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哀叹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负荆请罪”的史事,广为人知,英勇的廉颇以卓越的战绩著称,但因出身卑微,却受到能言善辩的蔺相如居上的气愤,决意当面羞辱他。

蔺相如站在赵国全局出发,屡次退让。然而,后来廉颇了解蔺相如的用心良苦,毅然赤裸上身,背负荆棘前来请罪,最终两人化解前嫌。这个故事让许多人熟知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人物。

01

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屡次抵御秦国、战胜齐国、击败燕国、攻陷魏国,战功显赫;蔺相如则以“完璧归赵”、渑池之约,以及“血溅五步”的故事流传,作为文臣也名垂千古。这两位英雄在“负荆请罪”的经历之后,成了“生死之交”,戏曲《将相和》也将这段友谊传颂至今。然而,在现实历史中,这两位位高权重的人物结局令人扼腕。


廉颇和蔺相如在“负荆请罪”事件后,赵国内外关系和谐,也赢得了当时赵国君主赵惠文王的信任。确实,在战国末期的动荡时期,这种友好关系维护了赵国近二十年的安宁,直至“长平之战”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降卒最多的战役。

02

熟悉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长平之战”中,赵国惨败,四十万赵军被残忍杀害,而当时廉颇和蔺相如仍在赵国,赵国败得如此惨烈,原因何在?

除了秦、赵两国国力悬殊、反间计的运用、纸上谈兵的将领指挥失误、秦国临阵换将、杀神白起出战等原因,根本原因在于新赵王。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孝成王继位。这位新国王对前朝重臣心存疑忌,想要排除前朝的重臣,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秦王也看透了新国王的心思,利用反间计,宣称不怕廉颇,却害怕已故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孝成王竟然听信这一谎言,放弃了战功赫赫的老将廉颇,让只懂书本理论而从未实战的年轻赵括接替他。赵王只看赵括有名气,而忽视他像是调音时用胶粘起来的琴柱,只懂死读父亲的兵法,不懂灵活运用。蔺相如曾尽力劝谏,但赵王不听,结果长平战败,四十万赵军遭到残杀,赵括战死。此后,蔺相如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蔺相如曾在秦国抱着和氏璧,“怒发上冲冠”,面对秦国众臣和秦王毫不畏惧,为脆弱的赵国争取权益,保住了国家尊严,最终实现“完璧归赵”;而在渑池会盟中,赵王被迫为秦王击缶,蔺相如以“血溅五步”的言语,让秦王为赵王“击缻”,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回到赵国后,蔺相如以忍辱负重、谦和退让的态度赢得了廉颇的真诚敬佩,将军和文官和谐共处,共同保卫赵国。这位勇敢而智慧的文官,在国家破碎面前,离世时心情必定是怎样悲愤的呢。


03

与蔺相如在战败后离世的悲情不同,廉颇直至蔺相如去世十多年后才辞世,享年八十四岁,这在两千多年前可以算得上长寿,但廉颇的心中怕是带着更大的遗憾离世的。长平之战,四十五万赵国人丧生,国都邯郸被围近一年,几乎被灭国。随后楚国、魏国前来解救,秦国退走,五年后燕国觉得赵国青壮年丧失大半,准备趁火打劫,派兵攻打。赵孝成

王终于认识到了廉颇的价值,重新任命廉颇为将领,领兵抵御燕国。廉颇率领赵国仅存的残兵败将,不仅击退了燕国的进攻,还反攻到了燕国都城,燕国无奈割让五座城池来求和。因此功绩,廉颇被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成为赵国的军政重臣,达到了人生巅峰。此后,廉颇还率军攻打魏国并获胜,这时的廉颇已近八十高龄,成为赵国的顶梁柱。


然而好景不长,赵孝成王不久也去世,他的儿子赵悼襄王登位。新国王继承了前王的做派,猜忌前朝重臣,用乐乘替代了廉颇,再次将其抛弃。于是,廉颇的年龄和脾气一同增长,对年轻的赵王这次再也无法忍耐,直接率兵攻打乐乘。乐乘自然不是廉颇的对手,被击败后逃亡。但廉颇在赵国无法再立足,他不愿意忍受这一切,一个接着一个的家人都看轻他,对他出手,这种屈辱,他无法忍受。

他并没有真的背叛,击退了乐乘后,他只好逃到邻国魏国。八十高龄,几十年的战功辉煌,却不敢容纳他这位当了一辈子赵国将军的人,魏国对廉颇充满戒备,他终究是赵国人,怕他不能忠诚,也不敢置之死地,只能收留他。


廉颇走后,赵国屡次受秦国欺凌,这时的赵悼襄王不得不回想起老将,他想请廉颇回来,但顾忌廉颇年过八十,不确定能否再战,于是派人去慰问廉颇,顺便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廉颇理解使者的意图,也希望继续为赵国效力,便特意在吃饭时,在使者面前连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吃完了还装备好,表明自己身体无问题。然而,使者回到赵国后,接受了廉颇仇家郭开的贿赂,答应郭开诋毁廉颇。于是在赵王问到廉颇身体如何的时候,使者半真半假地回答,廉颇现在饭量还不错,但和我谈话的时候,时间不长就去了三次厕所。对于一个接近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赵王选择了放弃。


魏国与赵国相距太近,不敢任用廉颇这位曾经的赵将,楚国与赵国没有接壤,魏国知道廉颇的威名,便将廉颇悄悄接到了楚国,打算让他效力。廉颇在楚国试探了一下,但没有立下什么功绩,他说了一句“我思用赵人”,还是心系赵国。不久后,廉颇在楚国首都寿春去世,远离了故土数千里。临终前,他或许望着寿春的月亮,不知是否怀念邯郸的夜晚。

廉颇去世时,距离他在赵王面前装备,展示自己的强壮,想再次回赵国报效国家,不过一年时间。这也许显示了廉颇内心的郁郁不得志,不然不会这么快就从“饭斗米,肉十斤”的壮汉,老去到生命转瞬即逝。


廉颇去世后21年,秦灭赵,赵国灭亡。即使廉颇当时能回赵国,顶多能在几年内抵挡住秦国的进攻,但他终究不能长寿百岁。六国统一的历史车轮终究要碾过赵国,夕阳中的英雄,被小人谗言致死,未能再次报效国家,这种遗憾令人不禁悲叹。

辛弃疾一千多年后,郁郁不得志,年华老去,未能实现北伐报国的理想,也不禁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英雄惜英雄。

04

廉颇、蔺相如,可谓中国历史上不多见的双子英雄,提及一人,便想起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负荆请罪   渑池   魏国   秦国   秦王   楚国   重臣   前朝   使者   下场   世人   本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