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难翻,得以平反昭雪的原因是什么?

杨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因情节跌宕起伏,数次被搬上戏剧舞台,至今家喻户晓,

故事背后的案件原型,在晚清也是备受瞩目的四大奇案之一。

此案由于历经七审七决成为“铁案”,却离奇得以翻案,这过程中多方博弈,一时成为大清王朝的焦点,

为何一桩普通的刑事案件,惊动了两宫太后、两任皇帝,卷入了朝廷与地方诸多官员?

又为何历时三年之久反复审查?


案发浙江余杭县

时间回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初九

这一天,在豆腐店做帮工的葛品连,突然感觉头晕目眩、浑身虚弱很不舒服,掌柜见状就让他回家休息。

葛品连在回家路上就开始恶心呕吐,或许他认为这是没有吃早饭的缘故,还在一家糕点店买了份粉团垫垫肚子,谁知刚到家门口,他又开始呕吐,其妻毕秀姑见状慌忙扶他到楼上卧床休息,期间葛品连还是不停地呕吐,并且感觉自己很冷。

正因为身体发冷,葛品连认为自己得了流火病(风热感冒),就叫妻子买来桂圆和东洋参煎成汤药服下了,然而喝了这药后,葛品连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口吐白沫,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不好。

毕秀姑的继父喻敬天赶回家中,请了大夫来看病,但葛品连的病情依然不见起色,就这么硬撑到了十月初十下午,竟两腿一蹬咽气了

得知儿子的死讯,葛品连的母亲沈喻氏哭得死去活来,她怎么也不敢相信生龙活虎的儿子突然死了,还是在亲友们的搀扶下勉强开始料理葛品连的后事。

然而,次日晚上却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葛品连尸体的口、 鼻内竟有血水流出

本就不愿相信儿子会突然去世的沈喻氏,见后立刻怀疑葛品连是中毒致死,众亲友也认为其死因可疑,

于是次日一早,沈喻氏在地保王林的陪伴下, 向余杭县衙递交了要求验尸的呈词。

时任余杭县知县叫刘锡彤,籍贯天津,六十九岁,这是他第二次来余杭当县令,人命关天刘锡彤自然不敢疏忽,开堂审问一番后,决定亲自带着仵作沈祥及门丁沈彩泉去勘验葛品连的尸体,

就在这时,当地有个叫陈竹山的乡绅,刚巧来县衙为刘锡彤诊病,当他听说葛品连死得不明不白后,立即就把他听闻的一桩风流事“羊吃白菜”绘声绘色地讲给了刘锡彤。


什么是“羊吃白菜”?

这就要说起葛品连貌美如花的妻子毕秀姑了。

毕秀姑,乳名叫阿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在余杭县毕家堂村,幼年时父亲毕承祥早死,只剩下母亲毕王氏与她相依为命,她8岁时,母亲带着这个拖油瓶女儿改嫁给了在县城当粮差的喻敬天为妻,此后改称“喻王氏”。

喻敬天并不是很喜欢这个继女,因此当媒婆冯许氏来为葛品连上门提亲时,毫不犹豫同意了这桩婚事。

葛品连,乳名叫小大,家中原本经营一家豆腐店,不过其父葛奉来病故后,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其母后来改嫁给了在县城做木工的沈体仁,此后改称“沈喻氏”,而葛品连也被继父沈体仁推荐到县城一家豆腐店做帮工。

葛品连与喻家是邻居,他早就对容貌姣好的毕秀姑暗生情愫,于是同治十年(1872年)其母沈喻氏为儿子聘娶了毕秀姑为妻。

由于葛品连没有住房, 所以二人的婚礼是在喻家举办,小两口也暂住在了喻家。但喻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房屋无多,小两口住进来后更显拥挤局促,因此葛品连夫妇打算在外面租房居住。

葛品连的继父沈体仁,因在澄清巷口西首的杨乃武家盖房子时当过监工,得知杨家有空房对外出租,遂与妻子沈喻氏商议后,最终以每月八百文的价格为葛品连夫妇租下了杨家的一间房屋,

