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乌蒙山区的红军脚迹一一红军林口“济干人”

笔者“乌蒙泥丸”,生于乌蒙山区,长于赤水河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青年”,祟拜鲁迅,从维熙,张贤亮,又后祟拜陈忠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集了创作素材一箱子,尽管命运多舛,曾四处打工做小买卖,装素材的箱子始终不忍丢掉,现今年己古稀,纸质早已发黄,依然白丁一枚,作家梦还是作家梦。

借头条平台,想整理展示红军散落在在乌蒙山区的脚迹和不为人知的英勇故事,试一试阅读量如何。

我估计阅读量有点老火,现在的人啊,传统,信仰是乎….…


图为鸣三省大桥


林口一一位于贵州毕节市五十公里以北,座落在赤水河畔青龙山下,与四川,云南接壤,西北接云南扎西(威信),正北下四川叙永。改革开放前,一条两里多长的石板路贯穿全街。逢农历三,六,九赶场,川滇黔三省四乡群众爱来林口街上赶场,因此,人们习惯称林口为“鸡鸣三省”的地方。

如今林口为建制镇,通高速公路,新修了“红军广场”,“四渡赤水”纪念碑,成了贵州“红色旅游”景点。


林口红军广场一角

一九三五年二月初,中央红军在北渡长江计划受阻后,隐蔽进入地形复杂,万木丛生,不易引人注意的“鸡鸣三省”地域度过新春佳节,进行短期休整。

红军一到林口,彝族土司和地主土豪闻风而逃,而广大“干人”(穷苦农民)无比的欣喜。

住在林口街上的是红一军团一师,他们除首长和女军人分别住在贫农张仁德,朱德新等几家外。其余干部战士都是借群众的门板,住在寺庙,学校,以及老百姓的房檐下,街道两旁。

红军住不后,就挨家挨户问寒问暖是,了解到当地干人饥寒交迫,在死之线口挣扎的处境,随即打开土司杨砥中,地主唐荣福等“大户”的粮仓,将数万斤粮食分给了当地“干人”。并利用群众大会,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讲解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要推翻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帮助穷人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革命道理。将没收的地主,土司的衣物分给穷人。

红军在林口风餐露宿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行为,使林口人民永志不忘。有两个红军战士在农民刘兴举家抱了两梱苞谷草铡了喂马,立即付经刘家一吊铜元,买了陈厚文,许树兰家两斗苞谷,付给两家比当时市价高两倍的四块银圆。此外,还拿布匹请林口街上的妇女赶制军服,以做两件军服送一块布料作手工价。

红军离开林口那天凌晨,静悄悄的将所借门板绍各家各户上好,还把每户水缸挑满,街道,院坝打扫干净,才和乡亲们道别。

红军在林口住的时间很短,但是同林口人民结下深厚的阶级感情,很多老百姓一直送红军到赤水河边才告别,不少青年插进红军队伍里,从此走上革命征途。

赤水河发源地之云南镇雄县母享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林口   赤水   红军   脚迹   苞谷   土司   军服   云南   地主   穷人   群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