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秦始皇(八)暴政虐民

秦始皇打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他定下的规矩,有些甚至影响后世两千多年。所以,不少史书尊其为“祖龙”、“千古一帝”。然而,这样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怎么就成了万人唾骂的暴君?他苦心经营的强大帝国又为何仅仅维持了十五年就“二世而亡”了?

秦始皇

原因很多,主要不外乎以下几个:

其一,严刑苛法。秦国自孝公起奉行法家治国,大事小情都要“缘法而治”。秦始皇统治时期更是“事皆决于法”,法律严苛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有一条“弃灰于道者黥”,所谓“黥”就是往脸上刺字涂墨。乱扔垃圾这种小事,批评教育或者罚点钱都能接受,直接往人家脸上刺青,确实太狠了点儿。

史书记载秦代致人伤残的肉刑有黥、劓、剕、宫等几十种,杀人的方式更是花样繁多——枭首、弃市、剖腹、腰斩、车裂、囊扑(将人装在袋子中打死)、凿颠(凿开脑袋)、坑、烹……想想都惨无人道。而且动辄就是“连坐”、“诛九族”,一人犯罪祸及全家,甚至四邻都跟着遭殃。《汉书》记载:“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大街上有一半儿都是刑满释放人员!正因如此,刘邦入关后废除秦法与老百姓“约法三章”,立刻得到了关中父老的拥护。

其二,税赋繁重。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就实行重税制度,统一后不但没有减免,反而增加了苛捐杂税。

秦朝的赋税形式主要有田租、口赋和杂赋。

田租按照土地面积征收,种不种是你的事儿,十分之一的租子敢不交试试?地主们千方百计把田租转嫁给佃农,最后倒霉的还是“黔首”。口赋就是人头税,这种税不分男女老幼,有一个算一个,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后世的董仲舒感叹:“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至于杂赋就没法细说了,想收钱就随便立个名目呗。折腾下来,老百姓家里除了给祖宗上供时烧的纸钱外也就没啥了。

其三,穷兵黩武。据统计,秦灭六国期间出动部队将近二百万人次。单单灭楚一战就征调了六十万大军,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上战场。当时秦国总人口也不过五百来万,能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简直无法想象。当然留在后方的也不容易——“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玩命儿干活吧!

统一不久,为了防范关东六国贵族们死灰复燃,秦始皇下诏将散落民间的兵器全部收缴,运到咸阳集中销毁,铸成十二架钟鐻、十二尊大铜人,“立于宫门,坐高三丈”,每件都重达千石。东方六国的遗老遗少们再想造反就得上山折树枝,下河摸石头去了。后来,他又把六国宗室豪强十二万户迁到咸阳,都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规规矩矩过日子吧。

老百姓都以为从此以后就该偃旗息鼓了,秦始皇却不肯让自己的百万雄兵闲着。毕竟天下之大,想打仗还怕找不到对手吗?

秦朝疆域广大,东抵大海,西至临洮,南达越南境内,北据阴山南麓。然而秦始皇却不肯就此罢手,他的理想是“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有人的地方就得他说了算!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王翦灭楚之后顺势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人,在那里设置了会稽郡。这次作战不过是序曲,之后秦国又陆续征服了今天温州一带的东瓯和福建的闽越,设置了闽中郡。

秦始皇二十八年,大将屠雎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进攻居住在两广地区的南越、雒越和西瓯,这一次遭到了当地人的顽强抵抗。越人运用游击战术与屠雎的大军周旋三载。秦军远离本土,粮草军需的转运发生严重困难,局面十分被动。为了解决后勤供应问题,秦始皇任命监御史禄为总工程师开凿了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的运河——号称“三楚两粤之咽喉”的灵渠(今广西境内)。

灵渠通航后,战略物资得以迅速送往前线,越人从此陷入困境,被迫遁入崇山峻岭之中。

眼看着胜利在望,身为主将的屠雎却轻敌冒进,途中遭遇偷袭血染沙场,号称战无不胜的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真是一场空前的惨败。秦始皇暴跳如雷,命令任嚣前赴后继,最终以血的代价征服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个郡。考虑到越人时降时叛,秦始皇逼迫五十多万百姓从内地往那里迁徙。

