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九子:师最狠,昭最毒,干最诡,伦最狂,一家没有省油的灯

常说司马懿父子三人,那是因为司马师、司马昭比较有名,其实司马懿儿子挺多,足有九个,分别是:

司马师①、司马昭②、

司马伷(zhòu)③、司马亮④、

司马干(gān)⑤、司马京⑥、

司马骏⑦、司马肜(róng)⑧、

司马伦⑨。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司马氏在篡位的路上,这兄弟几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过,司马懿这九个儿子可谓是特点各异,基本上没有省油的灯,我大致总结了一下:

师最狠、昭最毒、伷最谦、亮最迂、干最诡、骏最贤、肜最狡、伦最狂。

(司马京⑥去世较早,事迹较少,且不讨论)

△司马懿父子三人

为何要这么评价他们,下面就来分别解释一下。

一、创业核心师与昭

司马懿在夺权的过程中,两个最年长的儿子是他的得力臂助。

淮南一叛后(251年),司马懿病逝,由司马师接班;

淮南二叛后(255年),司马师病逝,由司马昭接班。

经过父子三人的接力式创业,司马氏这才篡夺了曹魏的皇权,所以说师与昭是创业核心。

1、晋景帝司马师——狠

司马师①,字子元,为人刚毅坚忍,有雄才大略。

他在曹魏的官二代中算是翘楚人物,与夏侯玄、何晏同为当时名士。

在魏明帝曹睿在位的后三年里,司马师逐渐升迁到了中护军的位置,并且做得很出色,他制定的选才制度量才而用、绝无徇私,深受好评。

不过这里也能看出问题,中护军是高级军职,掌管禁军、选拔武将,属于非亲信不能胜任的要害职位。

司马师能坐上这个位置,说明曹睿还是很信任司马氏的,但司马氏后来严重辜负了这份信任。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协助父亲控制京城,他统军严整,镇静自若,前晚得知计划后也是照常安寝。

相比之下,弟弟司马昭则是担惊受怕,彻夜未眠。

司马师平日还偷养了三千私兵,正是为了夺权这一刻准备的,真可谓要么不做,要做做绝。

由此可见,司马师雄才大略的背后,有着一股子与生俱来的狠劲做支撑。

后来,外戚张缉密谋剪除司马氏,司马师不但杀了张缉、夏侯玄等人,而且还因为张皇后是张缉之女,而擅自废除了皇后。

同年,司马师又对魏帝曹芳起了疑心,于是又策划废掉了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这种行径简直比曹氏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当初也只是先废了汉献帝的伏皇后,然后由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

而司马师根本没耐心等,一年里同时废黜帝后,完全不顾吃相,可见他对旧主也是相当的狠辣无情。

他不但对敌人狠,对自己也狠。

淮南二叛时,司马师刚刚割除眼瘤,文钦之子文鸯率军袭营,司马师受到惊吓,眼眶崩裂,眼球脱出。

为了不影响军心,司马师蒙住被子,生生忍住剧痛,强装无事,竟连部下都不知道他受了重伤。

直到病情很严重时,司马师才下令让弟弟司马昭接替自己统帅诸军。

回到许昌后,由于病情拖延太久,司马师硬生生地疼死了,时年48岁。

△司马师与司马昭(左)

2、晋文帝司马昭——毒

司马昭②,字子上,他与兄长司马师的区别很明显:

如果说司马师表面是刚毅冷酷的,那你摸他的心也是冷酷的;

而司马昭的表面就柔和得多,但没啥用,你摸他的心还是冷酷的,只是心眼比前者又小了一些。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司马昭是多疑的,那为什么说他毒呢?

咱们拣重要的说,体现他阴毒的有三点:

其一是弑君。

有人说魏帝曹髦是主动进攻司马昭,这才被贾充指使成济刺死的。

便宜话好说但其实不在理,要不是司马昭不臣之心昭著,把曹髦欺压惨了,曹髦又怎么会鱼死网破,奋力一搏。

曹髦其实是个有血性、有志气的年轻人,看到祖宗基业就要被篡夺,奋起反击是一种值得赞许的行为。

就好像最近中东两国的冲突,巴方国土都要被以方侵占光了,只能有什么手段上什么手段。

总不能因为实力弱,就得继续承受欺凌,坐等灭亡吧?

