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西南科技大学在放射性废物处理研究中取得突破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底伊乐

“成了!”日前,在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里,一项历经一年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

实验室里,明亮而火红的熔浆从出料口汩汩流出,晶莹致密、均匀无气泡的玻璃体冷却转形而成。一台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实验室电熔炉在这里诞生。据介绍,它通过试验生产出模拟核废物玻璃固化产品,标志着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技术与工艺研究实现了零的突破。

左:电熔炉设备;中:试制过程;右:固化成品

国内首创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产品

王孝强教授(右一)在给团队成员展示固化成品。

“这个项目我们从设计、研制到试验成功,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10月10日,项目负责人王孝强教授向记者介绍。一年前,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乏燃料后处理重大专项的技术攻关单位之一,组织试验场地、研发人员展开这项技术的研发工作。王孝强就带领着这支由20余人组成的技术攻关团队不断试验,寻求突破。

据王孝强介绍,放射性废物处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后一环,玻璃固化是将放射性废物与玻璃体混合的过程。“由于玻璃固化具有高度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长期以来一直被国际核监管机构视为放射性废物的理想处理方法。在1000℃或更高温度下,将放射性废物和玻璃原料进行混合熔融,冷却后形成玻璃体,从而能实现放射性核素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有效安全固定。”

科研人员在做实验。

为了攻克关键技术、突破难点问题,团队成员查阅近五千篇文献,试验数百次。“科研攻关的过程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反复多次的研究、论证、验证和总结后,我们最终完整、系统地掌握了国际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先进配方的组成设计、玻璃固化工艺技术和玻璃固化熔炉设计等重要技术。”团队成员王辅教授说。

“如今,我们研制出的这台陶瓷电熔炉产出的模拟废物玻璃均匀、致密,无结晶,无气泡,安全稳定性高,可有效实现废物最小化。同时,它的可加工性和产品性能可与国际最先进的低活性废物玻璃产品相媲美。”王孝强介绍。

应用加速落地,核能发展前景广阔

听闻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内多个核工业体系相关单位发来贺电。其中,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试验技术成果进行了验收。验收组表示,该成果突破了实验室电熔炉以及玻璃固化配方的技术难题,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日前,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邀请核工业领域内相关专家对这台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实验室电熔炉及玻璃固化配方进行了指导,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完善提升和应用推广。同时,来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及单位专家学者,共同为电熔炉系统、玻璃固化配方的进一步优化及工程实践提供不少可行性建议,全力推动着应用落地。

王孝强表示,项目的突破使我们拥有了完全国产化的知识产权,探出了一条中低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更稳定安全、更经济的新路子,为后续中低放废液玻璃固化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实验室基础。同时,后续进一步的中试和投入产业化应用将实现我国中低放废液更稳定、更安全、更经济的处理和处置,为更优质高效地利用核能作为低碳高效的绿色能源、构建我国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作出更多贡献。

(西南科技大学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放射性   废物   玻璃体   熔炉   核能   配方   实验室   团队   稳定   玻璃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