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身上取出32块弹片,从不提双堆集,临终遗言:土木不及一粟

胡琏:国民党战将的传奇一生胡琏,国民党的一位上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经历了北伐、军阀混战等多个战场,亲历了石牌要塞和淮海战场的战斗。金门岛曾经是他建功立业的地方,却也成了他伤心的回忆。胡琏一生追随蒋介石,经历了数不清的征战,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非常值得关注。

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比同僚们略高一筹,他被赞赏有张灵甫的“悍”,但没有张灵甫的“骄”;他的忠诚程度不亚于黄百韬,但他的谋略却更胜一筹。他指挥的18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之一,被称为“吃人部队”。在国民党军中,有“二胡”——胡宗南和胡琏,前者被称为“西北王”,后者被称为“金门王”,但在军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国民党军史对胡琏的评价是12个字:“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胡琏出生在陕西华县一个贫寒农家,家境贫寒。华县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胡琏的家乡素以剪纸和皮戏闻名,民间文化深厚,同时也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故乡。胡琏的父亲胡景彦务农为生,闲暇时做雇工,帮人料理农活来维持生计。胡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村里的私塾里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1925年,胡琏参加了关中地区的毕业会试,名列前茅,同学们从此称呼他为“子奇”。胡琏的老师预言他前途无量,并希望胡家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他。然而,胡琏的家境贫寒,无力供他继续求学。胡琏一直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他不愿做教书先生,也不愿做生意,更不愿做一个曲意逢迎的奴仆。最终,他决定投身军队。幸运的是,正好有机会加入冯玉祥的部队,胡琏迅速报名参军,在国民二军冯子明部任文书。

不久之后,他收到了亲戚在广州的来信,劝他南下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寻找出路。胡琏的家境贫困,无法支付旅费,但他的结发妻子吴秀娃卖掉了自己的嫁妆,并卖掉了娘家的青苗,筹集了旅费。胡琏于1925年9月来到广州,成为黄埔四期的学员。他的一些同学如谢晋元、张灵甫、唐天际、袁国平、刘志丹、伍中豪等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毕业后,胡琏直接参加了北伐战争。胡琏所在的部队在北伐战争后被遣散,胡琏无处可去。

他听说他的陕西老乡兼校友关麟征成为团长,便前往蚌埠投奔。关麟征非常看重胡琏,任命他为连长。后来,关麟征所在的团并入陈诚的第11师,胡琏成为陈诚“土木系”的一员。胡琏表现出色,陈诚对他的指挥能力赞赏有加,并提拔他为营长。陈诚升任第18军军长后,想把胡琏调到第14师任营长。胡琏找到陈诚痛哭,表达了对第11师的感情。陈诚被胡琏的真诚和义气所感动,从此更加信任他,把他当作心腹。

虽然胡琏没有调到第14师,但他与14师的曾粤汉团长(后来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的妹妹曾文瑜相识并结婚。曾文瑜受过现代教育,擅长交际,与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关系密切,这或许也是胡琏后来成功的一个原因。胡琏喜欢赌博,一晚上输赢几十万大洋,却不见他皱眉一下。他花钱大手大脚,一顿饭就能花掉几百大洋,挥金如土。即使在晚年的台湾,他仍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

胡琏是一个统兵之才,深知一个将领的能力取决于手下的能力,因此他极力拉拢那些勇猛的人才,给予他们高官厚禄。因此,他的部队敢打硬仗,也懂得如何打硬仗。第11师是陈诚起家的基础,是陈诚的命根子。第11师隶属于第18军,将“十一”二字合而为“土”,“十八”二字合而为“木”。11师正好有一个土木工程兵营,因此这个部队被称为“土木系”。

第18军和第11师涌现出许多名将,胡琏是这个军队的八大金刚之一,这个部队也成为国民党的五大王牌之一。1931年至1934年,胡琏随陈诚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围剿”,在1933年8月,他升任第11师第66团团长。1935年起,胡琏又随罗卓英在浙西南继续进攻红军,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损失。胡琏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芜,他被称为杀人狂魔,这样的称号实在是名副其实。

