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通报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新华网

9月28日拍摄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旧石器时代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图为金中都大型建筑基址全景图。北京金中都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经历两期营建,轴线、朝向保持一致,结合文献初步推断可能为金代皇家寺院大觉寺遗址,出土玉册、官印、建筑构件等文物,是研究金中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与皇家礼制的重要资料,更是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真实写照。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马鞍桥山遗址2019、2020年发掘区全景。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年代距今约7700-5500年,主体是一处红山文化早期中型聚落,兼具居住与祭祀功能,对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与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价值。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马鞍桥山遗址祭祀坑JK1全景。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年代距今约7700-5500年,主体是一处红山文化早期中型聚落,兼具居住与祭祀功能,对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与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价值。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和龙大洞遗址出土的细石叶石核。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年代距今5—1.5万年,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目前东北亚最早利用黑曜岩制作石器的遗址之一,清晰地展示了该地区石器工业由石片石器向“石叶—细石叶”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丰富了东北亚现代人演化扩散、文化发展、生计方式的相关认识。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金中都光源里遗址出土的陶塑关公像。北京金中都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经历两期营建,轴线、朝向保持一致,结合文献初步推断可能为金代皇家寺院大觉寺遗址,出土玉册、官印、建筑构件等文物,是研究金中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与皇家礼制的重要资料,更是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真实写照。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邾国故城遗址出土的秦代“驺丞之印”封泥。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是东周时期邾国都邑和秦汉时期邹县县治遗址,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战国、沿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封泥821枚、陶文243枚,揭示了东周列国都城向秦汉县治转变过程中城市面貌的变迁,是从诸侯并立走向大一统王朝历史进程的珍贵缩影。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邾国故城遗址出土的西汉晚期的“驺丞之印”封泥。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是东周时期邾国都邑和秦汉时期邹县县治遗址,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战国、沿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封泥821枚、陶文243枚,揭示了东周列国都城向秦汉县治转变过程中城市面貌的变迁,是从诸侯并立走向大一统王朝历史进程的珍贵缩影。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金中都遗址出土的谥册。北京金中都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经历两期营建,轴线、朝向保持一致,结合文献初步推断可能为金代皇家寺院大觉寺遗址,出土玉册、官印、建筑构件等文物,是研究金中都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与皇家礼制的重要资料,更是中国古代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真实写照。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邾国故城遗址夯土建筑基址航拍图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是东周时期邾国都邑和秦汉时期邹县县治遗址,新发现一处始建于战国、沿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封泥821枚、陶文243枚,揭示了东周列国都城向秦汉县治转变过程中城市面貌的变迁,是从诸侯并立走向大一统王朝历史进程的珍贵缩影。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和龙大洞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年代距今5—1.5万年,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目前东北亚最早利用黑曜岩制作石器的遗址之一,清晰地展示了该地区石器工业由石片石器向“石叶—细石叶”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丰富了东北亚现代人演化扩散、文化发展、生计方式的相关认识。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图为马鞍桥山遗址祭祀坑出土的彩陶罐。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年代距今约7700-5500年,主体是一处红山文化早期中型聚落,兼具居住与祭祀功能,对研究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社会等级分化与精神信仰具有重要价值。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这是和龙大洞遗址地形地貌。吉林和龙大洞遗址年代距今5—1.5万年,是中国长白山地区年代最早、文化序列最完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也是目前东北亚最早利用黑曜岩制作石器的遗址之一,清晰地展示了该地区石器工业由石片石器向“石叶—细石叶”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丰富了东北亚现代人演化扩散、文化发展、生计方式的相关认识。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国家文物局   邹城   东周   大洞   基址   国故   重大项目   秦汉   石器   遗址   中国   进展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