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有主见?从这三件事情开始(特别家教1474期)

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其实就是会独立思考、会选择的孩子。

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是父母长期引导和教育的结果。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有主见:

1

从简单的小事开始,让孩子拥有“做主”的机会

《自驱型成长》一书中写道:“孩子需要先练习作出决定,随后才能掌握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
怎么练习呢?就是从简单的小事开始,邀请孩子去做出决策:
出门前,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买书时,让孩子选择自己想读的故事;给了孩子零花钱,就让他自己决定怎么用。
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它们会让孩子感到“我”的力量。
也许他们的选择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是去体验所做选择的自然后果,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正如那句谚语所说:“智慧来自经验,而经验来自失策”。

2

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无法在很多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如果怕孩子乱选、瞎选,家长提前做好筛选和把关。
比如:有限选择。

一次只提供两个或者三个备选项,这种方法替代了大人的威胁和命令,孩子少了一分压迫感,多了一分自主感和参与感,他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相对自由的,于是就会更乐意配合父母。
比如让孩子选择去哪里玩,把“你想去哪里?”
换成:附近的公园和乡下奶奶家,你想选哪个?”
虽然只是选项,但“感到”能做选择是很重要的,孩子体验到“自己说了算”的掌控感。

3

允许孩子与我们争辩

孩子的想法可能不成熟,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可以思辩讨论的环境,站在孩子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想法

讨论并非评判。当你认为孩子的想法确实有欠考量时,你可以帮他分析利弊,哪怕只有三四岁的孩子,也会慎重地做出选择。

孩子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不讲道理,当他被尊重对待、参与解决问题时,他们真的会积极地配合,思考你提供的这些信息,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学习权衡利与弊的过程。这种经验多了,孩子慢慢就会清楚地认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心意。

父母要对孩子有耐心和信心,用爱为孩子兜底,让孩子参与到决策中,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往往就需要借助于他们的“反驳和争辩”。

唯有爱思考、敢表达,未来孩子在生活的难题面前,才会有主见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主见   参与感   家教   小事   想法   事情   正确   父母   来源   过程   经验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