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 明英宗连夜记住功臣的名单,注定成为历史的笑柄

前言

灯火通明的紫禁城,宫女太监来来往往忙碌着。这一夜,一场残酷的政变悄然发生,也无声无息地改变了一个王朝的气数。这就是发生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夺门之变。

这场驳杂剧变,不仅标志着朱祁镇夺回帝位,也预示着明朝文臣集团的分崩离析。自此,文臣的心境已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再有当年竭心为国的热忱,取而代之的是明哲保身的算计。夺门之变,的确彻底冷了文臣的心。

朱祁镇复辟的轻易与尴尬

19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其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宪宗。然而,朱祁镇好大喜功,轻信奸佞,先后打败了两个重要贤臣宁远伯汪直和御史大夫陈献章,导致朝野群情汹汹,士气低落。两年后,朱祁镇便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朱祁钰,自己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执掌大权。

在位期间,朱祁钰政事乏能,朝政日非。六年后,朱祁镇决心复辟。当时正值成化十四年农历十月,朱祁镇以巡狩为名进京,并秘密串联内廷宦官制造混乱,又指使心腹大学士李贤等人在各门设置棍棒武士,准备劫持皇帝。

十月十五这天,朱祁镇进宫觐见,李贤等人便按计划在宫门制造混乱,软禁年仅十岁的朱祁钰。朱祁镇趁机进入乾清宫,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复位。整个夺门过程出人意料的顺利,一夜之间就夺回了帝位。


但谁也没想到,朱祁镇复辟之后,并未废黜朱祁钰的皇帝之位。母后郑氏坚持两个儿子都是皇帝,不能废一个立一个。于是明朝出现了一个诡异的局面:宫中同时存在两个皇帝,朱祁镇称“上皇”,朱祁钰称“下皇”。

此事的荒唐可见一斑,当时不少大臣都暗自摇头,认为此举助长了弟弟朱祁钰日后造反的想法。夺门之变固然占了先机,但朱祁镇的轻敌和疏忽,也埋下了后患。

朱祁镇杀于谦的残忍与不义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对达成复辟的臣子极尽恩遇。但对于当初支持朱祁钰、保卫北京的文臣,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残忍一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杀害重臣于谦。于谦是成化年间的名臣,夺门之变时率领手下武官坚守北京城,保证了政变的顺利。之后他又积极劝说宫中太监拥戴朱祁镇的儿子朱厚照为太子。可一心报复的朱祁镇完全忘恩负义,反而诬陷于谦“谋立亲王”,枉法处死。

“于公无辜,我为国丧一忠良也。”李贤临刑前劝谏朱祁镇,希望他能宽恕于谦,但最终于谦还是在警铃声中被杀。于谦临死前高呼:“我无罪!”这声炮响般的呐喊,深深烙印在在场文臣的心里。

之后,朱祁镇又连续诛杀了左都御史杨信、右副都御史毛纪等人。血腥的政治清洗让文臣无不胆战心惊,纷纷闭门不出,生怕遭殃。


文臣们为明廷出生入死多年,没想到却栽在了主君手里。朱祁镇这番杀人如麻的残暴手段,无疑是背信弃义之举,也造成了他与文臣之间的决裂。

文臣的明哲保身与结党营私

自此之后,文臣的内心世界和行事作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选择明哲保身,有的则结党营私。再也看不到当年那种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的气概。

到了弘治年间,朝中大多数文臣都变得老谋深算。如张璁便巧言进谗,终成传奇的权臣。嘉靖时,一干文臣更是专注写作,陪皇帝赋诗作画,以文会友。对朝政冷眼旁观,顾全自身要紧。


而到了明末天启、崇祯年间,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党争更是如火如荼。文臣结党营私,你争我夺,把政治当作玩弄在鼓掌之间。再也无人顾及这危在旦夕的王朝大业,只想着自保而已。

文臣心性的变迁,道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理想主义的烈火,在权力的践踏下黯然消亡。文臣的内心,早已死去。

结语

权力的轮回无常,文臣的际遇也随之起伏。曾几何时,他们当政论道,视死如生;转眼之间,又明哲保身,结党营私。

夺门之变无疑是这一转折的重要分水岭。朱祁镇残暴的复辟手段,让文臣再也无法忘记权力的冷酷无情。


然则存亡备在顷刻,文臣心死社稷何以为继?历史轮回,悲喜交加,唯有天道酬勤,黎民苍生,方得存亡存知。

小的拙笔难尽事理轶事,还望主人多多指教。文章中若有不妥之处,也请您不吝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结党营私   明朝   成化   王朝   帝位   明哲保身   朝政   笑柄   御史   存亡   功臣   皇帝   名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