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将雁门关所在的山西省代县更名为雁门市的必要性研究

山西省忻州市下辖的代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虽然代县是古代中国北境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代县还是我国媲美茅台镇、泸州市、宜宾市的著名酒乡,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世界特色美酒产区,中国黄酒之乡”的称号。但是代县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可以说是山西省最低调的县之一。然而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说起代县境内赫赫有名的雁门关、阿育王塔、边靖楼,那肯定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代县作为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承担着汉击匈奴、唐防突厥、宋御契丹、明阻瓦剌的军事重任,成为“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明朝重镇”;凭借地处北京、太原、大同三大都市圈交汇的区位优势,加之“两山夹一川”“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自古便是东西大通道、南北大通道,素有“旱码头”之称,是商贾云集、商家必争之地。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的代县,以一种宁静且神秘的辉煌存在着。

尤其是代县境内的雁门关,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雄关要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称为“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世人皆知的金庸先生所写的武侠名著《天龙八部》中,萧峰阻止契丹辽国皇帝耶律洪基入侵大宋,悲壮自尽的地方就是历史上雁门县的雁门关。古代历史的代县就叫雁门郡和雁门县,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如今知名度极低的代县真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是否可以考虑更名为雁门县,甚至未来可以撤县设立雁门市,那么这座城市比如会声名远扬,极大地提升城市知名度,更好地招商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收入。

一、雁门关所在的代县基本情况

代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23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古城先后为雁门郡郡治、代州州治、都督府府治、兵备道道所和振武卫卫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北陲政治要地、军事强藩、商埠重镇和文化名城,史称“屏藩畿甸”、“北门莞钥”。

  古城曾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一座计划得极好的城市”,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古城也被《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记述。

代县位于忻州市东北部,地形轮廓呈长方形,基本地貌为“两山夹一川”、“七山一水二分田”。北部属恒山系,南部属太行山系,中间滹沱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县域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下辖7镇2乡1个县级党群服务中心,195个行政村,总人口17.9万。

历史悠久,是千年古县。古称“雁门郡”“代州”,县境内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建县,魏立郡,隋设州,明清置道,是历朝历代州、郡、道、县行政治所。是“胡服骑射”的实践地、“和亲政策”的起源地、“雁门之变”的发生地、“克用复唐”的起兵地、“杨家将御辽”的镇守地。被誉为“赵国门户、汉室要塞、大宋边防、朱明重镇”。这里历代才俊辈出,一代佛宗大师晋释慧远、元朝大诗人萨都剌、晚清第一女诗人冯婉林、明朝兵部尚书张凤翼、孙传庭诞生在这里,唐代李白、宋代范仲淹、元代元好问等文人骚客和战国李牧、西汉卫青、霍去病、唐朝薛仁贵、北宋杨家将、现代陈锡联等历史名将都曾在此留下过墨迹、足迹和战迹。

人文荟萃,是文化大县。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共有历史文化遗址、遗迹444处,其中国保文物4处,省保文物13处。有“中华第一关”——雁门关,中国仅有的19座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灵塔之一——阿育王塔,“万里长城第一楼”——边靖楼,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儒学建筑群——文庙;杨家将“满门忠烈”的宗祭之地——杨忠武祠。峨口挠阁、雁门民居建造技艺、黄酒酿造技艺、上阳花社火、面塑分别入选国家、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古建、泥塑、木雕、砖雕、书法、剪纸、农民画、戏曲等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物产丰饶,是资源富县。已探明各类矿藏24种,铁矿储量15.36亿吨,位居全省第一,是全省重要的铁精矿粉生产基地;金红石矿保有储量8651万吨,远景储量近2亿吨,名列全国第二。代县有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资源。酥梨果肉酥脆,甘甜可口,堪称梨中精品;辣椒个大色红,皮厚肉嫩,久负盛名;大米颗粒大、洁白细腻、蛋白质含量高,为米中佳品;黄酒,色泽金黄、温和醇香,享誉古今。小杂粮、酱菜、畜牧等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均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

风景秀美,是旅游名县。代县是“国际精品文化旅游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卫生县城”。全县共有A级旅游景区5个,5A级景区1个(雁门关风景区),3A级3个(代州古城景区、赵杲观景区、杨家将忠武文化园区景区),2A级1个(白人岩景区),雁门关伏击战遗址、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入选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初步形成了国家5A级景区雁门关旅游聚集区“雁门溯古”为核心的关塞之旅,历史文化名城代州古城旅游聚集区“古城探迹”为核心的古城之旅。代州古城曾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一座计划得极好的城市”,赵杲观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洞窟文化旅游胜地,净土宗祖庭白人岩是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

区位优越,是交通强县。历为中原通往漠北的必经要道和商贾云集、兵家必争之地,是连贯东西、沟通南北的大通道,素有“旱码头”之称。境内208国道、108国道纵横交叉,京原铁路贯穿全境,大运高速、灵河高速绕城而行,北同蒲复线穿境而过,规划建设的集大原高铁正在抓紧推进。全县9个乡镇全部通油路,195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二、代县的历史沿革

根据乾隆《代州志》记载,代县西周时属并州。春秋期间为晋国土地,三国分晋后属赵国。秦统一六国后天下设立三十六郡,代县属太原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代县始建县名曰广武县。西汉时,代县为并州太原郡广武县。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封第四子刘恒为代王,太原郡改为代国,广武县属代国管辖。王莽篡汉后,广武县改称信桓县。东汉,广武县改属雁门郡,隶并州。

