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以智取胜,以少胜多,击败法军,保卫祖国领土完整之战

1884年8 月5日、6日,法舰侵犯台湾基隆。在法舰的猛烈炮轰下,基隆炮台和火药库全部被击毁,清军守卫战士伤亡十分严重。在前沿阵地上督战的刘铭传意识到此时此刻基隆炮台已无法防守,就下令守军暂时撤退到山后,以避敌炮。法军将领利比士见清军撤退,就下令达拉克上尉和马丁中校率陆战队四五百人,在炮舰掩护下由基隆东部登陆,占领了东侧高地。午后,法军命令水雷部队破坏占领区的所有清军炮台。利比士见战事顺利,得意洋洋,连忙向孤拔和法国政府发出出师大捷的喜讯。

军事形势的发展显然对刘铭传不利,但他并未惊慌,而是思虑如何出奇制胜,挫败法国侵略者的凶锋。刘铭传首先想到的是切断法寇的能源供给。

刘铭传将军像

还在刘铭传下令清军撤退到后山的时候,他就下令杨洪彪将基隆八个煤矿机器拆除下来移到后山,用水浸没煤井,并将厂房及 1.5 万余吨的储煤焚毁,使法军不能够在基隆煤矿补充能源,从而削弱法方的战斗力量。同时,刘铭传为了使我军出奇制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下,他采取“激将法”,调动战士们的作战积极性,然后以“诱敌深入,两路夹攻”的战术在基隆城的后山上击败法军,迫使他们狼狈撤退。

1884 年 10 月,法国偷袭福州马尾军港得逞后,又转回台湾,同时猛攻基隆和沪尾两地。侵略军兵分两路,同时进攻,是欲占两地还是另有所图?

法国舰队进攻台湾岛

刘铭传经过缜密分析得出:法军是佯攻基隆,实攻沪尾。因为基隆自从遭到法军第一次攻击后,为绝敌军图谋,刘铭传不仅将基隆煤矿的采煤机器设备和所存储煤炭或藏匿,或焚毁,而且还凭险扼守,处处设防;并在城内疏散精壮,基隆几乎是空城一座。但是沪尾离台湾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台北府近,而且地势平坦,水路可达。可见沪尾这一地理位置对保卫全台的重要性。

就在敌我双方相持之际,刘铭传连续接到从沪尾方面发来的三次告急书。告急书称:法舰 5 艘直犯沪尾口门,敌炮如雨,新筑炮台全被击毁。守将孙开华、刘朝祜等督令张邦才发炮还击,虽击中法方德斯丹号巡洋舰,但清军阵亡 10 余人,张邦才也身负重伤,情况极为危险。

刘铭传接到告急书后,心情较为沉重。法军两边同时进攻,使他左右难顾。他思前想后,苦苦思虑,最后权衡利弊,决心冒斧钺之诛的危险,实施他最后的“撤基援沪”的战略政策。即放弃基隆,援助沪尾,固守台北府城,确保全台大局。刘铭传的这种战略转移的思想,来源于对敌我双方客观形势的正确估量。一是他对法军战略特点的分析。在他看来,法军远隔重洋,战线拉得太长,战争物资供应不足,法军在台湾生活难以适应,如水土不服、地理交通不熟、语言不通等。因此,刘铭传得出结论:法军的战争策略是迅速占领沪尾,速战速决。所以针对法军的战略特点,只要我军集中人力物力,齐心协力,坚持下去,断绝法军的粮食供给,煤炭能源供应,使其既无煤炭,又无粮饷,这样法军不攻自破的滚开是迟早的事。

