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对成功!三星堆又有新发现:虎头龙身青铜像“装上”尾巴太美了

今(27)日上午,为期两天的“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国际研讨会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8位文博与考古专家,聚焦三星堆、金沙与古蜀文明相关的话题,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心得。此前,“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展于26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

研讨会上,三位“坑长”(对各祭祀坑发掘负责人的趣称)的报告引人关注——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中,有5个都是他们亲手带领团队一点一滴挖到了底。

在不远处的展厅里,对古蜀文明充满好奇的观众们纷至沓来,仔细欣赏展柜内的文物;在博物馆的演讲厅里,专家们屏息凝神,观看着大屏幕上图文并茂的报告,感受着古蜀文明闪烁出的、新的微光。

3号坑:2号坑的“孪生坑”

据3号坑的“坑长”、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讲师徐斐宏介绍:这个坑当初挖好之后,古蜀人往里放置器物时也是有讲究的——小件器物铺在坑底,大件器物与象牙安置其上。完毕之后,古蜀人又往坑里倾倒了30多公分厚的灰烬,灰烬里有大量的骨渣、铜渣、小件器物和残片等。

从这个坑里出土的2600多件/片遗物中,较为完整的不到一半,其中就包括那件曾亮相春晚的巨型青铜面具。青铜大口尊、顶尊跪坐人像、神树纹玉琮和一张相当完整的黄金面具,也是该坑的“明星文物”。

神树纹玉琮

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比对,考古人员基本确认了这个3号坑和1986年发掘的2号坑是“孪生坑”——“3号坑在方向、平面形制、堆积情况等方面,均与2号坑高度一致。”徐斐宏介绍说,“尤其是两坑的部分文物实现了跨坑拼对,更加印证了它们的同时性。”

3号坑出土的小神兽

说到拼对,3号坑与8号坑也有不解之缘:三星堆文物中迄今最出名的两例成功拼合,一个就是2023年1月,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坑的立人大神兽的成功拼对,骑在神兽身上、头顶大口尊的人像,上下加起来高度超过了两米,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8号坑的顶尊蛇身神人像与2号坑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也在2022年6月拼对成功,实现了3000多年后的再度合体,并重新被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徐斐宏还提到:当年在三星堆的古蜀人刻意破坏器物并且分坑埋藏的缘故,或许是他们的精神、信仰体系出现了崩塌。

这个方向的推测,从上世纪80年代便参与发掘三星堆遗址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赵殿增,也曾在其文章中提出——当年三星堆一带或许遭遇了严重的灾疫,在进行了大规模的燎祭和瘗埋活动后,情况却并未出现好转,反而更为加剧。

赵殿增认为,这无疑会令古蜀人感到惊惶失措,进而认为或许这些用于祭祀的神器已“失灵”,便用神庙中的大量神像、礼器、祭品、象牙等,继续进行更大规模的隆重燎祭仪式,以便把它们都送回到天上和神界,乞求上天和神灵能给他们再次带来好运。

5、6、7号坑:“三焚”木箱

据5~7号坑的“坑长”、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介绍:在目前三星堆已发现的8座祭祀坑中,5号坑和6号坑堪称最为特别的两座。其中,5号坑是所有祭祀坑中尺寸最小的,但“含金量”颇高——密密麻麻的金器、象牙器残片和玉器等铺陈在坑内。

这些器物普遍较小,但十分精致。已经发现的重要文物包括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金面具、首次发现的鸟形金饰件、仅局部露出的奇特的斧形金器,以及中央有孔的小金圆片。

黄金大面具

6号坑中,则首次发现了已完全碳化但保存完好的木箱,这也是三星堆迄今出土的唯一一件木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此前曾不止一次提到:三星堆很可能拥有过“堪称伟大”的木雕艺术,但因为有机物易朽,痕迹都消失在了土里。

6号坑的这件木箱,或许因为焚烧和碳化,整体形态仍保存较好,表面还可见到涂有朱砂的痕迹。为了揭开木箱之谜,黎海超和他的团队目前已开展了三次焚烧实验。

木箱表面的朱砂

当然,焚烧的不是原件而是“高仿”。“这个木箱是黄连木材质的,因为黄连木不容易找到,前期的实验就先用松木和香樟木制作了同尺寸的木箱。”黎海超介绍说,“我们分别采用坑内焚烧和坑外焚烧两种方式。目前初步结果表明:1.朱砂遇火则难以保存;2.在明火焚烧状态下,木箱难以形成碳化而结构完整的状态。”

去年在聚焦三星堆考古方舱的直播中,特邀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曾猜测:有没有可能箱内曾经盛满丝绸?在运用科技手段寻找有机物残余的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也在箱内检测到了丝蛋白信号。

焚烧实验现场

寻找三星堆在古代世界文化网络和资源交流中所处的坐标及其地位意义,是黎海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本次研讨会上,他也分享了自己有关三星堆的“世界网络”的研究心得。除了铜器与金器之外,作为重要装饰品的绿松石与朱砂的产地及来源,同样可以为这一流通网络中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8号坑:虎头龙找到了自己的尾巴

据8号坑“坑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介绍,8号坑的发掘工作总计历时703天,是新一轮发掘的6个祭祀坑中耗时最久的。当然,它的面积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出土了许多较为完整的大、中型青铜器。”

在这些青铜器中,著名的立人大神兽、倒立撑罍顶尊神像,青铜持龙立人像和青铜杖形器,都与2号、3号坑中的其他“组件”拼对成功,变身成更加高大奇绝的“复合体”。同样吸睛的青铜大神坛,也来自8号坑。

还有一座虎头龙身的青铜像,最初于2021年底在坑里露头的时候,就因其“虎头虎脑”的可爱模样,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这座铜像的头部与老虎的头部十分相似,耳朵也是老虎的圆耳朵,但有着长长的犄角,且躯体上扬,宛如飞龙。这种虎头龙身的结合形式十分罕见。

2021年底刚发现这座虎头龙身青铜像时,考古人员曾一度猜测它可能和那座顶尊神人像是一体的。但随着发掘完毕和研究工作的进展,赵昊在今天上午的研讨会上告诉大家:通过拼对分析,“目前已发现这座虎头龙身像,存在一条长约80厘米、使用镂空装饰的长尾。”

在文物不受力状态下,现场模拟拼接效果

这一最新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又一尊“三星堆神兽”的瑰丽身姿:仿佛自天而降的虎头龙,昂首挺立在一座装饰了青铜神鸟的基座上,向后翘起的身体与尾部,呈现出微弯的优美曲线,蜿蜒灵动,游走空中。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金器   青铜   器物   木箱   朱砂   神像   祭祀   人像   尾巴   文物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