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苏联宫廷政变: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如何把赫鲁晓夫赶下台?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在一个遥远的年代,苏联的政治舞台上上演了一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政变。赫鲁晓夫,这位曾经威震一时的领袖,在那个时刻,他却意识到了自己孤立无援。曾经的同志,曾经的亲信,居然背叛了他。这一切始于斯大林的逝世,政治版图的变革,命运的轮回,成就了这个戏剧性的时刻。



跳到故事的开始,时间回溯到1953年。斯大林的离世留下了政治的真空,也埋下了若干个野心的种子。那时,赫鲁晓夫站在了权力的门槛前,马林科夫也想要一探究竟。于是,一场政治角逐拉开了序幕。但在这个时刻,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贝利亚,实际掌握着苏联的权力。而他却成了马林科夫的眼中钉,赫鲁晓夫的致命伤。



时光快进到1955年,马林科夫退去,赫鲁晓夫登上了权力的颠峰。然而,勃列日涅夫的野心也在悄然膨胀。曾经赫鲁晓夫的得力助手,他日后却成了赫鲁晓夫的对手。赫鲁晓夫对他的看法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他看到了勃列日涅夫身上的软弱和容易左右的特质。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勃列日涅夫渐渐嗅到了权力的诱惑。他不满于被赫鲁晓夫所压制,也觉得自己有能力执掌更重要的事务。然而,赫鲁晓夫对他不断的否定,让他的壮志难酬之情愈发强烈。勃列日涅夫开始策划政变,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伴,组成了“反赫联盟”。



时间来到1964年的春天,政变计划正式实施。勃列日涅夫用了半年的时间争取支持,其中就包括曾经辅助赫鲁晓夫的朱可夫。他们联手将赫鲁晓夫逼上了悬崖。在政变的关键时刻,赫鲁晓夫曾对计划有所疑虑,但他的信心戛然而止。政变爆发的那一刻,他深感悲凉,也感叹于命运的弄人。



接下来的会议中,赫鲁晓夫试图辩解自己,但遭到了无情的指责。他痛哭流涕,试图挽回,但一切无济于事。在政治舞台上,他黯然下台,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这之后,他被长期监视,陷入落寞。1971年,赫鲁晓夫在悲苦中离世,他曾是那个在克里姆林宫崛起的政治巨人,如今却逐渐被人们遗忘。



最终,人们不解地猜想,赫鲁晓夫为何没有能力抵抗勃列日涅夫的政变?这其中,赫鲁晓夫自身的执政风格不可忽视。他犯了几个致命错误,不仅忘恩负义,做事激进草率,更是盲目自信。这些导致了他的孤立,也让他不得不接受政治命运的宣判。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赫鲁晓夫   苏联   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   宫廷政变   勃列日涅夫   平庸   权力   本文   命运   时刻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