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明清时期移民钩沉

有人说历史上的张家口是一个“移民城市”,此话到底符不符合历史实际,值得探讨。

明朝初年,今张家口地区为了使蒙古骑兵沿途抢掠不到粮草,以减少其对明朝边境的侵扰,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将宣府地域的所有百姓迁移到居庸关内,颁发“毁村清野”令,使今张家口一带成为荒无人烟之地。所有城堡村落全都废弃,只派少数士兵驻守,由此蒙古骑兵沿途抢掠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物品。

至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政府才又开始在此地设置卫所,如宣府前卫、左卫、右卫,万全左卫、右卫,怀安卫等军事卫所,这些卫所的士兵来自各地。当时的卫所驻军军人,大都拖家带口,安家落户到新设置的卫所;一边守卫疆土,一面屯田,生活供给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这些卫所的军户,就是明朝初年张家口的第一批移民,他们在张家口地域常年打拼,人口不断繁衍,为今张家口地域的繁荣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与此同时,基于此地大片的荒凉之地,明朝统治者开始向今张家口地区大批移民,许多人是经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到这里的。查阅张家口各县地名志,从中可以看出今张家口地区的许多村庄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之后;现存的一些村庄的村名,依然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如宣化县一个名叫崞村的地方,这个村的先民就来自山西省忻州的以前称崞县的原平县。这些自明代就来到今张家口地域的移民,是张家口地区的第二批移民;他们人数众多,在张家口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筑堡建村,世代繁衍……

清军入主中原后,对塞北边防重地张家口十分重视,顺治元年(1644年)于张家口长城添设了大境门,顺治三年派满洲八旗兵驻防张家口,管理大小境门;先后在张家口建筑了上东营、下东营,作为满洲八旗兵的驻地。驻防满洲八旗士兵以此处“满城”为基地,繁衍生息,人口逐步增多。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兵转为张家口居民,至民国初年,张家口的满族人数有万人之多。

清乾隆年间,也曾调蒙古八旗兵驻防张家口,建筑了蒙古营。之后又在张家口设置察哈尔都统衙门;张家口及长城之外生活着大量察哈尔八旗兵。民国初年,这些蒙古士兵也逐步转变为当地居民,也成为长期居住在张家口地区的特别的移民。

有清一代,随着张库大道的形成与繁荣,许许多多的晋商来到张家口经商,张家口成为晋商创业基地,这些晋商以张家口为基地,向蒙古地区与俄国运销茶叶等生活日用品;山西商人成为移民张家口的主体,他们以雄厚的财力与精明的经营头脑,为张家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为张家口带来了晋风晋韵,如山西梆子的盛行,张家口成为晋剧的第二故乡,面食的普及等,多是这种移民现象的生动体现。

张库大道是一条双向交流的贸易运输线路,不但有大量内地人进入蒙古地区;同时也有大量蒙古人,进入张家口开展贸易活动,其中有些人长期居住张家口,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移民。这些长期居住张家口的蒙古族人,给张家口带来了浓郁的草原风情,深刻影响着张家口人的生活习惯,如张家口人喜食牛羊肉、涮羊肉等,就深深打上了蒙古族人生活印记。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给张家口带来了近代文明,张家口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一批北京、天津具有专业技术和雄厚资本的人员先后来到张家口,在张家口建设工厂,修建市场街区,促成了张家口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数虽然不多,但对张家口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韩祥瑞

编辑:帆帆

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张家口   察哈尔   满洲   移民   东营   明朝   蒙古   钩沉   明清   地域   士兵   时期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