同样道理,曹髦的行动还不是司马昭逼的。

不过,司马昭确实有些意外,他肯定是不想这么早就杀死曹髦的,因为弑君会使名声大损,耽误篡位的进度。

后面司马昭力排众议,着急伐蜀,就是希望通过军功把声望再提上去,弥补损失的进度。

其实这里面有奸贼贾充作祟的缘故,他本可以擒住或者困住魏帝,但他偏要杀死,可见贾充也是个阴毒小人。

司马昭觉得弑君没法向天下人交待,于是向陈群之子陈泰问计,陈泰愤慨地要求处死贾充,以谢天下。

如果司马昭照做了,多少还能说明他心中也有一丝愧疚,结果司马昭不舍得杀贾充,只杀了成济了事。

这下谁还不明白司马昭之心啊,成济就是个马前卒的角色,如此处理与出了事让临时工背锅也差不太多。

可见在司马昭心中,弑君也不是不行,虽然有些本能地惊慌,但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掺杂其中。

曹操、曹丕再狠,没有杀汉献帝;司马懿、司马师再狠,没有杀魏帝曹芳,

而司马昭却再度突破下限,杀了魏帝曹髦,然后草草了事,其心真阴毒也。

△曹髦

其二是刻薄阴厉。

司马师掌权时,曹魏曾对吴发动东兴之战,当时司马昭被任命为主帅,结果大败而归。

司马昭问诸将失败的责任由谁来担,随军司马王仪说当然是主帅承担,司马昭因此大怒,斩杀王仪。

其实王仪说得没毛病,司马昭就不该问这种话,后来司马师将战败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不追究诸将,兄弟二人高下立判。

为何很多人都不服司马昭,正是因为司马昭这人有精明、没胸怀,内心阴毒,行事偏颇。

内心阴毒的人,心量往往不大,且自私自利,格外记恨他人对自己的不恭。

邓艾、嵇康、吕安、邓敦等一批忠臣良将,都直接或间接死于司马昭之手,或多或少都有对司马昭不恭被其记恨的原因。

其三是臭味相投。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看看司马昭身边最亲信的一群人,就知道他是哪种人。

司马昭的智囊团成员,如贾充、钟会、荀勖、何曾等人,皆是阿谀逢迎、阴毒奸邪之辈,偏偏司马昭最是信任重用他们。

钟会有些特殊,要不是他野心太大,也不会被司马昭猜忌,其实学贾充也能混得很好,只能怪他非想自己做老大。

总而言之,司马昭性格阴毒是显而易见的,他也因此55岁便耗干心力,重病而逝,给他贴个“毒”的标签,并不算冤枉他。

二、争权夺利亮、肜、伦

西晋开国初期,就发生了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乱”,这兄弟仨都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1、汝南王司马亮——迂

三人中,司马亮④率先登上高位。

当时掌权的杨骏被贾南风诛杀,然后扶持司马亮入朝主政。

司马亮这人虽说清正有才干,但依我看,治理州郡还行,有些迂腐的他根本无法掌控当时混乱不堪的朝局。

△司马亮

贾南风为了专权,唆使楚王司马玮除掉司马亮,正好司马玮记恨司马亮想夺自己兵权,于是便带兵围攻司马亮的府邸。

司马亮的部下禀报情况危急,需要率军抵御,但司马亮认为问题可以澄清,没听从。

等到司马玮的士兵登上府墙的时候,司马亮仍大声诉说自己忠心不二,并询问对方如此行动有没有带诏书。

结果司马玮这边根本不搭理他,反而加紧进攻,司马亮的部下看出对方一定是有奸计,再次请求反击。

结果,司马亮总想着要按规矩办事,以体现自己的忠心,还是不同意动刀兵,最后居然束手就擒。

但司马玮可不给司马亮向朝廷辩解的机会,直接鼓动士卒当场杀死了司马亮。

司马亮看不清时局险恶,迂腐地想要照章办事,以示忠诚,然而这种做派丝毫无益于局势的改善,反而白白葬送了性命,成全了贾南风的野心。

2、赵王司马伦——狂

贾南风专权后,行为愈加疯狂,为了地位稳固,谋害了太子司马遹()。

司马伦⑨以此为理由,趁机起兵诛杀贾南风,并控制了朝政。

△司马伦

贾南风这个祸害被除,大家自然高兴,本以为司马伦能匡扶晋室、整顿内外。

没想到司马伦一下子飘了,把众人的支持误当做是自身的实力,竟然逼迫惠帝退位,然后自立为帝,简直是疯狂。

如此狂悖的行为,外加司马伦重用奸邪小人,引发各地诸王的不满,纷纷起兵讨伐他,结果司马伦屡战屡败,最后不得已退位认怂,后被朝廷赐死。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中,唯一一个活着当上皇帝的人,但这种当法可谓是狂妄无知,自寻死路。