由此, 葛品连夫妇住进了杨家

房东杨乃武,余杭县当地乡绅,由于杨家世代以种桑养蚕为业,家境算得上小康,因其兄长三岁早夭,其父杨朴堂过世后杨乃武继承了家业,此外杨乃武读书十分勤奋,二十多岁即考取了秀才,街坊乡邻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杨二先生”。

葛品连夫妇搬进杨家后,两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由于葛品连半夜就要开始起床做豆腐,所以经常住在店里,杨乃武的妻子杨詹氏见状便经常邀请毕秀姑与他们一起吃饭,

无论是杨詹氏还是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对这个聪明伶俐小娘子都很喜欢,一起吃饭时更是说笑不停,而杨乃武得知毕秀姑对读书有了兴趣后,也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教她读书写字,没成想这一幕竟在后来成了别人的谈资

一切起因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杨詹氏因难产去世了,

杨乃武成了鳏夫而毕秀姑仍不避嫌地与杨乃武同桌吃饭,秉烛夜读,这在观念守旧的清朝末期,难免会惹人非议。

再加上葛品连经常夜不归宿,其人身材矮小酷似“武大郎”,而毕秀姑却生得白净姣好,平时又素爱绿褂白裙,被人们称为“小白菜”“豆腐西施”,

因而不久就流传出了“羊吃白菜”的传言,即说羊(杨乃武)与白菜(毕秀姑)有奸情。

葛品连听到传闻恼羞成怒,由于并未找到实证,只好悻悻地带着小白菜搬出了杨家,暂住进了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

此后葛品连夫妇与杨乃武一家再无来往,

既然两家断绝了关系,谣言总该会平静了,可随着葛品连突然暴死,街坊邻居又暗暗嚼起舌根,都说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毒死了葛品连。


这一年八月,杨乃武赴省城参加同治癸酉科乡试,考取了浙江乡试第一百零四名举人,他也是当年余杭县唯一一名举人,一时之间名声大噪、风光无限,杨乃武虽没有机会踏上仕途,但他的前途显然一片光明,

却不料乐极生悲, 他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会惹上一桩杀身命案


罪魁祸首——余杭知县刘锡彤

或许是出于嫉妒心理,又或许是早有宿怨,总之秀才出身的陈竹山得知沈喻氏要求验尸后,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闻,添油加醋地讲给了县令刘锡彤。

刘锡彤听闻此言心中暗喜,立即派出衙役去到街坊调查,果真得到佐证,由是生出要把新科举人杨乃武拖进此案中的险恶心理。

问题来了:刘锡彤这个知县大人,为何要置杨乃武于死地呢?

原来杨乃武除了经营祖业,还有份糊口的营生——为平民百姓代写状子,也就是“讼师”

此前因官绅勾结欺压百姓,杨乃武数次为百姓打抱不平,甚至还将所遇不公之事编成打油诗讽刺,他也因此得罪了当地的官吏,其中最让刘锡彤恨得咬牙切齿的一件事是“淋尖踢斛”。

什么是“淋尖踢斛”

就是百姓来交粮在县衙称重时,有这么一条潜规则:县吏们要踢上三脚,让粮米溢出来,这溢出来的粮米最终会被县吏们瓜分。

这要是在很久很久之前,百姓们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可大清王朝自雍正帝在世时,就已明文规定取消“淋尖踢斛”这个陋规,浙江省府也早就通告全省,溢米均由粮户自行扫取,偏偏余杭县的官吏压根就没把法规放在眼里,继续恶习不改。

杨乃武见状很是气愤,于是一纸诉状将何春芳等贪官污吏,统统状告给了知县刘锡彤,但他哪里知道,何春芳如此胆大妄为,完全仗着身后有刘锡彤撑腰,刘锡彤岂会拆自己搭起来的台子?