公元220年雁门郡南渡勾注,由阴馆县迁置广武县城。西晋因袭魏制。十六国时期,先后被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等六国更迭占有。 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广武县入北魏,初属司州后属肆州。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魏分东西,雁门郡广武县属东魏。北齐时仍称广武县,为雁门郡治所。大象元年(579年)肆州治所由九原(今忻州市)移至上馆城。“代州”设于隋朝585年,辖区含现在忻州市代县、五台、繁峙等县。

隋文帝杨坚篡周自立后,从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州县制,隋开皇五年(585)废雁门郡,并改肆州为代州,代州始称于此。今忻州市代县,秦代为广武县,西汉广武县属并州太原郡。东汉改属雁门郡。三国时为雁门郡治。隋开皇五年雁门郡改称代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因避杨广讳改广武县为雁门县。隋炀帝登基后,于大业中改州为郡,大业初年(605年)改代州复为雁门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代州,天宝初(742年)改为雁门郡。

唐代乾元初(758年)复称代州。明洪武二年始改代州为代县,清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属山西省政司。民国元年改为代县,属置雁门道(民国十年废道署),1946年代县解放,属忻县专署管辖,1958年至1960年与繁峙县合并为繁峙县,属晋北专署。1961年恢复代县。

三、代县的雁门关

“雁门”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籍《山海经》中“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雁门”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而得名。高柳的位置,“在阳高县西北,汉代置县”。“雁门郡”则因雁门山而得名,赵武灵王“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也就是说,战国时期的雁门山以及赵武灵王所设雁门郡均在今山西阳高县一带。

秦汉时期,“雁门郡”治所从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到阴馆(今山西朔州东南),其所辖郡界不断南移。至三国曹魏,“移雁门郡南度勾注,置广武城,即今州西故城是也,晋如之”。 隋代废广武县改雁门县,唐以后“雁门郡”一词便不复存在,而改成“代州”,但其治所仍在雁门县。明代改雁门县为代县,“雁门”作为行政单位彻底消失。

注意一个时间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郭景纯曰水出雁门山,谓斯水也”。北魏时期,虽雁门郡的变迁但雁门山依旧指的是“高柳北”。“雁门关”正式记载于史书是《魏书.礼志》,明元帝泰常四年“幸代,至雁门关,望祀恒岳”。此代为“恒代”,是北魏京畿内东部二城,东魏时治所在平城。

行文至此,古“雁门山”和古“雁门关”均非今日之雁门山和雁门关了。那么,闻名天下的雁门关以及所在的雁门山何时成为今日之“雁门”呢?“雁门”一词的变更以及南移,基本上在元代之前还保持着地理位置上的稳定,即以“雁出其间”而得名的雁门山命名“雁门郡”,再由“雁门郡”南移而称“勾注之塞”为雁门。尽管存在其他名称,但实现了“山”与“关”的分离。元代之后,则开始难以辨析雁门山、雁门郡和雁门关了。

三、关于将代县更名为雁门市的必要性分析

(一)代县在古代叫雁门县,更名雁门市算是重新恢复古名

代县在古代属于雁门郡管辖,而雁门郡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抗北方异族而设置的云中郡、雁门郡、代郡三郡中的一个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设立雁门郡,后汉时期将雁门郡的郡治由今天山西右玉县南移到了阴馆,也就是今天山西代县西北。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雁门县城搬迁到了广武,也就是在今天代县西十五里;后魏移雁门郡的郡治到古上馆城,也就是今天代县的县城。

隋朝开皇五年(585年)时废除了雁门郡,并改肆州为代州。隋朝开皇十八年又以广武县名犯太子杨广讳,将广武县名改称为雁门县。隋朝大业初年又改代州为雁门郡。唐朝时期多次废置雁门县,而且唐朝以后雁门县城一直都是代州的州府所在地。宋代时称代州雁门郡,金时废除了雁门郡。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将雁门县并入了代州。

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将代县更名为雁门县,不仅仅是代县有雁门关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代县在我国来时长期都是雁门县和雁门郡所在地。所以代县改名为雁门县是有历史依据的,也算是古代雁门县和雁门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雁门关的知名度极高,能够极大地提升代县的知名度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天下九塞泛指雁门关 、居庸关 、八达岭长城 、紫荆关 、楚长城 、黄草梁、井陉关 、句注塞 、平靖关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在古代,雁门关一直处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发生冲突甚至战争的最前线。雁门关历史悠久,赵武灵王时期就设有雁门郡,后李牧镇守打击匈奴,直到明清时期才荒废。

千百年来,关于雁门关的故事不仅存在于史书和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如今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天龙八部中,契丹人萧远山带着妻子儿子(萧峰)从雁门关回中原,结果遭到中原21名武林高手的埋伏与围杀,萧远山以一人之力力战21名中原高手,打败带头大哥,杀死17人,眼见妻子身死,萧远山绝望地跳下雁门关的万丈深渊自杀,临死前把萧峰留在雁门关。

其实两千多年来,雁门关发生了很多知名的故事,比如王昭君从雁门关出塞和亲,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役一部分的雁门关战役。因此,雁门关在我国历史上和小说中都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如果代县能够更名为雁门县或雁门市,那么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代县的城市知名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雁门关   代县   开皇   忻州市   山西省   中原   太原   北魏   景区   必要性   中国   古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