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我不行”挂嘴边的孩子,都渴望父母做这三件事(特别家教1469期)

以下文章来源于钱志亮工作室 ,作者钱志亮

很多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面对有点挑战的事情,孩子不敢尝试,逃避、拖延时间或者直接放弃。

他们会把“我不行”“我不会”挂在嘴边,无论大人怎么鼓励,都不愿尝试。

害怕困难的孩子到底应该如何引导呢?今天这篇文章就为大家提供3个引导思路。

提供心理支持

有的父母说:“我经常鼓励孩子,可是他们依旧害怕困难。”

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鼓励孩子呢?

“这并不难”

“这很简单”

“别人能做到,你也行”

“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的”

表面上看,这些鼓励能够振奋人心,但父母忽略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如果孩子还是做不到、做不好,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就是二次打击。

它在暗示孩子:

“大家都说这件事很简单,我还是不会,我是不是太差劲了?”

这也是很多父母给孩子加油打劲却收效甚微的关键原因,这些话语甚至加重了孩子的无助感。

孩子有了畏难情绪,我们先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这种情绪。

一位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不适应职场生活,工作里的人际关系让她每天压力倍增。

当她向一位厉害的前辈吐露烦恼时,前辈告诉她:

“我刚刚进入社会那会儿也像你这样,甚至做得不如你,也是摸爬滚打很久,才有点从容的样子。”

前辈这番话,虽然没有让她的压力完全消失,却帮助她卸下了心理负担。原来,不止自己一个人会觉得工作难,她开始直面自己现阶段的“无能”、脆弱和不完美。

安慰气馁的孩子也一样。我们要看到他的难,认可他正经历的挫败感受,为他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

当孩子意识到,你没有排斥他的脆弱和退缩,畏难并不可耻,这种被认可和接纳的感觉,就会带给孩子重新尝试的勇气。

参考话术:

“这件事对于现在的你来说,确实挺难的。”

“做好这件事本来就需要时间,我们慢慢来。”

引导孩子思维转换

为什么很多孩子害怕失败?

他们害怕的,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失败之后身边人的评判,尤其是父母的评判。

他们害怕被嘲笑,害怕被指责,害怕被批评,害怕不被爱。

父母只会歌颂成功,对“做不好”这件事的解释,常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毫无价值。

于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地避开有挑战性的事情,这样就能避开那些令他恐惧的情绪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其说孩子害怕失败,不如说大人接受不了孩子失败。

孩子这种思维模式,父母要引导他转变过来。

从“我不行”到“我试一试”

从“我不会”到“我慢慢学”

从“我做不到”到“不一定现在就要做到,我还有时间”

从“失败就完蛋了”到“失败意味着经验,下一次努力做到更好”

从“做不好意味着我这个人不行”到“看来我在这件事情上下的功夫不够。”

后者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

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所说:“教育的关键要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

做到这一点,除了父母自己要正确地看待输与赢,“解释风格”也很重要。

比如用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孩子当下的处境;平时批评孩子注意措辞,如练习不够、方法不得当、没有坚持到底等等,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引导孩子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因为孩子是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各种事件的因果分析,他们的自我评价系统也与父母的语言息息相关。

记得一个妈妈曾说:

“孩子被老师鼓励报名参加学校里的演讲比赛,到了比赛开始的前一天晚上,他感到有些紧张。

他对妈妈说:“如果我没有得名次,你会觉得我丢脸吗?”

妈妈很惊讶,那一刻,她才明白,孩子比自己想象中更害怕让父母感到失望。

她对孩子说:

“怎么会呢?有人得名次,就会有人没得名次,这是正常的。

妈妈觉得,无论你有没有得名次,这一次的活动,你能报名参加,就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她试图让孩子明白:“不要害怕做的不好,努力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尝试过了,失败就不足为惧。”

很多时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就是父母给的。

缓解孩子的畏难情绪,要给孩子一个“容错空间”,接纳孩子不优秀的那一面,父母表现出来的这种平常心,会让孩子毫无顾忌地去勇敢尝试。

参考话术:

“放轻松去做,参与过程最重要,哪怕失败,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你的爱。”

“这次你做错了,没关系,下次就知道怎么做了”

“你只是现在还做不到,多花时间,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在孩子提出需要时,提供具体帮助

当孩子说“我不行”时,有时候是心理上的恐惧,有时候确实是能力还没有达到。

这种情况下, 口头上的安慰效果有限。

当他主动寻求帮助的时候,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设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适当降低难度或者将任务分解。

举一些例子:

孩子不敢上台演讲,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在房间里单独练习演讲,再让孩子在妈妈面前演讲,之后增加观众,一步一步增加难度;

如果一首曲子,总是弹错,我们可以把容易出错的地方,单独练习;

学习出现困难时,先鼓励孩子下次考试争取及格,再向上调整目标。

帮孩子迈出第一步,让他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对任务的掌控感就会增加。

参考话术:

“妈妈陪着你一起来想办法”

“我们可以先从这件简单的小事做起……”

当然,也并不是说,孩子一遇到困难,我们马上就要上前提供帮助,除非是孩子主动求助或者你通过观察发现他们一直停留在那个情境中无法再进一步,否则,我们不必过度弱化孩子的承受能力。

孩子需要失败,也需要感受气馁、不安和无能为力,当我们冲动地去帮助孩子,同时剥夺了他们变得更加坚强的机会。

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切身感受,获得的成长经验越多,就越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信任感,有胆量、有勇气迎接各种挑战。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父母   孩子   名次   嘴边   前辈   家教   害怕   情绪   困难   不好   妈妈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