结果自然是杨乃武没能胜诉,不仅如此,他还被何春芳等人反咬一口,说他鼓动百姓抗粮不交,与官府做对还中饱私囊........

最后败诉的杨乃武,被衙役们驱逐出了公堂,

杨乃虎越想越悲愤,当夜便写了一副对联“大清双王法, 浙省两抚台”贴到了县衙门口,由此种下了祸根。

因此,当沈喻氏来到县衙叫冤、陈竹山又讲杨乃武的风流传闻后, 余杭知县刘锡彤心下大喜, 他认为公报私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现场勘验

带着这份窃喜,刘锡彤立刻带着仵作沈祥及门丁沈彩泉,来到葛家停尸现场进行尸检。

仵作沈祥验仔细检查了葛品连的尸身,见他面呈淡青色,口鼻内确实有淡血水流出,此外身上还起了十余个大泡。

见此情形,沈祥便有了基本判断,葛品连应当不是死于砒霜,因为没有七窍迸血、遍身起小泡的状况

但接下来,沈祥顿时陷入了疑惑中,他拿银针刺探尸身喉部后,银针竟显青黑色,擦之不去, 这一点来看,又像是砒霜中毒

一旁的门丁沈彩泉看出沈祥的异样,于是问他:葛品连到底是怎么死的?沈祥想了想,回答说可能是生烟土中毒致死


沈彩泉一听,当即反对说葛品连不可能是生烟土中毒,因为服食生烟土的人都是自吃自杀,与葛品连生前情况不符,一口咬定这是砒毒致死。

听闻此后,沈祥不同意,二人就在验尸现场吵了起来,重点是他们谁都没想起来,试毒的银针根本就没用皂角水擦洗过,

最后,沈祥草率地作出葛品连是服毒身死的结论。

县令刘锡彤看见这份含糊的仵作验尸结果后,顺水推舟认定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毒死了葛品连, 从而炮制出一起轰动朝野的冤案!


屈打成招

葛品连的妻子小白菜被押到大堂审问,

十指被夹,惨受“烧红铁丝刺乳, 锡龙滚水浇背”的酷刑(《申报》),

这种严刑逼供下,小白菜不得不按照刘锡彤的意思,“招供”她与杨乃武因奸情害死了丈夫葛品连。

有了小白菜的这份供词,刘锡彤欣喜若狂地立刻命人将杨乃武拘押归案!

起初,因杨乃武是新科举人,按照清朝的律法不能用刑,刘锡彤就呈报杭州知府陈鲁,要求革去杨乃武的举人身份,按照流程,陈鲁还要呈报给上级浙江巡抚杨昌溶,再由杨昌溶呈报清廷,但还没等同治皇帝的御批下达,早就急不可耐的刘锡彤在审问杨乃武时已经对他动用了大刑!

对这子虚乌有的罪名,就算被审讯数次,杨乃武也不肯承认,刘锡彤见状,只好再次提审小白菜,小白菜看见刑具已瑟瑟发抖,不敢改口,于是这位昏庸的知县大人,认为案情已明,还将验尸、审问记录呈报给了上级陈鲁。

与此同时,同治皇帝的御批下达,杨乃武、小白菜二人又被押解到杭州府进行二审

素来看不起读书人的陈鲁,主观认定杨乃武平日里就爱寻衅滋事包揽讼词,故杨乃武一到杭州府,即遭受了跪钉板、 跪火砖、上夹棍、 吊天平架等残酷的刑罚!

