然,最后没有人高兴。但双方都无法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开始互相迁徙,血腥的杀戮开始了。

双方将对方的人民驱赶到各自的领土上,经常会发生争吵,最终升级为斗殴。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住在那里,不愿意搬家。但如果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或印度的穆斯林不愿意离开,他们往往会被当作异端分子处决。

两教信徒之间的新旧恩怨,演变成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据印度事后统计,仅旁遮普邦的死亡人数就超过了15万人,印度各地发生了各种规模的骚乱,不可避免地超过了百万人。甚至首都的街道上也布满了穆斯林的尸体。

只有东巴基斯坦更好,那是因为甘地在那里。最初发生了流血事件,但甘地绝食反抗。碍于威名,大家很快就平静下来,所以这边双方的过渡并没有那么血腥。



双方掌权者都没有想到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情,但也没有办法。整个国家处于混乱和狂热的状态。政府没有履行应有的职能。当它看到新国家即将被推翻时,它绝望了。接下来我想到了英国人。

尼赫鲁亲自前来请求蒙巴顿的帮助。英国人统治这个国家这么多年,仍然享有很高的威望。于是蒙巴顿成立了紧急委员会并发布了各种指示,国家机器恢复运转。几周后,局势终于得到控制。

事实上,你看看印度人的近代史,在英国统治时期,他们曾经从事过一些政治活动。他们只擅长控制情绪和党派对立,眼界也就这么高。

因此,它经常会做出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1962年的一再挑衅,比如与巴基斯坦的长期对峙。您认为印度的战略目的是什么?总不能说是和霸一起灭国吧?

他们本来就是一群被自己抛弃的人。土地被毁后,他们又被带回来一起生活。这怎么可能?既然不是为了灭国,那么持续的敌对除了增加军费和无畏的伤亡之外,也让巴基斯坦走上了与我们搞好关系的道路,白白树立了两个强敌。这有什么好处吗?最好是恢复关系,共同发展经济。

看了印度在分治期间的表现,我大概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们的水平和战略眼光是这样的。他们只想快乐一时,为了对抗而反对。他们想的是政治,但他们没有政治智慧。毕竟在英国统治下,不用太动脑子,只要执行,来来回回就行了。



这实际上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两国不分裂,西方就会出现一个拥有核武器、人口比我们多的巨人。到那时,如果我们再次被美国吸引,我们会更加不舒服。

但由于印度的短视,经常无缘无故地挑衅我国,让人一时间心里不舒服。而且,这样的人很难猜测他下一步的举动。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站在同一水平上思考。

或许只能用神权国家难以捉摸的思维来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巴基斯坦   印度   印度教   甘地   穆斯林   尼赫鲁   英国   英国人   教徒   国家   于英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