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南京大屠杀,在香港被套麻袋暴揍的马立诚,如今怎么样了?

文丨异文录

编辑丨异文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伤痛,然而曾经的《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马立诚,不仅否认了这一历史事实,还在自己的新书中为日本开脱罪责。

这一激进言论引发了舆论谴责,也使马立诚从“全民公知”沦为“过街老鼠”。

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个人从受人尊敬到饱受唾弃,他内心经历了什么,名利的诱惑让他迷失了自我,还是别有用心?

百般努力

1977年高考恢复,对马立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他毅然决然离开工作岗位,重新回到课堂,以极大的毅力和决心,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

成功地考取了武汉大学历史系的宝贵入学资格,成为首批高考恢复后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

大学期间,马立诚潜心向学,对历史专业知识展现出极高的热情和天赋。

他经常泡在图书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在课堂上,马立诚也经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受到老师的好评。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马立诚不仅拿到了历史学士学位,还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历史观点。

毕业后,马立诚凭借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进入中国青年报当起了编辑。

在编辑岗位上,他发挥文学天赋,写出了大量引人入胜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观点独到,言辞犀利,深受读者欢迎。

20世纪80年代,马立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长期潜心撰写长篇散文《交锋三十年》。

他在书中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在各种重大事件中积累的亲身感受和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一经发表,立即轰动一时,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镜子”。

然而,随着名声大噪,马立成也渐渐的迷失了自我,他逐渐变得贪慕虚荣,一直到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陷入了漩涡之中。

一步踏错

2002年,马立诚得到赴日交流的机会,本是难得的锻炼,却因一时冲动在日本期间言行举止大变,陷入自我迷失。

在日本,马立诚受到了日方的过分殷勤招待,日方派出历史学者团队,不断讨论历史问题,并对马立诚赞不绝口,马立诚沉浸在这番攀附之中,渐渐醉生梦死。

就在马立诚陶醉之时,日方学者灌输了大量对历史的歪曲解释,带他参观所谓“历史纪念馆”,企图改变他的历史认知。

马立诚起初还保有理智,但日方计划周详,终使马立诚在历史问题上开始踩空,一错再错。

2004年,马立诚出版《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一书,完全否认抗战历史和南京大屠杀,立时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南京人,如何能对这样的历史视而不见?

马立诚不仅否认南京大屠杀,还称日本道歉已多次,不必再道歉。

这与事实南京大屠杀早已在远东军事法庭确认之事实背道而驰,一个历史工作者,怎能对确立的历史视若无睹?

此外,马立诚还为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开脱,声称目的是提升中国人民生活,完全无视日本的政治野心,他甚至对钓鱼岛问题不以为然,态度轻佻。

在抗战责任问题上,马立诚的观点更叫人难以置信,他竟将中国军民的抵抗说成是造成伤亡的原因,将日军侵略的责任完全推卸,此等荒谬之论,自然遭到强烈谴责。

马立诚的荒诞论点终于惹恼了《人民日报》,他很快被开除。

然而马立诚依旧我行我素,坚持错误观点,在某些媒体发表争议言论,使自己在国内名誉尽失,遭公愤抵制。

2002年,马立诚再次发文,一篇名为《对日关系新思维》的文章内容讲述的事受害者有罪论的理论,不仅如此还大肆宣扬,进一步激起公愤。

接着,他甚至被愤青暴打,但马立诚仍选择在日本发展,继续在日本出版物发表争议言论。

一念之间,马立诚从受人尊敬的评论员跌落至人人唾弃的境地,日方蓄意的接待令他沉迷,也让他在历史问题上走偏,自取灭亡。

报应来了

马立诚原本是一名中国知名学者,但是为了讨好日本,他发表了许多亲日言论,结果被中国舆论唾弃。

更具体来说,马立诚在一篇文章中认为日本占领东北“帮助”了东北人民,还为汪精卫翻案,称其实际上是在“曲线救国”,这些观点引起了中国舆论的强烈批评。

在国内饱受争议后,马立诚逃亡到日本寻求庇护。起初,日本右翼势力对他推崇备至,甚至北海道大学还高薪聘请他担任特聘教授。

为了表达谢意,马立诚又发表了一系列批评中国、赞扬日本的言论,充分展现自己的“亲日”立场。

然而让马立诚没想到的是,这些言论在中国没有引起任何反响,没有一个中国人把他的话当回事。

日本人也逐渐意识到,马立诚在中国已完全丧失影响力,他发表的任何言论都不会对中国社会产生任何影响。于是,马立诚在日本也渐渐被当地人冷落。

在香港期间,马立诚又发表文章为日本侵华翻案,这终于引爆了几名爱国中国青年的怒火,他们趁马立诚不备,将他直接套上麻袋殴打,马立诚只得再次逃亡日本。

晚年的马立诚在中日两国都难以立足,只能四处漂泊。

他一生都在为日本鼓吹,甚至不惜背叛祖国和人民,但最终换来的却只有被所有中国人唾弃的下场。

马立诚的悲惨人生充分说明,背叛祖国和人民,最终注定要遭到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报应。

一个没有信仰和道德底线的人,注定会被所有人抛弃,活得悲苦而无依无靠。

被人唾弃的叛徒

然而,像马立成这样的精日分子还不少,他们为了金钱迷失自己,不仅违背了自己的本心,还忘记了自己的祖国,做出了一些丧尽天良的丑事。

就比如当下人尽皆知的“大才子”高晓松。

近年来,高晓松参与了多档电视节目,但在节目中,他屡屡表露出对美国的向往,甚至称美国是对中国最好的国家。

他还称印度治安很好,大街上都没有警察。这些言论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强烈谴责。

更令人愤怒的是,高晓松居然公开表示,自己更喜欢说英语和日语,不愿意说中文,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公然践踏。

2017年,高晓松在节目中称,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而日本的空气质量要好很多。

这番言论引来一片哗然,观众纷纷在评论区谴责他崇洋媚外、污蔑祖国,高晓松的粉丝也在此彻底跌破了眼镜。

更过分的是,高晓松还明确表示自己曾参拜过日本的靖国神社,并为此辩解,他的朋友圈言论也暴露了他崇洋媚外的本质。

高晓松的行为被网友集体抵制,节目也遭到紧急停播,此事一出,高晓松彻底丧失了民心,无数网友纷纷要求将他逐出中国。

此外,高晓松还肆意诋毁中国人民解放军,捏造历史,称民族英雄是“大倭寇”,这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为纠正他的错误,央视不得不对他进行全面封杀,但高晓松仍我行我素,根本不把央视放在眼里。

2018年,高晓松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公开挑衅中国网民,引发轩然大波,他的账号随即被全网封杀,陷入彻底的落寞。

与此同时,他积累多年的粉丝群也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消失殆尽,高晓松成为行走的毒瘤,人人喊打。

高晓松的所作所为严重触犯中国人的底线,一个文化名人,本该以身作则,但他却背离道义,出卖灵魂,最后沦落为人人唾弃的散沙。

这充分暴露了金钱和权力对他的诱惑,也警示我们要时刻警惕这样的人,高晓松注定要遭报应,他那些崇洋媚外的言论将成为他后半生的枷锁。

结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国耻。然而,在谴责马立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反思历史,寻求真相。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多事情可能并非表面所见那样简单,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努力让中华民族走向光明,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但更需要开拓眼界,追求进步。

在阅读完文章以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异文   崇洋媚外   日方   麻袋   被套   日本   中国   祖国   言论   观点   历史   文章   马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