几番酷刑下,杨乃武最终承受不住,终于“供述”出自己与小白菜通奸并用砒霜毒死葛品连。

至于砒霜的来源,杨乃武只能被迫编造自己是从仓前镇“爱仁堂” 药铺“钱宝生” 处以毒鼠为名购得。


陈鲁大喜,认为此案已结,遂在判决杨乃武斩立决、小白菜凌迟后,将此案上报给了浙江臬司。

浙江臬司蒯贺荪接案后,一开始还觉得此案可疑,同是举人出身的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新科举人会为了区区一介妇人抛弃前程、赔上性命,毕竟杨乃武中举,意味着他前途无量,

因此,蒯贺荪又亲自审讯了两次杨乃武和小白菜,

怎知二人早已被严刑折磨得丧失了信心,面对蒯贺荪的审问、想到经历黑暗的一幕又一幕,

二人只想速死,不想再为了翻案遭受皮肉之苦,因此蒯贺荪得到的还是与之前一样的“口供”,

蒯贺荪又找来余杭知县刘锡彤、杭州知府陈鲁,了解审问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

但恨不得早早结案的二人,怎么肯承认屈打成招的事实,皆信誓旦旦地表示此案铁证如山, 绝无冤屈。

蒯皋司见此, 也只能叹息这新科举人实在糊涂,最终按照程序将案件上报给了浙江巡抚杨昌溶。

碍于杨乃武此前新科举人的身份,

原本杨昌溶还派出候补知县郑锡滓到余杭县微服私访,哪知这位郑锡滓竟利用此事跑到刘锡彤的家里大吃大喝,甚至收了刘锡彤的贿赂,压根就没去杨乃武招供的药铺调查,就连所谓的药铺伙计“钱宝生”(实名钱坦),也是乡绅陈竹山找来,他被一番威胁后只能被迫承认的确卖过砒霜给杨乃武,

酒足饭饱的郑锡滓回到杭州后,一口咬定经他调查此案的确“无冤无滥”

杨昌溶见此,认为此案证据确凿,最终完成了此案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上报朝廷,刑部回文下达方可对杨乃武和小白菜执行死刑。


到了这个时候, 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几乎没有翻案的可能了。

但此案最终还是迎来了大反转!


铁案难翻


就在官僚们等待刑部回文期间,

狱中心灰意冷的杨乃武,最终在胞姐杨菊贞的苦苦哀劝下,写了一份申诉状,

此状由续弦妻子詹彩凤(杨詹氏的胞妹)带到杭州城各衙门申诉,申诉无果后,不愿放弃弟弟的杨菊贞决定自己带着状纸上京去告御状!

首次告御状,杨菊贞求助无门碰了一鼻子灰,身上的钱财也花了个精华,幸好得到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资助,回到家乡后她不愿放弃,遂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带着弟妹詹彩凤再次进京上告。

这一次,她们在胡雪岩的帮助下,找到了在刑部任职的浙江籍官员夏同善

本着同乡情分,夏同善为她们指点了一条“明路”,即让她们走访三十多位浙江籍官员,并向步军统领衙门、 刑部、 都察院投递了冤状,

与此同时,夏同善也没敷衍了事,他当即将此案反馈给了刑部右侍郎翁同龢

翁同龢看过诉状后悲愤不已,遂写了份奏书上报给慈禧、慈安两宫太后。

慈禧有所动容,下了一道谕旨点名要浙江巡抚杨昌溶重新审理

杨昌溶不敢懈怠,硬着头皮找来湖州知府锡光、绍兴知府龚嘉俊、 富阳知县许嘉德、 黄岩知县陈宝善四人共同审理此案,

当时的上海《申报》也抓住热点紧跟报道,顿时此案不仅轰动了江南,也轰动了大清王朝上下。

碍于舆论影响以及慈禧太后的威严,此次重审过程所有官员都没敢动刑,故杨乃武与小白菜都推翻了原来的“供词”,哭诉自己是被屈打成招,

杨乃武和小白菜眼看就要沉冤昭雪,不幸的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同治皇帝驾崩了!

