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雷:32岁惹康熙,72岁得罪雍正,90岁去世,给中国留下了宝藏

说起中国古代名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或者《四书五经》清朝也是这样一本书。虽然不如前三本书出名,但肯定是值得与之比较的。她是《古今图书集成》。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杰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16年前的悬案

作为清朝迁都北京后的陪都,盛京(今辽宁省沉阳市)是历代比丁人东渡必经之地。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9月,康熙皇帝第三次东巡。在从开原到盛京的邮路上,他遇到了十六年前的“老熟人”——著名学者陈梦雷。他是当时悬而未决的案件的主角。

此前,陈梦雷一听到康熙要东渡的消息,就赶紧向开原当地的官员提出了请求。经过各种手续,他终于得到了盛京将军的批准,然后他就可以在驿道上将诗献给皇帝了。

陈梦雷这样做,是希望康熙能够原谅他,重新重用他。要知道,今年是他被贬开原十六周年。



陈梦雷出生在一个受到严格教养的家庭。其父陈会捷年轻时因晚明战乱频繁,不得不放弃仕途。陈会捷四十多岁时有了儿子,他把所有未竟的理想都寄托在长子陈梦雷身上。

据陈梦雷后来在《松鹤山房文集》中回忆,他从小就由父亲督导他的学业。他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如果他的“坐、立”和“言语动作”稍有仓促,他的父亲肯定会惩罚他。 。

在这样严格的教育环境下,陈梦雷不负众望。他12岁考进士,19岁再次进士。次年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中二等三十名,选为翰林院进士。

翰林院是国家的最高学术机构,庶吉士是翰林院内的一个短期职位。皇帝将从进士考试中挑选一批有潜力的人,让他们先到翰林院学习,然后授予他们爵位。各种官职。



明英宗时期以来,规定“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也就是说,未来政府大臣的重要来源之一将是枢机士。因此,进入翰林院后,舒吉士被视为“保全第一”。

可见陈梦雷此时前途光明,将来有大好机会崭露头角,光宗耀祖。

我们先来说说陈梦雷参加的科举考试。徐千雪一年级第一,李光地二年级第二,也考上了进士。我之所以强调它们,和后面的例子有关。

可以说,徐千雪和李光地在陈梦雷的一生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李光地。李光地和陈梦雷是同乡,都是福建人。更何况,他们都是二年级学生。在翰林院,他们做同样的事情,平等的“同事”,所以彼此关系很好。

翰林院解散后(可以理解为“毕业考试”),两人学习了剪辑。那年冬天,陈梦雷以探亲为由,向翰林院请假回乡。恰巧李光地的父亲病重,他们就一起回到了福建。



然而,世事难料。就在一个月前,吴三桂拒绝了清廷“撤藩”的命令。他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正式发兵造反。

吴三桂提前封锁了这个消息,不让回国的陈梦雷和李光地知道,也不让康熙皇帝知道。

而当这个冬天过去,下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这个春天将是不平凡的,从此以后,很多人的命运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陈李联手北京秘密报道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追随吴三桂的脚步,也举起反清大旗。他囚禁了福建巡抚范成谟,并先后占领了福建、浙江、江西,分割了云贵地区。 “平西王”吴三桂与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互相嫌弃,“三藩之乱”爆发。



耿精忠在福建发动叛乱时,陈梦雷和李光地还在家乡度假探亲。面对如此突然的大事件,他们既紧张又害怕。

李光地全家逃到山谷,但叛军还是找到了他们,陈梦雷七十多岁的父母当场被俘。

叛军逼迫李、陈两人加入叛军行列,并利用他们在清廷任职的名声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但他们不肯同意。

后来,陈梦雷和李光地都觉得继续这种僵局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经过商议,他们决定让陈梦雷先接受叛军的邀请,以知情者的身份潜入内部,了​​解叛军的动向,然后再由李广向朝廷汇报。这样,陈、李就不会落得反清的罪名。



