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就预测了魏军伐蜀的路线,为什么邓艾还能“偷渡阴平”

蜀汉炎兴元年(263年),邓艾率领二千魏军艰难地跋涉在阴平古道上。当爬到摩天岭之巅时,邓艾被眼前的一块石碣惊得冷汗直流,他双腿一软,赶紧跪倒就拜。

原来石碣上写了一行字:“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这行字是什么意思?又是谁留下来的呢?它究竟有何魔力,以至于邓艾会被吓成这样呢?我们从头说起。

曹魏景耀六年,司马炎力排众议,决定派三路大军对蜀汉实施灭国战争。

要想入蜀,魏军有两个方案可选,一是从荆州出发,沿长江逆水而上,从东边进攻成都,第二个方案就是从汉中南下,通过剑门关进入成都平原。

由于荆州面临着东吴和蜀汉的双面夹击,风险太大,因此魏军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司马炎派出的三路人马如下:东路军由钟会率领10万大军,从褒斜道、骆谷道、子午道三路进攻汉中;中路军由诸葛绪率领3万人马,从祁山出发,经武都进攻阴平关;西路军由邓艾率领3万人马,从狄道出发进攻沓中。

汉中是必须要拿下的战略支点,进入汉中后,又有三条路可供选择,分别是:东面的荔枝道、中路的米仓道、西面的金牛道。

但魏军的安排有点怪,邓艾和诸葛绪的两路人马远离汉中,似乎是“浪费子弹”,这是为什么呢?

司马炎当然不会那么傻,他此举有很重要的目标——驻防于沓中的蜀军主帅姜维。原来这是司马昭的一个毒计,他不光要拿下汉中,还要将蜀军的主力全歼。

魏军的计划是,由邓艾牵制住姜维,由诸葛绪抄后路,断了蜀军从阴平南撤的退路。由于蜀军在汉中和沓中两地遭遇攻击,这时候蜀军将面临艰难的抉择:救汉中还是沓中?

如果救汉中,沓中就不保,主帅可能会落难。如果救沓中,汉中面对10万大军的攻击,能扛得住吗?因此,蜀军顾头不顾尾,结果很可能是两地都保不住。

如果达成目标,蜀军的主力就全完了,成都平原几乎无险可守,魏军将从金牛道大摇大摆地进军。

为了迷惑蜀汉,在出兵前司马炎故意大张旗鼓地打造舰船,给人一副进攻东吴的假象。

但姜维不是一般战士,他一眼识破了司马炎的计谋,并且给刘禅发去奏疏,让他提醒张翼和廖化提高警惕,加强阴平关河和阳平关的防卫工作。

然而,刘禅却听信黄皓的鬼话,将姜维的奏疏压在一边置之不理。

即便如此,姜维还是表现出了高超的应变能力,当邓艾大兵压境时,他立刻意识到魏军的战略意图,于是一个计谋戏耍了诸葛绪,顺利地逃脱了司马昭精心布下的网。

姜维突然停止南撤,将大军带进孔函谷,摆出一副北上进攻雍州的姿态。这个变化吓住了诸葛绪:姜维这是要玩命啊,雍州不能出事。于是诸葛绪临时调整方案,大军回撤三十里,准备拦截姜维的北上。

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姜维趁诸葛绪回撤的机会,突然改变行军方向,加速向南撤离,抢在诸葛绪前面抵达阴平关,成功地跳出了魏军的包围圈。

与此同时,刘禅得知魏军的入侵,这才慌了手脚,赶紧令廖化前去增援姜维,又令张翼增援阳平关。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就在廖化和张翼赶往目的地时,汉中竟然丢失了,这个速度快得让人瞠目结舌,也让姜维意识到大事不妙。

汉中是蜀汉进攻曹魏的前沿阵地,也是防御的桥头堡,诸葛亮当年在此设立丞相府,经营多年,六出祁山都是以这里为基地,按理来说汉中即便不是固若金汤,也得崩掉魏军满嘴牙。

魏军用10万大军进攻汉中,可见他们也知道汉中不好打。然而,此时的蜀汉政权烂透了,加上国力衰弱,内斗严重,姜维虽说是总指挥,其实也不能完全控制局势。

本来,如果刘禅及时布防,由阳平关增援汉中,姜维跳出包围圈后再挥兵汉中,司马昭的计划大概率会落空。谁能想到,汉中的各路人马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就投降了。

