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谋反,李世民到底杀不杀?七品小吏插一句嘴,被连升三级

前言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子,刚出生时,襁褓中的他就被封为恒山王,备受父皇宠爱。

李世民登基后,更是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8岁时便册立他为太子,聘请天下名师栽培。李世民还亲自为儿子选定良师李纲,教导他读书习文。

李纲老者腿脚不便,每次上朝都需要年幼的太子搀扶着他慢慢走上台阶。李承乾对老师的屈尊谦逊,让朝中大臣们称赞不已。太子从不嫌弃李纲的身体虚弱,总是耐心地搀扶他,脸上露出孺慕之情。

李世民看到儿子如此孝顺老师,心里十分欣慰。他相信太子日后必当成为一个仁厚之主,将来定能超越自己。李世民甚至隐隐有些忌惮起儿子的才能,但又不自觉地感到自豪。

一、太子金玉,父帝寄予厚望

12岁那年,李世民下旨让太子每天“宜令听讼”,培养他日后的政治能力。李承乾确也聪慧过人,一次李世民让太子策划治国之策,他便洋洋洒洒写下三页策论,深得李世民赞赏。

“治国之策,先教民休养生息,使百姓丰衣足食。然后选贤进士,严以治官,使吏治清明。再修水利,筑仓廪,以备荒歉......”李承乾的策论虽然简单,却已经具备了一个明君的风范。

李世民看后对太子刮目相看,笑言:“我儿超过我也不远了,朕得到一位贤明的继承人,心里十分欣慰。”

终日累积国事,李世民最开心的就是和儿子一起下棋读书,看着太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太子虽然聪明,但体质偏弱,偶有疾病,李世民更是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召来道士作法祈福,对儿子无微不至。

朝野上下都看好这个聪明孝顺的太子,誉为“金玉满堂”。李世民也十分欣慰,认定李承乾就是唐朝的未来。

二、性情大变,太子渐生叛逆

好景不长,长孙皇后早逝后,东宫的气氛也随之一变。李承乾性情大变,整日与宦官饮酒作乐,再也不见从前的谦和见识。

有一乐人称心,深得太子宠幸,两人关系甚密。称心无所不用其极迎合太子,终日陪他饮酒作乐。太子也对称心言听计从,将他放在心尖尖上。

李世民对此十分担忧。他多次派心腹到东宫探听太子近况,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勃然大怒。一个未来的君王,怎能整日沉溺酒色,和一个宦官厮混在一起!

李世民愤怒之余也深感失望。他本以为儿子会吸取教训改过自新,没想到太子已经堕落到这种地步。最后李世民忍痛下令,将称心赐死。

李承乾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对称心的感情远超常人,此刻只觉心如刀绞。夜深人静时,他一个人躲在屋里痛哭不已。

之后,太子在东宫为称心立下祠堂,时常去那里祭奠。此举进一步惹怒李世民,他命人将祠堂拆除,太子的行为已如背叛。

李世民急切让重臣魏征前去劝导太子,但李承乾已傲慢无礼,对魏征之言充耳不闻。他变得乖张跋扈,对谏言十分反感。

后来李世民又发现太子另结新欢,再度将他们赐死。太子心生怨恨,认为父皇刻意阻挠自己,置自己于死地。他甚至暗自发誓,一定要报这血海深仇。

太子称病不朝,对那些进谏的大臣也越发焦躁,设计陷害要置他们于死地。朝堂之上,废黜太子之声四起。李世民虽也烦恼,却还是不舍弃这个宠爱的儿子,对太子存有最后一丝希望。

三、兵变制造,谋反之心昭然

眼看父皇对自己日益失望,李承乾心中暗生一计。他注意到魏王李泰受父皇礼遇,生出威胁自己地位之虞。

李泰不仅得到父皇宠信,而且还受命编纂地理志书,让他的声望日益高涨。太子暗想,李泰定是要夺嫡做太子了。

于是他暗中勾结亲信,设下埋伏,企图暗杀李泰。但数次置人于死地均告失败,李泰像有九条命一样屡屡逃脱死劫。

这让李承乾心生惧怕,认定必须采取行动保住太子之位。他暗想,就算杀了李泰,以父皇对他的宠爱,还会原谅自己的。

心意已决,李承乾联合了几个心腹,准备发动兵变,直接攻入宫中,逼迫父皇传位。起初几个心腹对此犹豫不决,李承乾义正言辞地说服了他们。

“父皇已经不信任我了,这对我太不公平!以李泰的心术,迟早要置我于死地。我必须出此下策,为太子之位而战!”

李世民得知此事,心如刀割。他并未立即处置李承乾,而是软禁在宫中,想亲自与儿子谈谈。也许,自己还能感化太子回心转意。

朝堂上下哗然,都主张诛杀这个背叛君父的太子。李世民痛苦地说:“我终究舍不得杀他,他毕竟是我的骨肉。”

四、难为皇帝做父亲的选择

此时,一位叫来济的七品小吏见状上书言:“陛下为人君不失为慈父,为臣民不失为仁主,这就是仁政之本。”

李世民看后大为感动,终是下定决心,将李承乾流放边远之地,削为庶民。来济化解了皇帝的难题,受到提拔,升为中书舍人。

这对李世民而言,是难以做出的选择。作为皇帝,他理应严惩谋逆之人,哪怕是骨肉;但作为父亲,他又怎能狠下心来亲手杀子?

多年以后,提起这段往事,李世民还是悲从中来。他对来济说:“你让我保住了作为父亲的仁爱之心,我该感激你。要不是你那封上书,也许我就下定决心杀了太子。”

李世民始终无法完全释怀,他时常会想,太子的变故是自己没教导好的结果。

“或许我不该过于宠爱他,从小就该更严格要求他,他也就不会走上错误的道路。”李世民自责地说。

虽然最后没有杀太子,但这件事还是成为李世民心头一块巨石,终身难忘。

五、父子之情,君臣之义

李承乾的谋反,撕开了一个皇帝内心的伤口,这伤口终其一生无法完全弥合。

作为父亲,他对骨肉之情难以割舍;作为君主,他又责无旁贷。来济化解了李世民的难题,但他始终无法原谅儿子的背叛。

多年前,曾经期盼太子健康成长的李世民,如今唯有长叹。儿子走上错误的道路,是他作为父亲的失败。

李世民也思考着君主与子嗣的关系问题。或许他放任太子,导致太子生出谋逆之心;但若他严苛待子,日后登基的太子也必定报复。

如何平衡作为君主的严格和作为父亲的慈爱,成为困扰李世民的难题。也许永远没有正确答案,他只能在父亲和皇帝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

这件宫廷往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一面。它让我们看到,身份高贵的帝王,也无法摆脱人之常情。

结语

李承乾的谋反,成为唐太宗一生的心病。作为父亲,他对儿子充满愧疚;作为君主,他对太子又怀着失望。

千年以后,这段父子悲剧还在提醒着我们:世上最难的,还是做一个仁爱的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长孙   太子   小吏   东宫   心腹   称心   死地   君主   皇帝   儿子   父亲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