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丨预制菜进校园,为何如此受关注?

□周学泽 朱若瑾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江西赣州蓉江的多所中小学、公立幼儿园开始采用中央厨房配餐,所有伙食都是由外面公司配送的预制菜,并要求家长们提前付费,自行决定是否让孩子中午在学校用餐,相关通知发出后,引发家长的质疑。关于预制菜,成为热点话题。

预制菜这几年很火,也是一个新鲜名词。预制菜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饪后食用。

预制菜有优点,因为是半成品和成品,效率比较高,拿出来稍微热一下,开袋即食,很适合作为旅游快餐,但预制菜也有缺点:预制菜的口味都是统一的,口感上不如新鲜出锅的菜肴等。

有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在10%—15%,比起美国、日本预制菜60%以上的渗透率,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目前来看,预制菜的消费群体较为集中:45.7%分布于一线城市,22—40岁消费者占比达81.3%。

由此不难看出,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认可与倾向程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将其推向校园,必然会引发更多的抵触情绪。当前,预制菜推广尤其是推向学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直面技术难题。从健康角度出发,我们不会吃“隔夜饭”,更不会让孩子去吃。对预制菜来说,需要再次加工食用,也确实存在着菜品口感差、味道难以复原等问题。但是,预制菜与“隔夜饭”有着本质区别,需要在风味保证、风味补偿等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只有通过提升中央厨房安全生产能力、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等保障机制,做到标准化、安全性、个性化相结合,预制菜才能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预制菜的加工、保鲜技术需要持续钻研,不断突破,研发新的储存、运输方式,优化添加剂的使用,以科技助力持续提升预制菜品质。

二是循序渐进地推广。面对人们的观念问题以及预制菜本身存在的问题,预制菜推广如果是一味急于求成,或会激发消费者的逆反心理。一些头部连锁餐饮企业菜品中,只有部分菜品是预制菜,这样既能保证招牌菜的稳定发挥,又能使其他菜品保持新鲜口感,使顾客获得更好的就餐体验。

三是指导与监管问题。安全问题关系到整个食品行业,尤其是作为“新事物”的预制菜,公众的担心会更多,如何将食品安全标准落实在生产流程的每一步?自2022年以来,全国各地均出台了预制菜行业相关标准,市场逐渐变得规范。据业内预测,今年或将迎来预制菜的“政策潮”、“标准潮”。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各相关协会协同发力,在做好监管的同时,关注并指导好预制菜产业的规范、提质、升级。

对于学校而言,应充分倾听家长与学生意见,切实加强对预制菜的监管和质量检测,也要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更多样化的餐饮选择,满足学生的多元营养需求。

预制菜的出现与发展,是经济发展、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外卖团餐兴起、冷链运输技术进步、大数据盛行等多种因素叠加催生的,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而非强制推广的“天外来物”。当前,85%以上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餐饮行业,包括连锁餐厅、菜品批发市场、乡厨、酒店等,也逐渐从餐饮后厨走入家庭餐桌。

预制菜推广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但行业发展正处于蓝海阶段。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其规模已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未来3—5年会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但这首先需要解公众的疑惑,针对性升级品质,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才能使预制菜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调味料   半成品   菜市场   口感   中国   消费者   餐饮   加工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