姜维见势不妙,于是便和张翼、廖化合军,迅速向南撤退,将所有的人马都集中在剑阁,企图在这里堵死魏军。

应该说姜维的这个选择还是比较明智的,金牛道是入蜀的最近路途,剑阁两山夹一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魏军的兵力优势根本无从发挥。

果然,钟会的13万大军在剑阁寸步难行,逐渐粮食快耗尽了,只好准备打道回府。

如果钟会真的撤军了,蜀汉虽然丢了汉中,但总算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但请别忘了,钟会是主力,还有个偏师邓艾,这会儿他的表演才开始。

钟会走的是金牛道,邓艾却看中了阴平道,阴平道绕过了剑阁,能打姜维一个出其不意。

从地图上看,阴平道蜿蜒崎岖,有点绕路,从阴平关到涪城足足有七百里。不过,远一点没关系,只要能通行就可以,钟会怎么就没看到这条路呢?

很简单,除了邓艾,没人会选择阴平道,因为这条路难于上天,远比剑阁还要难走百倍。所以,在邓艾之前,没人认为那是一条可行军的道。

但邓艾认为,正因为阴平道南行,补给困难,所以蜀军一定不加防守,从这里走就能出奇制胜。

很显然这是一场赌博,因为他不能带很多人,还不能带太多粮草,只要遇上渡劫,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这一个结果。

但邓艾认为成功的概率很大,于是著名的“偷渡阴平”拉开帷幕。

邓艾甩掉大军,只带了两千人,以及少量的补给,他们一路劈山开路,艰难前行。50里的“左儋道”他们只能侧身而行,连扭头都困难。走到绝境时,邓艾带头,用毛毡裹身,顺着峭壁往下滚,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就这样,他们终于爬上了最险峻的马阁山摩天岭,越国此岭,前面的路就好走多了,却不料在岭峰的某个路边看到了那块石碣。

这块石碣的落款写着“丞相诸葛亮题”,原来竟然是已经仙逝29年的诸葛亮留下的作品。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炎兴(二火初兴)年间将有人从这个地方路过,结果会发生“二士相争”,双双玩完(准得吓死人)。

也就是说,诸葛亮生前就已经预料到魏军会从这里伐蜀,而且预言伐蜀的两位主将将发生火并。

这么妖的人,你说可怕不可怕?邓艾虽然还不知道后半句是什么意思,单凭前半句就足以吓得半死了。这就是有人说,如果诸葛亮还活着,邓艾偷渡阴平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事实上这很扯,这个情节是《三国演义》的桥段,而不是真实的历史。假如诸葛亮能预测到结果,早就应该提前安排人在这里守株待兔了。

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假如诸葛亮还活着,邓艾还能偷渡阴平吗?

这个不好说,个人认为诸葛亮也很难想到邓艾会从这里进攻。事实上,刘备在世的时候就曾经修缮过阴平道,但没成功。由此可见,这条道太难修了,工程量太大,也从来没有军队从那里走过。

也就是说,正常思维下,阴平道就不是道,没人关注是正常。像阴平道这种所谓的山道还有很多,如果都要分兵把守,那还不得累死人?

其实“偷渡阴平”对蜀军来说谈不上致命,只要能守好阴平道的出口德阳亭、涪城,邓艾的结果一定会比钟会更惨。

理由很简单,魏军人数本来就不多,跋涉七百里后根本没多少战斗力了,如果不给他补给,不用打,他们自己就成叫花子了。

结果却是,蜀军守将马邈投降了!魏军在涪城饭饱酒足后继续向南挺近,又轻松打败了诸葛瞻,攻克了绵竹,成都门洞打开。

由此可见,蜀军根本不是败给了邓艾,而是败给了自己,他们要么举手投降,要么不堪一击,这种状况下,诸葛亮再世又能如何?

就算偷渡阴平失败了又如何?汉中在人家手里,人家稍加休整就会卷土重来,没有阴平道、金牛道,还有米仓道、荔枝道,早晚会被攻破。

事实上,司马昭之所以决定伐蜀,就是看出了蜀汉政权内部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他们将相之间、大臣之间、将领之间斗得不可开交,加上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大衰,反战情绪高涨,谯周甚至公开发表《仇国论》,公开宣扬向曹魏投降。

所以,把希望寄托于诸葛亮一人身上实在是一种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阴平   剑阁   蜀汉   向南   汉中   人马   司马   金牛   阳平   诸葛   生前   路线   诸葛亮   魏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