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下达不抵抗命令?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上世纪90年代后,张学良开始公开述说,录制了大量的口述史料,承认“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的命令是他亲自下达的,但坚称当时是因为误判了局势,“我当时认为日本是挑衅,我下了不抵抗的命令,希望能和平解决,但我判断错了”,“我当时想的是小事化了,大事化小,因为历史上我们一直是采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然而,这些言论是否能成为对他不抵抗的辩解呢?



首先,即使假设张学良是误判了局势,认为日本不会大规模进攻,但在日军分三路进攻锦州的时候,他仍然下令撤军,导致锦州陷落。国民政府多次电令他坚守锦州,但他置之不理。这一行动与他后来的言论相矛盾,难以解释为误判形势所致。



其次,张学良早在事变前就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在事变前,日本在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张学良也不断收到关于日军军事动向的汇报。他清楚地认识到东北的危险,因此提前抽调精锐部队进入关内,保守起了华北的地盘。对于他来说,华北是维护政治和军事地位的关键基地,因此他在事变发生后能够快速撤退,也并不令人意外。



再者,张学良在抗日问题上一直主张“全国抗战我抗战”,强调需要全国统一的力量来对抗日本。他认为仅凭东北一隅的力量无法抵抗日本的侵略。这与他后来声称的“误判形势”相矛盾,说明他早已确定了自己的政策。

最后,张学良的“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虽然他后来表示后悔,但历史不容虚构,也不容为他开脱。他的行为和言论难以改变当时的历史事实,他的罪责也难以抹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事变   锦州   华北   日本   日军   局势   命令   本文   言论   作者   内容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