刘铭传将军率清军保卫台湾

法军船坚炮利,武器装先进,火炮攻击占绝对优势,我军只有跳出近海作战,暂时抛开沿海一州一邑无关紧要的地区,避开船炮,引诱敌人进入陆地作战,深挖壕沟,隔山坚守,以劳敌师。隔山使得大炮难以移动,使火炮失去效能,登岸则坚船无用武之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军擅长短兵促击,熟悉地势、士民兵商勇跃参战等有利条件。二是他对基隆、沪尾、台北府城地势的分析。基隆凭临海滨,前无任何障碍,便利敌炮优势的发挥。但城后重山叠峰,有险峻的狮球岭诸峰,可以扎兵扼守。基隆距离台北府城较远,而沪尾台脆兵单距离台北府城只有 30 里,沿途毫无屏障,军械粮饷又全在台北府城。因此,沪尾失,台北危;台北失,全台即不保。根据上述分析,刘铭传当机立断,迅速作出决定:撤出基隆,驰援沪尾。面对刘铭传这一重大的战略转移的决定,有些将士不理解,他的老部下章高允首先跪下哭谏,要求坚守基隆,一时军心紊乱,为了顾全大局,刘铭传断然颁布军令:不舍基隆,台北难保,违者斩。

果然,孤拔率部轻取基隆后,立即挥师猛扑沪尾,刘铭传率军迎战,他先用老弱残卒于海滨与法军交战,用计迷惑敌人。法军以为刘铭传已兵穷粮尽,见清军逃跑,即挥兵穷追不舍。追至数里,忽见道旁伏兵四起。埋伏在四处的清军从各自的壕沟里冲杀出来。法军凭借精良的刀枪抵挡,一度使冲杀出来的清军受阻。

正当清军进攻受阻,伤亡严重之时,一群披头散发、赤身裸体的“天神”兵突然从草丛中射出密集枪弹。法军面对这群人鬼难辨的“天神”兵,吓得鬼哭狼嚎,四处逃散,溃败之势不可收拾。原来这群“天神”兵正是前面提到过的犁园戏子张阿火组织的一支 500 精英队伍。在沪尾战斗中这支“天神”兵掩藏在山坡草丛中,个个赤身裸体,披头散发,嚼槟榔,吐红沫,一等敌军来临,他们就以右脚作支撑枪架,翘起左脚,以脚趾扣动板机,250 支枪齐发,弹无虚发,法寇死亡惨重,惊慌而逃,法军以为真的遇到了天神。这支民间“天神”兵为配合清军正规军作战,发挥了很大作用。

这次战斗自上午 9 时杀到下午 1 时,清军阵亡哨兵 3 名,死伤兵勇 100余人。法军被斩首 25 名,被击毙士兵 300 余人,俘虏 14 人,七八十人因溃逃抢上舢舨而溺水死亡。法舰为掩护败兵溃退,盲目开炮,击沉自己小轮船一艘,并遗下格林炮 1 门,清军大获全胜。

沪尾大捷不仅使台湾军民膺服刘铭传“撤基援沪”的战略,而且使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受到沉重打击。参与此次战斗的法军哀叹道:这次失败,使全舰队的官兵为之丧气。因为事前大家都欢喜地认为这次行动不过是一种军事的散步游戏,一枪也不用放的。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法军以为我基隆、沪尾两地兵力不足,机械不精,法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夺取并占领它。但是,就在这种敌强我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刘铭传以“智”取胜,扬长避短,用我军的优势攻击敌方的弱点,使法军大量精锐船炮无用武之地,终于取得了沪尾战斗的胜利。沪尾战斗的大胜,打破了外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刘铭传这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在中法战争中,以自己的才智和胆量,顾全大局,英勇奋战,保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沪尾战役之后,法军昔日狂妄不可一世的骄气被普遍的沮丧取而代之。法国远东军舰队经基隆、沪尾战役失败后,深知刘铭传驻守台湾岛是一块吞不下去的硬骨头,难以攻取,又深恐清廷增援台湾,对己更为不利,即在 1884年 10 月 20 日由孤拔发表封锁台湾所有海口的宣言。法国这种海盗般的行径,虽然使台湾蒙受严重的影响,造成文报不通,接济阻绝,互市停息,物价飞涨,但它只能说明法国军队的虚弱,因为自此以后,法军再也不敢登陆作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府城   炮台   基隆   台北   侵略者   作战   法国   台湾   天神   祖国   战略   刘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