陈梦雷假装投奔叛军后,得到了很多内幕消息。

这些信息很有价值,包括部队部署和叛乱分子的弱点、攻击路径以及在发动突然袭击之前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的位置。在战略上,陈梦雷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作战要迅速果断,强调急攻不拖。

陈梦雷把这些信息都秘密记录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了李光地。李光地收到后,整理修改,最后写了一份奏折,为朝廷准备了一份密报。

考虑到福建距离北京较远,沿途容易发生变故,李光地不敢直接派人进京。相反,他把这个秘密放在一个小蜡壳里,并让家人悄悄去北京献碑。康熙。


康熙顺利收到后,大喜过望,对李光地给予高度赞扬,并将这份密报交给兵部和首席大臣出谋划策。

对于清廷来说,这份密报无疑对镇压耿精忠的叛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李光地这次立下了大功。不久升任翰林院院长。他成为了学院的毕业生,从此声名显赫。

一个是春风得意,一个是试图受罚。

正当李光地获胜时,陈梦雷却陷入了困境。清政府镇压福建叛乱后,涉案人员大部分被处决,陈梦雷也被审判处决。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联手,结局却如此不同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李光地最清楚。

原来,李光地写秘籍时,没有署陈梦雷的名字,只署了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说,李光地不但把所有功劳都据为己有,而且还背叛了自己的朋友。

陈梦雷现在倒霉了。原本是“单身汉”雇佣耿精忠来获取情报,如今谎言被证明是真的。更要命的是,他还被耿精忠党员徐红碧诬告。

于是,结果就是种种后果:陈梦雷因“谋反罪”被捕入狱,应以罪名处决。

陈梦雷入狱前后,多次请李光地为他作证。李光地确实是“替人行事”,但对于陈梦雷在福建与他合作的内务、提供情报等事宜,他只字未提。



陈梦雷对李光地恨之入骨,写了一篇愤怒的文章《绝交书》,多次公开谴责他“欺君背叛朋友”。正因如此,他还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但由于当时李光地赞成康熙,所以没人能。他不愿意为陈辩护,最终导致他无法越狱。

李光地这边则完全否认了陈梦雷的指责。李光地向康熙报告说,《蜡碑密报》完全是他的草稿,与陈梦雷无关。

由于案件的具体情况,陈、李可能是唯一的真正知情人。再加上双方各执己见,这也算是一个历史悬案。

庆幸的是,后来终于有人肯为陈梦雷说几句话了。那人正是科举状元徐千雪。当时他已经成为司法部长。

在徐千雪的干预下,康熙免除了陈梦雷的死刑,并将他流放到辽东开原县以东40英里的商阳要塞。



从一个前途无量的朝廷官员到一个勤劳的奴隶,陈梦雷所承受的身心痛苦可想而知,但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的妻子也死在商阳城。

此时,陈梦雷的人生可以说是跌入了谷底。他伤心极了,情绪几近崩溃。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相反,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读书和写作上,而且仍然每天读书。恰巧这期间,“奉天府尹”高二主持编纂工作《盛京通志》,正为人手不足而烦恼。

高尔早就听说陈梦雷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著述颇丰,也读过他的诗。于是,他想请陈梦雷加入史记的行列。

陈梦雷接受了邀请,实现了高尔的期望。 《盛京通志》的剪辑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快的。同时,他还创作了《承德县志》《海城县志》《盖平县志》。

陈梦雷在开原生活了16年。这16年间,他除了在驻军中参与编年史、收集历史外,还开设“云思草堂”授徒,大大加速了当地文化的传播。



转折点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康熙皇帝第三次东巡,来到盛京。陈梦雷明白这是一个难得的改正自己问题的机会,所以就有了开头提到的“路祭歌”。

