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40年,湖北鄂州描绘跨越式发展“幸福账单”

新华网武汉10月10日电(刘晓丽、黄朝晖)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1983年建市以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重工业向绿色经济、临空经济转型,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经过40年发展,城市格局、经济动能、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鄂州主城区。新华网发

格局之变——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

城镇化率67.12%,位居湖北省第二;围绕花湖机场重大生产力布局,主城区向东拓展;推倒“二元墙”,实施城乡一体化试点;两翼齐飞,城乡融合……新中国成立以来,鄂州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

近年来,随着花湖机场这一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落地、临空经济区加快建设,鄂州市会展中心、文化中心等重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向东布局,主城区发展进入了沿长江向东拓展的新阶段。

按照新的谋划,鄂州市“东翼”将对标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推进主城区沿长江东进,与临空经济区连片发展,构筑“中心两组团、东西四片区”发展格局。“西翼”则借助武汉新城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对标国内国际一流城市标准,协同打造武汉新城“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

城市日新月异,乡村不能依然故我。2009年,鄂州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开启“一体化”推倒“二元墙”工程。十余年来,鄂州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8月,鄂州市委八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鄂州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构建“两翼齐飞、城乡融合”的空间发展格局。

在鄂州市“两翼齐飞、城乡融合”空间发展格局中,“城乡融合”将立足现有城镇空间格局,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布局,按照核心引领带动、功能板块支撑、区域联动互促、全域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形成“两翼驱动、三区协同、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局面,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鄂州样板”。

动能之变——由重工业转向临空型、绿色经济

鄂州曾因钢而兴。较长一个时期,以鄂城钢铁公司为代表的重工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经济新常态下,鄂州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持续调产业结构,转发展动能。

去年7月17日,花湖机场建成投运。一年多来,花湖机场国际国内货运航线达50条,旅客吞吐量近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近3万吨。

图为鄂州花湖机场。新华网发

货运功能快速释放的同时,临空经济也拔节生长。眼下,鄂州正加快培育航空服务、综合保税、现代物流、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2022年以来,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招引智能制造、航空物流、生物医药等临空偏好型项目59个,总投资额610亿元。

今年,鄂州市积极推进武汉新城鄂州片区建设,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560亿元。

此外,近年鄂州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8年的14.5%上升至去年的20%,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向着集群化、块状化方向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同样是“新”。多年来,鄂钢公司投入40多亿元,实施40多项重点环境提标改造项目,成为国内首个搭载5G应用的智能制造钢厂,连续三年荣获国家“钢铁绿色标杆企业”称号。鄂钢公司在巩固提升螺纹钢、钢板等拳头产品竞争优势基础上,还适时切入优质工业材、高端板材赛道,向价值链高端攀爬。

图为鄂钢花溪湿地公园。新华网发

以鄂钢公司为代表,鄂州球团、鸿泰钢铁、程潮矿业等众多冶金企业快步走上绿色低碳的转型之路。未来数年,低碳冶金产业将直指500亿元量级目标,在鄂州“157”产业集群中占据一席之地。

生态之变——行动和制度双管齐下

历史上,鄂州樊口江段聚集着众多中小企业和砂石码头,内河水系周边还有不少废弃工厂,当地生态环境一度恶化。2018年,樊口江滩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沿江中小企业、砂码头或迁建或取缔,让路长江大保护。

今年7月,鄂州樊口江滩公园项目堤外部分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正式进入试运营期。

5年过去,昔日饱经水患、生态环境恶劣的樊口江滩焕然一新,重现“百里樊川、玉带萦回”美景。

图为鄂州樊口江滩公园。新华网发

蓝天、碧水、净土,这是一组自带“美颜”效果的数据:鄂州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长江干流鄂州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全市集镇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1%以上。

攻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鄂州还在制度层面破题,探索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2016年,鄂州启动生态价值工程改革试点,编制全市域土地、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负债表,开展区际横向生态补偿,并把自然资源资产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范围,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2018年,鄂州市生态价值工程改革案例成功入围改革开放40周年40个优秀改革案例。两年后,“生态价值核算和生态补偿”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写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成为全国推荐首批11个经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之一。

民生之变——“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据介绍,鄂州建市之初只有“两条路”。最繁华的建设街是城市生活主街,长度不过1500米;武昌大道自西向东分布着众多重工业企业,是城市的经济“主动脉”。

近年来,鄂州主城区基础设施投入数百亿元,建设项目500余个,凤凰大桥、鄂州市客运中心等新地标拔地而起。回应民声诉求,522个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图为鄂州市民中心。新华网发

上世纪90年代初,鄂州首次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万人冒雨誓师。2020年11月10日,鄂州成功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回顾30年创文长跑,为民惠民的宗旨贯穿始终。拆除一堵围墙、加装一部电梯、新增一处公园,创文带来的点滴变化无不是对民生诉求的有力回应。

40年来,鄂州市民生支出逐年上升,占财政支出比例80%。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档立卡4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2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去年,鄂州市人均GDP居湖北省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万元。

9月27日晚,“回望建市路 奋进新征程·花湖机场之夜”大型歌舞音乐会震撼上演,鄂州近万市民到场观看,一同感受“潮涌大江”“春满鄂州”“逐梦苍穹”三个篇章带来的城市发展辉煌巨变。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城市发展的逻辑起点。40年来,鄂州始终将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摆在优先位置,将一张张“民生清单”悉心描绘成“幸福账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鄂州   鄂州市   湖北省   江滩   新华网   长江   账单   湖北   城乡   民生   生态   幸福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