3、梁王司马肜——狡

司马肜⑧是个狡诈的家伙,在司马伦⑨得势时,他投靠在这个弟弟麾下,以保自己的性命官位不失。

等到司马伦失势时,他又果断翻脸,划清界限,并上书朝廷应该处死司马伦,要不然司马伦还能苟且偷生。

之后司马肜到去世前,都在朝中身居高位,然而司马肜本人没什么大才能,气量也小,

上不能为国选才,下不能定策安民,只懂得清修自身,可谓是才与德都不配位,虽然活到了太安元年(302年),但混乱的西晋只能是继续衰败下去。

上述三位王爷,都在八王之乱中一度主政,若有一个能够重振旗鼓,整肃朝堂,乱势都会得到缓解改善。

可惜,一个迂死,一个狂死,最后一个狡诈长寿,却是与国无益。

三、置身事外伷、干、骏

西晋的王爷不少,八王之乱中也有一些因故置身事外或明哲保身的。

1、琅琊王司马伷——谦

司马伷③在西晋诸王中,属于难得的名声较好的一位。

他治军有方,长年以镇东将军的身份,持节镇守徐州,抵御吴国,在国内很有名望。

后参加灭吴之战,大获全胜,亲自接受了东吴末帝孙皓的投降,回朝后,论功进封大将军。

△晋灭吴之战

虽然名位崇高,但司马伷始终严于律己,恭谦节俭,从不骄傲自满,深受时人赞誉。

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司马伷病逝善终,时年57岁。

司马伷没有赶上291年开始的八王之乱,如果当时他还活着,想必会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

2、平原王司马干——诡

司马干⑤是司马师、司马昭唯一的同母弟,其他几位都是异母弟。

但是司马干很特殊,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时而清醒,时而疯癫,所以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他被晋武帝司马炎特许留在京城,赐予高官厚禄,不必前往封地。

而司马干本人也是淡泊名利,对封地的事务和朝廷政事完全不理,只是一心隐居在家。

他的一些行为很是诡异,爱妾死去后,他居然打开棺材,每日与尸身行房,直到尸身腐坏方肯盖棺下葬。

八王之乱末期,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前来拜见司马干时,司马干闭门不见。

直到司马越在门外等了很久,司马干才遣人致歉并劝返,而自己则从门缝中偷偷观察着司马越,谁也不知道司马干的真实想法。

直到永嘉五年(311年),司马干以高龄去世,享年80岁。

司马干显然颇受疾病困扰,心理不同于常人,无心政事,但祸福相依,也正是因此,他方才能在八王之乱中,安然无恙,富贵终生。

3、扶风王司马骏——贤

司马骏⑦是司马氏最有名的后起之秀,他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坚贞果敢,德才兼备。

八岁时,司马骏竟然可以担任散骑常侍,为魏帝曹芳讲学。

他还是文武全才,从曹魏到西晋,他担任过多州都督,如豫州、扬州、雍凉,统帅诸军,镇守一方,表现优异。

尤其是鲜卑人在西北发动的叛乱,规模浩大,兵锋强盛,西晋损兵折将,甚至有四位封疆大吏死于沙场,形势急剧恶化,晋武帝日夜忧虑。

△西晋地图

直到司马骏接替督军不利的司马亮,统领雍凉诸军,形势才逐渐好转,最终击破胡人叛军,平定秦凉之变。

司马骏善于驾驭部下,所过之处皆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还身先士卒,亲自下地,与士卒一同耕种,并要求所有将士都要耕田十亩。

后来司马骏长年坐镇关中,保西北边陲一时安宁。

可惜天厌司马氏,太康四年(283年),司马骏病逝,时年52岁。

司马骏也没有赶上八王之乱,这岂不是天欲灭亡西晋?

结语

综上所讲,司马懿九子,可谓是特点各异,师狠厉、昭阴毒、伷谦恭、亮迂腐、干诡异、骏贤能、肜狡诈、伦狂妄。

总的来说,年长的师和昭是协助父亲司马懿篡位夺权的主要助力,而司马氏也如愿达成了目的。

但得国不正,德行大亏,使得西晋痛失伷和骏这样的栋梁之才,反而留下一群歪瓜裂枣,终日你杀我夺,硬是将西晋一步步地带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待到永嘉之变、五胡入侵之时,司马氏不但被屠戮殆尽,也永远地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由此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做人可以不守底线吗,社会可以不讲风气吗,高位可以不怀敬畏吗?

#古籍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太康   南风   淮南   司马   阴毒   西晋   迂腐   部下   朝廷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