如果说南征百越是秦始皇头脑发热,北伐匈奴却属事出有因。

匈奴骑兵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史书大多认为他们与夏人同一祖先,后世学者多认为他们属于突厥种。商周之际,这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被中原人称为“猃狁”、“荤粥”,他们最初生活在南至阴山、北抵贝加尔湖的广大区域,凭借高超的骑射本领,频繁南下与中原发生战争,搞得中原人“不遑启居”。

战国时期中原力量分散,匈奴人仗着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肆无忌惮地劫掠与之相邻的燕、赵、秦等国。诸侯们忙于兼并无暇北顾,尽管燕将秦开、赵将李牧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还是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守势——修建长城。

趁着秦始皇平定六国之际,匈奴人再次南下,占据了战略要地“河南”——河套以南地区。此举对大秦帝都的安全着实构成了严重威胁。

蒙恬

秦始皇第四次出巡途中,燕人卢生献上符箓:“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岂能坐以待毙?他派遣大将蒙恬将三十万大军一举夺回河套地区,击退匈奴七百余里,打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不敢弯弓而报怨”。为了巩固胜利成果,秦始皇安排蒙恬长期戍守北方,并以燕、赵、秦等国原有的长城为基础,修建了被后世称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

秦代长城西起临洮(甘肃岷县),东至朝鲜境内的博川,全长一万多里。据记载服劳役者多达四十余万,有去无回者难以数计。流传后世的一首民谣是这么说的:“生男慎勿举,生女宜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支柱。”

传说有一位名叫范喜良的小伙儿,新婚第三天就被抓了壮丁去北方修长城,从此杳无音信。妻子孟姜带着为他缝制的冬衣,跋山涉水来到长城脚下,才知道丈夫早已劳累而死,连尸骨都找不到了。她痛哭三天三夜,哭倒了八百里长城,终于露出了丈夫范喜良的尸首。后人特地在山海关修建了孟姜女庙以纪念这位感天动地的烈女。

其四,不恤民力。秦始皇一边忙着打仗,一边也没忘了享受人生。从韩国开始,每灭掉一国,他就要在咸阳仿造它的王宫,还从当地掳掠大批美女安置其中。据《史记》记载,咸阳周边的宫殿多达二百七十余座。这些宫殿用阁道连接起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秦始皇躲在里面藏猫猫儿,任何人不得泄露他的行踪,违者处死。

除了六国宫殿群,还有咸阳宫、极庙以及阿旁宫等一系列重点工程。

咸阳宫“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前人形容其犹如天帝之居所。它是秦始皇举行仪式庆典的地方,在所有的宫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极庙最初名为长信宫,因为它与“天极”遥相对应,秦始皇将它改名极庙,成为秦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

阿旁宫是后起之秀,直到秦亡都没能竣工。相传建造阿房宫的木材都是千里迢迢从巴蜀之地转运而来,杜牧感叹道:“蜀山兀,阿房出。”只可惜这么宏伟的工程只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除了兴建宫殿苑囿,秦始皇还有一项爱好——修坟。他从十三岁登上王位即着手修建郦山陵,到死都没修完,还得胡亥二世接着张罗。

骊山陵有多辉煌?根据太史公的说法,墓中不但修建了宫殿楼阁,还用水银高仿了天空的星辰日月,地上的江河大海。至于里面总共堆放了多少宝贝,当时就没有人能说得清了。为了提防胡八一之流的盗墓贼,墓室里设置了各种机关暗器,盗墓者一不留神就有万箭穿身之虞。秦始皇下葬之际,胡亥二世唯恐工匠们泄密,一声令下把他们全部关在墓中给他爹陪葬了。

司马迁记载的这些目前为止还没人亲眼得见,不过单单1974年在骊山陵东侧发掘的兵马俑就够得上“世界奇迹”了。其实兵马俑不过是皇陵的外围陪葬罢了!

转回头来替大秦帝国算笔帐。史料记载,秦朝总人口大约在两千万人左右,修阿房宫、郦山陵七十万人,修长城四十万人,北方戍边防御匈奴三十万人,南方戍边镇压百越五十万人,仅这几项就占了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还都是壮劳力。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个“瓮牖绳枢之子”陈涉振臂一呼,“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大秦帝国转眼间灰飞烟灭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临洮   阿房宫   秦国   田租   暴政   秦朝   长城   帝国   匈奴   后世   宫殿   闲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