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30年!诺奖为何越来越“迟到”

编译 | 徐锐


近日,2023年诺贝尔奖揭晓。能够获得这项最负盛名的奖项,无疑是对获奖者最大的认可。


然而一项研究发现,这种“认可”的到来似乎越来越迟了——几乎一半的获奖者从做出有价值的发现到获奖,要等待20多年。


200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图片来源:Pascal Le Segretain/Getty



分析显示,过去60年中,从研究成果发表到获奖的平均时间几乎翻了一番。


在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三大奖项中,化学奖的“诺贝尔时滞”最长,过去10年中平均为30年。而生理学或医学奖最短,但也达到了26年。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诺贝尔奖不就是姗姗来迟的奖项吗?


但事实上,根据诺贝尔奖设立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遗嘱,该奖项应授予上一年中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研究者。然而,这种情况只发生过几次。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计算社会科学家Santo Fortunato曾在2014年发表了一份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所有获奖者的分析报告,发现研究成果发表与获奖时间间隔一直在缓慢增加,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间隔的增速远超早期。


Fortunato指出,20世纪上半叶,30多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常见,但现在这却是闻所未闻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诺贝尔奖的滞后期越来越长?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家Yian Yin看来,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科学突破的总数每年都在增加,一些研究像“睡美人”,重要性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后才被意识到。


此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能够改变所在领域范式的颠覆性研究或发现有所减少,使得诺贝尔奖委员会只能关注过去的研究成果。对这一原因,Fortunato较为认同,因为在他看来,真正引人注目的突破出现时,往往很快就会得到认可。比如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体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从开发出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到获奖仅隔了8年时间。


Fortunato指出,如果获奖间隔继续拉长,一些杰出科学家很可能会因为禁止追授奖项的规定而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因此,人们应该重新考虑禁止追授奖项的规定的合理性,使更多人的研究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2-01418-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普朗克   印第安纳   诺贝尔奖   诺贝尔   获奖者   美国   研究成果   间隔   奖项   科学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