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八年乡试顺天、山西考生,为何借河南、陕西的贡院考试?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演了科举史上罕见的一幕。这一年顺天乡试的考生破天荒地集中到河南贡院进行考试;山西考生则集中到陕西贡院考试。

顺天、山西本来都是有贡院的,从顺治朝开始各省考生都在本省贡院赴试,从来没有出现过跨省赶考的情况。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其实这是御史无意间看到的一个高考历史题,据说在这道题上丢分的考生还不少,御史借着这个机会,就来与诸位聊一聊背后的真实原因。

根子出在八国联军上

光绪二十六年,按照干支纪年法这一年是庚子年,慈禧太后乾纲独断向诸列强宣战。

慈禧太后固然有许多毛病,但她不是一个没有头脑的统治者,她之所以向列强宣战,有着明里和暗里的各种原因,具体的御史这里就不细说了。

慈禧宣战显然是一件十分不明智的举动,从而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反扑,京师沦陷,义和团运动也随之被剿灭,一大批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大臣,也在庚子国变中沦为炮灰。

说到底,义和团运动才是朝廷与列强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而了解晚清历史的朋友应该清楚,义和团运动主要集中在北方,且对列强构成威胁的主要还是顺天、直隶、山西这三个地区。

是时,清廷国力虚弱,军队不堪一战,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一路向西逃到西安避难。当然,皇室出逃有一个高雅的叫法称“狩”,当年咸丰逃离北京至热河叫“北狩”,这一次慈禧逃往西安叫“西狩”。

慈禧在逃跑的路上发出上谕,让庆亲王奕劻与大学士李鸿章主持和议,并于次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不知各位有没有看过《辛丑条约》的全文,整个条约主内容有十二款,还有十九款条约附件。

其中附件第八款明确规定,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

本日奕劻、李鸿章具奏,各国议定,滋事地方停止文武考试各五年一折,据称顺天、太原地方乡试,仍应停止;其单开山西省之太原府、忻州、太谷县、大同府、汾州府、孝义县、曲沃县、大宁县、河津县、岳阳县、朔平府、文水县、寿阳县、平阳府、长子县、高平县、泽州府、隰州、蒲县、绛州、归化城、绥远城;河南省之南阳府、光州;

又,浙江省之衢州府;直隶省之北京、顺天府、保定府、永清县、天津府、顺德府、望都县、获鹿县、新安县、通州、武邑县、景州、滦平县;东三省之盛京、甲子厂、连山、徐庆街、北林子、呼兰城;陕西省之宁羌州;湖南省之衡州府等地方,均应停止文武考试五年。著各该省督抚、学政,遵照办理,出示晓谕。钦此。

这一款是列强为了惩戒义和团闹得最凶的省份,希望以停止科举的方式来震慑天下士子。

我们知道,乡试正常是三年举行一次,列强要求清廷停止乡试五年,这是因为自条约签订是在1901年,第二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加上下一科,刚好是五年。

条约执行的并不到位

停止个别省份的乡试,是一件十分敏感的政治事件,事关国本,有清一代,只有雍正朝因文字狱而停开浙江乡试,就因为这,雍正皇帝被后人骂得够呛。

在乡试这个环节上,还没有哪个皇帝敢做文章,慈禧自然也不敢。《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于1902年初回銮,回京之后就有礼部大臣上奏请示顺天、山西之乡试安排。

很显然,礼部在明知条约限制的情况下,依然在暗中积极准备。慈禧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旨意让礼部便宜行事。这也看出,慈禧内心也不希望停科。

但是公然举行乡试,违背契约精神,各国列强势必会以毁约再次向清廷发难。为此总理衙门与各国使节频频交涉,最终达成协议,两家各退一步,顺天、山西乡试可以举行,但不能在本省。这样,既不耽误两省士子应考,列强面子上也过得去。

实际上,列强的内部也不团结,他们发动战争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攫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辛丑条约》的签订,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额赔款还取得了更多的在华特权。

至于限制乡试这一条,本来就是条约附件,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他们的心思和朝廷一样,也不愿意得罪读书人,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落得一个好人做。

1902年壬寅科乡试,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举行的一次乡试,三年后即光绪三十一年,清廷下达旨意废除了科举制度。但是作为国人,我们仍然要铭记这段历史耻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光绪   乡试   贡院   义和团运动   山西   士子   清廷   列强   陕西   河南   条约   慈禧   考生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