康熙见陈梦雷真诚,又听说他在贬谪期间做了很多实事,就决定重新任用他。

就这样,陈梦雷终于结束了16年的流亡生涯。他被召回京师,命侍奉“三阿哥”爱新觉罗·胤智,到内院读书。

陈梦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当时的教科书存在很多缺陷。于是他决定编写一本“大小一致、古今密着、大纲、学科”的大课本,以报答康熙皇帝。以及认识和遇见三皇子胤之的恩情。



所谓“类书”,可以理解为“百科全书”,是康熙年前的所有旧书中关于某个类的条目的集合。

例如,提取《四书五经》中所有有关“天文学”的内容,然后根据规则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当然,“天文学”只是一个笼统的术语。在“天文”类别下,还有太阳、月亮、星星等许多子类别。

陈梦雷的想法很快得到胤之的支持,胤之允许陈梦雷从宫中借用许多经典,并雇工抄写。

大约六年后,这本书初稿完成,暂定名为《汇编》。共有360余册,分6个部分,32种杂志,6000多个类别。

当康熙看到这本书时,他非常高兴。他给它起名《古今图书集成》,并赠陈梦雷一副对联:“松树高枝繁,鹤老新羽。”这也是他后来的绰号“松鹤老人”的由来。



此外,康熙还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让他的三弟胤智和陈梦雷共同管理编纂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和扩充该书,最后印刷成成品。

陈梦雷为编写这本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据史料记载,他“日夜所采”,“除日日抱经于膝外,无其他爱好”。

命运与人玩弄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捉弄人。就在本书即将完成时,康熙皇帝突然去世,他的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继位,即雍正·皇帝。

事实上,康熙晚年最棘手的问题是谁来接替他的位置。他的众多儿子,为了日后登上皇位,互相图谋,拉帮结派,明争暗斗。这是“太子九子”历史上著名的事件。



胤禛以最终的胜利者登上了皇位。他在扶持、培养心腹的同时,也开始与政敌算账,尤其是与之前与他争夺王位的兄弟们。三弟胤智先被派往遵化看守康熙陵墓,后又被囚禁在景山。

由于陈梦雷是殷芝以前的同伴,他本人也参与其中。雍正发现了他的“同伙耿精忠”的旧案,将72岁的陈梦雷再次流放到黑龙江布奎(今齐齐哈尔)。

但这并不是雍正最鲁莽的决定。

为了彻底消除“外国人”的影响,雍正派了他最信任的朋友蒋廷锡继续完成《古今图书集成》的编译、完善和印刷。

蒋廷锡接手的时候,确实组织了很多人来做这项工作。经过重新检查和编辑,并对文本长度进行了许多补充。但与陈梦雷所做的相比,这些只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他们基本上保持了自己的立场。原来的样子。



雍正第四年(1726年)《古今图书集成》终于完成了这本书。全书采用铜活字印刷,印刷64册。

不过,本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卷首列出编者名单。从雍正写的序言中,只知道蒋廷熙受命编辑印刷。这都是雍正的意图。早在编辑开始之前,他就下令删除陈梦雷的名字。

精确计算一下,从康熙三十九岁到康熙六十一岁,陈梦雷在这《古今图书集成》上整整度过了22年。

但雍正却如此低调地下令删除这个名字,彻底否定了他22年来“手挑东西”、“日日取经”的心血,实在是天大的不公。

陈梦雷最终病逝于黑龙江布奎卫所,享年90岁。



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

《古今图书集成》共10040卷,5020卷分为576个字母,约1.7亿字。此书“流贯近古,经史结合,有天文地理图解,一路山水草木生产,海西米不备秘法”。

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书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其规模是第11版大英百科全书的三倍。

纵观陈梦雷的一生,充满了悲哀和不平。虽然《清史稿·艺文志》上写着该书是“清代蒋廷锡所撰”,但好在历史终究没有忘记他。

后来,专家们根据大量史料和文献,特别是雍正和蒋廷熙所写的秘籍,经过核实和考证,发现真正的主编是《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雍正   翰林院   开原   康熙   叛军   叛乱   进士   福建   宝藏   古今   中国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