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账号现他人车票,加速包贵过票价,平台抢票靠谱吗

中秋国庆长假将至,公众出行需求激增。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27日至10月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亿人次,9月29日为客流最高峰。而“抢票难”话题也随之频频登上热搜,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到底有没有用?在第三方平台抢票是否安全?部分网友对平台的售票服务产生疑问。

比票价还贵的加速包

到底有没有用?

假期临近,一些旅客还在为没有抢到火车票而发愁。除了通过12306平台进行候补外,选择在第三方平台抢票的旅客也不在少数:“光速抢票”“全能抢票”“专人抢票”等命名上极具吸引力的购票“加速包”,再配上页面上各种抢票成功率增加的宣传语,让人很难不动心。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记者以D2385车次(广州东站至深圳北站)为例进行实测。12306平台显示该车次二等座票价为83元。在某第三方平台的购票页面上,消费者搜索车次时便可同时选择加价15元的“专人抢票”或加价25元的“全能抢票”服务。据平台描述,“专人抢票”指专人为用户在线下进行抢票,“全能抢票”则在“专人抢票”基础上再增加“极速抢票特权”,保障用户可享受一次订单加速权益,提高抢票成功率。此外,即便是黄金周,平台依然提供抢购指定座位服务,消费者加价6-10元不等,便可选择抢购靠窗或靠过道位置的车票。

选定加速服务和位置并付款后,消费者还可在订单页面继续购买助力包,进一步加快抢票速度。从高速、极速、光速到VIP速度,助力包售价分别在10元到60元不等。不难看出,若消费者把该平台的各类额外付费项目全部“拉满”,最多可达95元,已经超过票价本身。

某第三方平台上,消费者可选不同档次的抢票服务。

费用不少的加速服务能否帮助消费者成功抢到车票?社交平台上不乏网友吐槽多次购买加速包仍未能购到心仪车票。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也指出,现在没有任何一家第三方购票平台敢保证自己完全能抢票成功。相关的软件经营者只是笼统表示用户交钱越多,相应抢票服务抢到的概率越高。

9月19日,“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发文强调,铁路12306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也不可能给第三方平台所谓的“优先购票权”。

对上述声明,有第三方购票平台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解释,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的是火车票“代购”服务,而非“优先购票”服务。消费者购买的火车票助力包产品,实际是平台针对有迫切出行意愿的客人提供多线路余票监控、自动候补下单、监控到余票后自动占位并联系用户确认出行方案等智能购票服务。不同价格档位的产品对应平台投入不同资源的服务,消费者可按实际需求自行选购。

尽管如此,南都记者留意到,12306近年采取了多项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对第三方“代抢票”服务的限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12306技术部主任单杏花曾向媒体表示,由于抢票软件的使用会降低其他手动查询用户的速度,进而导致系统延迟,为了保障用户权益,12306已经屏蔽了多个抢票软件的渠道。

另据天眼查APP显示,12306关联公司中铁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曾于2021年11月申请“一种防止自动抢票方法及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专利,该专利于2022年1月公布。摘要显示,该发明方法通过可伸缩矢量图像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混淆SVG命令的购票申请方法和基于字符推理的行为验证方法,来提升自动化抢票难度。

个人车票出现在他人账号内,

第三方抢票安全吗?

“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还表示,第三方平台在旅客朋友购票过程中会保留用户信息,不仅有附加费、加速包、捆绑销售服务等陷阱,还可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监测也发现,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反映,自己的12306账号内出现陌生人身份信息,甚至收到陌生人的购票订单提醒,怀疑账号被他人盗用。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反映12306账号内出现陌生人身份信息。

9月25日,南都记者以旅客身份在某第三方平台进行实测。当提交已无余票车次的抢票订单后,该平台在订单页面下方提示可使用“多账号抢票”服务,通过亲友助力的形式免费提速抢票。按照操作指引,南都记者向他人分享了一个助力链接,对方点击该链接并同意助力后,其12306账号自动绑定了南都记者的身份信息。

测试结果还显示,若购票者把链接发送到社交群聊里,或是购票者把链接发给好友,好友又转发给其他人参与助力,陌生助力者都会得到购票者的实名信息。

据该平台的《多账号抢票规则》,其服务逻辑或是把购票者的订单信息共享到参与助力者的12306账号,通过多个账号同时购票来实现抢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该平台规则描述,购票者的车票实际上是通过助力者的12306账号来购买。因此,助力者不仅掌握了购票者身份和订单信息,还可自行对车票发起改签、退款等操作,无需经过购票者本人同意。南都记者也留意到,在社交平台上,已有网友出于担心个人数据安全、资金安全等原因,自行在其12306账号内对非本人车票发起退款。

某第三方平台的《多账号抢票规则》显示,该服务将把购票者的姓名、身份证件信息、行程信息等将共享给邀请的好友;好友将知悉购票者的订单信息和行程信息。

有网友对这类助力抢票服务表示质疑:如此做法存在隐私泄露以及票务作废的风险,关键是平台对于这些风险,仅在宣传文案中以“乘客信息和订单信息会添加到您的账号中”“建议您在邀请好友帮抢前慎重选择”简单带过。而且平台还在规则中称“因您邀请的好友自行改签、退票等操作所导致的一切纠纷和损失本公司概不承担责任。”

对此,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罗爱萍律师认为,平台上述条款属于免除其责任的与购票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履行提示义务。参照相关要求,“合理的方式”即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以常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

罗爱萍律师还提醒,助力者获得购票者个人信息后,可能存在再次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考虑到个体保护个人信息的力量微不足道,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督和指导。

9月25日,南都记者就上述问题向该第三方平台发去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应。

两种方式提高购票成功率

不依赖第三方平台的话,旅客有哪些办法可以提高购票成功率?“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推荐了两种购票方式。

方法一为“候补购票”。官方信息显示,铁路12306候补购票功能候补兑现成功率达到75%以上。旅客可通过提报多个“日期、车次、席别”组合的候补订单,延长候补兑现时间,增加候补成功率。

按照候补购票功能使用规则,每位用户可提交2个候补订单,每个订单中可添加发到站相同的2个相邻乘车日期,每个乘车日期可添加5个不同“车次+席别”的组合需求,每个候补订单最多可添加9位乘车人。换言之,旅客最多可同时在12306平台候补20个车次。

方法二为“中转换乘”。如果无法买到直达车票,旅客可通过中转换乘、分段乘车的方式满足出行需求。铁路12306将根据旅客出行需求和余票情况,智能推荐有余票的中转换乘方案,供旅客选择。

据介绍,为方便旅客中转换乘,铁路部门目前已在100个主要车站设立了站内中转换乘便捷通道,安排车站工作人员做好引导服务,旅客无需出站即可进入候车室候车,有效缩短了中转换乘时间。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采写:李伟锋 谢小清

资料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天眼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车票   账号   平台   车次   助力   成功率   旅客   票价   订单   消费者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