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领顶劲:杨氏太极为什么视为关键-真正奥秘在力从夹脊生

1、艰难的求索——惘然无绪,各种传承顺序和示范的说法
杨澄甫先师论及自己的太极拳要领,但是,也正是因为其太过重要,也就不是任何人可以解释,甚至,先师本人也只是反复强调松,解决在虚灵顶劲过程中的架子力,也就是筋骨力量的陷阱——目前,真正说到技术要领的是——脖子贴住衣领,但是,先师没有这么说,从杨振基、杨振铎的技术分解看,他们得到的动作要领,确实保持脖子的中正——这一点似乎看着是这么回事,但是,也没有人与虚灵顶劲联系起来。能够揣摩的拳师,又由于自己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也就是杨露禅先师提出的“神明”。因此,也没有办法确切的从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中去确立训练的路子。


2、多方探微——精气神与腰骻、夹脊、顶头悬
从郑曼青的“松”——他自己解释是力气生发和拳架子统一了,他的弟子都是分重视十三式的架子,通过松获得架子的平衡,因此,对付摔跤手,显然是技胜一筹;董英杰一派则在架子圆转以及身法轻灵上,神如鬼魅,中正的要领体现在“虚”,但是领劲没有产生,身体的四面八方支撑是与杨澄甫大相径庭,显然,力量提领的太极功夫不清楚。李雅轩在虚灵顶劲上已经产生发力机制,但是,从身法看,也是拳架子的松,李雅轩几乎没有了架子——杨澄甫也奇怪自己的弟子怎么会丢到架子,原因就是为了发力,陈微眀是技术路径极为清晰的,也是几乎可以复制杨澄甫,但是,他走向了太极拳技术派,松领全身,创立太极拳社证明了他的技术路线——致柔拳社。一个“柔”则走向了无力无根的健身风格。


3、继续说i明三阶段——打通虚领顶劲的路径
笔者相信,这些现象都是可以理解的,法不轻传,术不贱卖。在今天这个时代,太极拳已经不是一种谋职手段,因此,为了达到健康与生命快乐的境界,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个体系说明白呢——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拳头的肌肉力是要怒气愤懑,身体的骨架子又要意志力,没有人明白中华武术精气神从脊柱升,强壮力从夹脊生的基本原则。因此——松与柔这个做法一般人能体会就不错了,至于松和柔后面的太极拳的搏击,以及力量训练的原理,如果不是严格遵循三步走——
—恐怕我们是无法从书本中,从中医或者气功中得到功夫的。再说一遍,中国太极拳是具有自己的修行价值和可操作的身体生命体系的。


第一步:百日筑基、补精升阳、先从尾闾到夹脊——大椎,这个阶段谈不上松,就是强化十三式,基本动作要突出武术要领,通过抻筋拔骨,结合易筋经、八段锦、简化太极拳,都是入门功夫。


第二步,然后回到腰眼架子,大椎与腰眼在一个平面,这样开始分出大架子和小架子。大架子注重周身棚劲,小架子就是沉肩坠肘,两臂膀在身体两侧夹击,武式太极拳和孙氏都是技击捷径。


第三步,力气通过大椎穴,产生两耳测、大脑的内气景象,坚持站桩,内气会突然散去,人会极端虚无,这个时候,脖子后面的窝窝曲线会拉直,一下子,原来觉得夹脊、腰背都已经很直的一个平面,一下子又感到后背曲线和脊柱是弯曲的,脖子拉直完全是内气充盈的结果,脖子拉直后杨澄甫的踢腿就会明白,力从夹脊发出,冲拳蹬腿就会有棚劲,而不是全身的架子棚劲——神明与爆发力开始生发,拳拳到肉,拳拳骨力充盈。


到了第三阶段,我们才明白神明的现象,就是杨澄甫说:“没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这时候,虚领顶劲就是顶头悬,这个悬,并不是一条线拉着身体、脊椎,而是夹脊与脊椎的一种发力机制,到这个时候,丹田、胸椎、大椎三个磨盘开始融为一体,具有进一步的炼精化气的境界——这个“气”,已经不是气血的“气”,而是类似戒定慧的功夫——定,人生的感悟已经不同,全身如同一根大椎子,而不是钢筋铁骨,身体充盈的是浩然之气,是松松的,但是,全身真气分布。我以为,这个过程其实集中了上述各家的成就,三个阶段,一部分人走在一个阶段,而走出真正的浩然之气的夹脊之力,这样有耐心的功夫不容易。后面,太极真正的功夫估计才敢刚打开大门——我们还有很多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声明——太极拳是生命之学,不半途而废可以到达目标
感谢我的太极拳朋友、师父、师傅,没有他们的勉励,一个文人是很难突破的。生命之道德、生命之纯洁,生命之坚韧,尤其在生命的节点——60岁之后,我们才仅仅收获生命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中正   太极   先师   神明   太极拳   要领   奥秘   架子   脖子   功夫   身体   关键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