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市深山里有座空城,25年前4万多人从这里搬走后一片冷清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开始走向恶化,百万大军集结在边境,一场可能的冲突逐渐临近。

为了保护工厂和确保生产的持续进行,国家领导决定将城里的工厂搬迁到深山老林中。这个决策的首批实施对象就是位于吉林蛟河市的漂河镇胜利村,这个远离城区的山村成为了兵工厂转移的目的地。

1965年,随着珍宝岛事件和美苏导弹危机的发生,工业大转移的决策变得更加坚定。三线建设开始,在史无前例的努力下,超过400万人投入到这个浩大的工程中,财力支出占国家财政的四分之一。

三线建设的规模不亚于修筑长城,但人民的奋斗和智慧使得这个任务被成功地完成。胜利村位于蛟河市南部,距离市区7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因此成为了建设兵工厂的理想之地。


从1963年开始修建,与其他兵工厂相比较早。由于北方国防压力的紧张,吉林省成为了最早进行兵工厂转移的地区之一。

在短时间内,不仅修建了七个兵工厂,胜利基地还建设了公安局、医院、学校、供电所、粮食供应站、战备粮库、商店、邮局、工商局、电影院、税务局等配套设施。每个分厂都有各自的配套设施。

由于胜利基地是七家兵工厂的总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最高时达到了4万人,形成了一个如同小县城的繁华景象。在吉林省胜利基地,有吉林省利民油泵厂(国营966厂)、吉林省胜利零件厂(国营951厂)、吉林省金星配件厂(国营9214厂)、吉林省工具锻造厂(国营9219厂)、吉林省大华机械厂(国营566厂)、吉林省红光器材厂(国营9208厂)和吉林省奋进机械厂(国营9226厂),都是兵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兵工厂成为胜利村繁荣的重要支柱。到了70年代以后,胜利村面临着一次机遇和转折点。

三线建设的兵工厂充斥着胜利村,4万多人的流动人口使得这个本来宁静的农村一夜之间变得繁华无比,几乎可以媲美当时的县城。然而,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逐渐缓和,中国与美国的正式建交以及苏联国力下降,使得军品订单逐渐减少。

大多数兵工厂开始转产民用产品。而至90年代,苏联重新组建独联体联盟国家,国防压力进一步减缓,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开始转向经济建设。

而远离城区的兵工厂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许多厂址被迁至市区。1995年,蛟河市的三线厂正式停产,机器设备和人员全部撤离。


几十年前,胜利村一下子从农村转变为城镇,4万多人口使得这个地方热闹非凡。然而,几十年后,人们又一下子离开,留下了一片空荡荡的老房子。

兵工厂的资产转交给了当地政府,政府又将老建筑拍卖给村民,实现了再次利用,完成了兵工厂的使命。曾经繁华的军工城再次回归宁静,但留下的却是一段历史和岁月的痕迹。

三线厂的转移不仅让胜利村失去了短暂的繁华,也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深的文化内涵。参与三线建设的前辈们应该为自己参与了这个伟大的工程而感到自豪。

三线建设虽然只有30年的历史,但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对于喜欢探访三线厂的朋友们来说,有机会的话不妨前去一探究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蛟河市   珍宝岛   吉林省   苏联   兵工厂   吉林   空城   冷清   中国   繁华   年前   年代   基地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