故此案一再拖延无法结案,

于是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上奏,怀疑杨昌溶等人是徇顾私情、故意拖延,朝廷就改派由浙江学政胡瑞澜复审此案,

杨乃武和小白菜万万没想到,刚刚看见的希望再次破灭,

这位钦差大人,手段远比之前的刘知县等人还要残暴,胡瑞澜没日没夜对二人进行轮番拷打逼问,杨乃武的两腿被夹折,小白菜的十指拶脱,酷刑折磨下,二人不得不再次认罪

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初三日,胡瑞澜将结案陈词上奏给两宫皇太后及光绪皇帝,一口咬定此案没有冤情,拟按原审判定罪。


至此, 杨乃武知道自己再难翻案,绝望中给自己写了一道挽联“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学台充邢台,乃武归天”,讽刺胡瑞澜这个草菅人命的糊涂官

但在上海《申报》公布了胡瑞澜的终审报告后,浙江的举人、生员们愤怒了,以杨乃武好友汪树屏、吴以同、 吴玉琨为首的30余人联名控告,此案七审七决却都是严刑逼供、 屈打成招,他们强烈要求朝廷提京彻审,昭示天下,

与此同时,十八名浙江籍京官也联名请求由刑部直接审理此案,

翁同龢、 夏同善及张家骧等人也不断在两宫皇太后前说话, 强调“此案如不平反, 浙江将无一人肯读书上进矣”

此时正是光绪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际,慈禧欲立威信,更是恼怒于区区一桩案子,审理官员竟敢阳奉阴违,遂下谕令由刑部直接审理此案。

刑部接手后,在提审杨乃武、小白菜以及证人进京的过程中,有官员发现葛品连的尸检结论有疑点,索性连着葛品连的棺材一同带到了京城

光绪二年(1876年)十二月初九,刑部尚书桑春荣带着堂官、司官、仵作、差役40余人,以及杨乃武、小白菜二人,来到北京海会寺公开验尸,

众目睽睽下,葛品连的死因终于大白天下:因病致死。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杨乃武和小白菜确系冤枉!

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六日, 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平反谕旨: 本案主犯杨乃武与葛毕氏(小白菜)俱无罪开释。但葛毕氏因与杨乃武同桌共食、诵经读诗,不守妇道,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与葛毕氏虽无通奸,但同食教经,不知避嫌,杖一百,被革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

罪魁祸首余杭知县刘锡彤,因“因误识尸毒, 刑逼葛毕氏、杨乃武”被判流放黑龙江,不久刘锡彤即死在黑龙江;

对于涉案的杭州知府陈鲁、浙江巡抚杨昌溶、蒯贺荪(已死免议)、宁波知府边葆城、 嘉兴知县罗子森, 候补知县顾德恒、龚世潼、 郑锡滓,及钦差大臣胡瑞澜等官员,分别判处流刑、革职、查办等,这些人罪有应得。

《申报》对涉案部分官员处理决定的报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案风息后不久,已被革职的浙江巡抚杨昌溶不仅复官,还被提拔为闽浙总督——封疆大吏,这着实有些讽刺了!


无论如何,这个前后延续了三年多的晚清冤案终于尘埃落定,杨乃武与小白菜最终平反昭雪。

案件虽已经过去百十来年,但此案中很多细节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假如杨乃武不是举人身份,此案最终会翻案成功吗?



杨乃武得以平反昭雪的原因?

不难发现,此案的第一被告本是葛品连的妻子小白菜,但在审理过程中,第一被告竟渐渐发展为杨乃武,即使杨乃武是“共犯”,但小白菜却被不断淡化,此后更是已成为附加角色,原因何在?

很明显,是杨家一直在努力推动冤案的平反,从而促使杨乃武成为了本案的焦点

不得不说,如果不是杨乃武,小白菜早已是地下一缕冤魂了。

我们来看,正因为杨乃武家境小康,其胞姐、妻子才有上京告御状的一个财力支撑,但即便在这种还算殷实的经济基础上, 杨家为了营救杨乃武,也最终闹得个倾家荡产, 家徒四壁的结局,

这种情形下,贫苦出身的小白菜自然没有能力为自己洗冤,那么当时像小白菜这样的人,是否也是有冤不能伸呢?

