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荣耀与背叛的交锋


明建文元年,朝廷陷入了内乱之中。建文帝朱允炆命李景隆作为大将军,希望他能平息燕王朱棣的叛乱。然而,李景隆最终却选择了背叛朱允炆并开门迎接燕军的入城。这一切的发展,让人费解而又扑朔迷离。

朱允炆之所以任命李景隆,是因为他对李景隆非常信任和依赖。李景隆是朱允炆的表兄弟,他出身豪门,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朱允炆的赏识和信任。然而,当李景隆领导五十万大军北伐时,朱棣对他的评价却是不屑一顾。朱棣认为李景隆缺乏谋略,自负而又懦弱,他甚至将李景隆比作赵括,以示其失败的命运。于是面对敌军的围攻,朱棣不理李景隆大军的存在,果断率麾下精锐兵力前去解救受困的永平。他的出现让敌人吴高和他的部队感到震惊,最终成功将他们打退。

随后,朱棣趁势奔袭大宁,绑架了宁王朱权及其全家。这一举动牵制住了朱权,迫使他只能带着朵颜三卫上了朱棣的船。得知朱棣大军不在,李景隆也没闲着,趁机进攻朱棣的大本营北京。燕世子朱高炽巧妙地防守了城市,成功保卫了北京。李景隆的军事行动并未取得胜利,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次失败让朱允炆可能会惩罚李景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大臣们对他的失败感到愤怒,纷纷上书要求诛杀李景隆,但朱允炆却始终对李景隆心存信任。

而最后李景隆对朱允炆的回报,令人寒心。朱允炆派李景隆等人和朱棣谈判,是想要划江而治,双方休兵。胜券在握的朱棣拒绝了这种提议,继续攻打南京。可朱棣一开始本没有那么容易攻下南京,但是,燕军攻到金川门的时候,李景隆和谷王朱橞从里面打开了城门,恭迎燕军入城,南京遂陷。此时宫中失火,朱允炆不知所踪,史上称为“金川门之变”。随后朱棣成功登基,成为新的明朝皇帝。

在这场内乱中,朱棣对待李景隆的方式实在是巧妙而狡猾。首先,朱棣对李景隆给予了高度的礼遇和官位晋升。他将李景隆任命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并增加了他的岁禄。此外,每次商议重要事务时,李景隆都排在班列之首,靖难诸功臣对此十分愤愤不平。

朱棣对待李景隆的方式看似重用所谓的功臣,实则暗藏心机。在前期,朱棣轻视李景隆,对其也没有真正的信任。然而,作为功臣,朱棣又不得不予以奖赏。为此,他选择将李景隆当作替罪羊,借机让其他人来处理他,以此巩固自身的地位。

此外,朱棣在面对李景隆遭到指责时,选择不追究此事。比如朱橚上书指控李景隆曾受赂,但朱棣并没有作出追究的举动。这种看似宽容的态度让人难以捉摸,但实际上是朱棣精心布置的一步棋。他想通过放过这些小事来表明自己并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实际上已经将李景隆当作了借刀杀人的工具。

之后朱能、蹇义等大臣纷纷揭发李景隆的罪行,声称他密谋叛变。这些指控虽然荒谬可笑,却得到了朱棣的认可,于是削去了李景隆的爵位。没多久,礼部尚书李至刚又上疏称:“景隆在家,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意思是李景隆在家像天子一样受家人跪拜之礼,大逆不道,李增枝有很多田庄奴仆,意怀叵测。朱棣再次信了,软禁他全家,并没收了他的财产。这一系列惩罚对于李景隆来说无疑是惨重的打击。

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历史纪录表明,朱棣对待李景隆的方式隐含着一层巧妙的处理策略。尽管朱棣并不真心器重李景隆,但他也无法否认李景隆的一些功绩。因此,朱棣选择将李景隆当作靶子竖了起来,让其他人来处理他。而李景隆最终被视为叛徒,并遭受了惨烈的处罚。


这段历史充满着曲折和反思。朱允炆对李景隆的信任可谓是仁至义尽,但李景隆的背叛也让这段兄弟情难以令人接受。朱棣对待李景隆的方式虽然巧妙,但也暴露了他处理权力斗争的手段和无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田庄   大宁   奉天   永平   荣耀   内乱   南京   功臣   大臣   巧妙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