1937年初,淞沪会战爆发后,胡琏所在的第11师第66团被调往上海参加战斗。胡琏的团奉命守卫上海北部的罗店地区,日军以罗店为突破口,派飞机轰炸、大炮轰击66团的阵地,还施放烟幕弹,并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胡琏组织敢死队,使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同时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日军的前进通道。有时,他还组织部队主动出击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以杀伤敌人。有时,他的连队一昼夜内打退敌人十几次的进攻,顽强地坚守阵地。

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第67师步兵第119旅旅长。次年,胡琏随部队在苏南继续游击战,对敌人造成了重大打击。他的部队所到之处,一片荒芜。1938年,胡琏率部前往湖南,参加了第一次湘北会战,并担任第18军第11师副师长(师长为方靖)。1940年,胡琏参加了枣宜会战。1940年5月21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占领襄阳后,经过宜城、南漳,直逼宜昌。第11师奉命从长沙驰援湖北当阳。

5月底,11师在当阳西北的九山子高地上与日军展开激战,双方争夺不休。胡琏亲自率领第31团增援,同时派出另一支小部队抄击敌人后路,敌人担心被包围,慌忙撤退。方靖和胡琏在当阳与日军激战了一周,对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随后,他们撤至大峡口、风洞河等地继续与日军作战。淞沪会战胜利后,胡琏转战南北,立下了不少战功,但在鲁东南战场上,他败给了名将粟裕,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退守金门后,胡琏每天朝着大陆方向眺望,眼神充满了无限的伤感。1977年6月22日,胡琏去世,临终前留下了一句遗言:“土木不及一粟啊”。这句话代表了他内心深处对双堆集和粟裕的遗憾。几天后,金门岛上,一架美式战斗机降落在军用机场,一个中年男人手捧一个盒子走下舷梯。

此时,机场旁一排排士兵已经列队等待多时,他们的目光一直在搜索来自台湾的天空,这应该是一个晴朗的拂晓,海上的红日正要升起,无疑,这是一幅美丽诱人的景象。然而,没有人关注这景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中年男人手中的盒子上。军乐声响起,低沉而悲壮,伴着海风呜呜作响。红日一跃而出,整个海面都被红霞染红。

领头的军官向盒子敬了一个军礼,高喊:“欢迎胡司令归来!”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震云霄,整个岛屿也仿佛在颤动。“予尸化灰,海葬大小金门间,魂依莒光楼”。这是胡琏的遗嘱。当盒子打开,飞灰飘落大海时,一位名将的传奇故事终于落下了帷幕。胡琏自从被解职后就开始著书立说,留下了很多历史资料。然而,他在临终前的遗言,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他对陈诚的部队和粟裕的成就感到无比的自卑和遗憾。

胡琏带着这个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70岁。回顾胡琏的一生,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被赞誉为国民党的王牌将领之一。然而,他的一生并非完美无缺。他在战争中取得了许多胜利,但也有战败的时候。他对自己的部队和对手粟裕的遗憾,让人不禁思考,一个将领的成功究竟应该如何衡量?在我看来,胡琏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许多胜利,但他对自己的部队和对手的过分看重,导致了他对自己的遗憾。

一个将领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指挥能力和战绩,还取决于他对部队的培养和对手的赏识。胡琏在这方面并不完善,这也是他一生中的遗憾之一。总的来说,胡琏的一生是充满荣耀和遗憾的。他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绩备受赞赏。然而,他对自己的部队和对手的不够看重,导致了他内心的痛苦和遗憾。我们应该从他的故事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注重培养和赏识身边的人才,以及珍惜每一次机会。

最后,我想问读者一个问题,你对胡琏的评价是什么?他的一生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北伐战争   华县   当阳   金门   弹片   遗言   日军   将领   临终   土木   国民党   部队   敌人   遗憾   身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