对当时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告御状绝不是想告就告,这是一条崎岖艰辛而又遥不可及的道路,经济就是摆在前面的第一大难题。

再说杨乃武的身份——新科举人,这意味着他远比普通百姓拥有一定的特权,

如果不是有这一层身份,想来此案也不会如此反复审了又审,审案官员的迟疑、程序的复杂都为杨乃武赢得了更多的鸣冤时间,

此外,杨乃武平日里兼写诉状,可见他对大清律法的熟稔程度,而其家人上诉过程也完全是按照先地方、后赴京这一流程,

假如杨家直接上京告状,怕是此案不仅得不到翻案的机会,杨乃武也会落下越诉的印记,从而失去一些官员对他的同情,倾向于认定他是“刁民奸讼”。

我想,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杨乃武身后的浙江士绅!

汪树屏,此人与杨乃武乃是同科同榜举人,当时恰好在京担任内阁中书,其堂兄汪树堂时任刑部员外郎,其祖父又曾做过内阁大学士,这种家世背景自然会成为杨乃武翻案的关键人物;

夏同善,翰林院编修、原兼署刑部右侍郎,夏缙川的堂兄。此人不仅握有不小的权力,还是光绪帝师,重要的是,他的人际关系网中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刑部右侍郎翁同龢。

吴以同,此人虽然没什么官职,但他常在庆余堂做西席,可见杨家能够得到庆余堂老板胡雪岩的资助,很大程度上是赖于此人。

拿这三个人来说,他们身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力量不可低估,这种社会资源当然是像小白菜这样的普通百姓可望不可及的,

所以杨乃武能够翻案,看似偶然,但实际上离不开很多必然因素,以上皆是其中几种。

当然还有一点,18位浙籍京官为什么要会非常积极地帮助杨乃武申冤呢?

姑且不说其中离不开一些人脉因素,

但是这些浸染官场多年的浙籍京官,也远非出于同情之心就会挺身而出,毕竟但凡他们主张重审,难免会得罪审案的一批官员,贸然置身其中无疑是一种非常冒险的举动

他们为何会如此义无返顾呢?

终其原因,即是“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当年的《申报》对这关键因素可谓一针见血:地方绅士打抱不平, 胆敢与大宪为敌, 呈上驳诘之词, 非受冤者为士林同类, 恐亦无有此一番大出力

也就是说,无论是浙籍京官还是浙江士绅,他们不惜代价为杨乃武伸冤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浙江读书人的声誉,他们必须力保集体声望没有污点,在一个读书人被视为道德典范和社会标杆的时代,声誉一旦遭到损坏,后果可想而知。

诚如夏同善在上奏中所述:此案如不究明实情, 浙江将无一人读书上进。

相比之下, 小白菜这个孤立无助的平民百姓,只能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攻击,想要伸冤根本是痴人说梦了。


杨乃武、 小白菜的余生


杨乃武出狱那年,年仅37岁,遭此横祸仕途尽堵、遍体鳞伤,他回到余杭县后已经家徒四壁,好在尚能经营杨家祖业,此后杨乃武便一心研究蚕桑养殖,多年后竟培育出孵化率高、 抗病率强、 结茧层厚、 色泽光亮的蚕种,命名为“凤参牡丹杨乃武记”在江浙一带很受蚕农喜爱。

民国三年(1914年), 杨乃武因患疮疽不治身死,享年74岁,葬于余杭镇西北舟枕乡安山村附近。


小白菜,出狱时年仅25岁,由于冤情昭雪她仍被定罪“不守妇道” ,生母、婆母都不愿接她回家,新任知县要她重新嫁人,她也不肯,最终被迫流落到余杭县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为尼,成为慈云老尼姑的徒弟, 法名“慧宝” 。

此庵里没有香火,她即以养猪、养鸡度日,闲来无事读一读书卷,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圆寂,享年76岁。

杨乃武去世时,小白菜曾去送葬,也在自己临死之际留下过一份遗言,称自己害了杨乃武,今生今世无法报答, 只有来世再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小白菜   光绪   仵作   平反昭雪   刑部   冤案   同治   知县   举人   晚清   此案   浙江   官员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