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见丨粉丝自述:我在“饭圈”这8年

无论是始于“颜值”,还是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亦或是终于人品,“粉”上一个偶像,往往是被其某一方面的优点所吸引。

回顾这8年“饭圈”经历,菲菲逐渐明白“活成偶像的样子,才是追星的最高境界,而怎么追,终究只是一种形式。”

菲菲,一位“95后”女孩,追星已有8年。

8年之前,在对某部戏的男三号“一见钟情”后,菲菲开始“入坑”。自此,她的人生就像打开了“魔盒”。

8年时光,菲菲从学生,成长为“都市白领”;而这位男演员也从当年的“糊咖”,成长为“顶流”。(注:“糊咖”指在娱乐圈中,相对不太出名、没有太多关注和资源的艺人。)

邂逅“饭圈”三种“粉”

数据粉、线下粉和富婆粉

当年,菲菲认识一个朋友,是名“追星老手”。当朋友询问“想不想去见他”时,菲菲没有丝毫犹豫就点头了。

在横店某剧组的外围,菲菲第一次亲眼见到这名男演员。虽然只是远远地看着,但兴奋与激动,已经“淹没”了她。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比屏幕里的他,还要帅?!更喜欢了,也迷上了这种线下“见面”的感觉。

——菲菲的“自述”

正是从这一次“见面”,菲菲开始进入“饭圈”。(注:“饭圈”,网络用语中指“粉丝圈子”。)

当时,菲菲还在南京读大学,“至少一个月,要去一次横店”。这种“见面”,给她带来了很强的情绪价值。

每次见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见一次打一次鸡血,见完后回来,会持续快乐一个月的样子。

等劲头过了,我就又要去见一面,然后再去,回来再快乐一个月。就是这种感觉,很像“精神鸦片”

——菲菲的“自述”

在“饭圈”人眼中,“追星”是有门槛的 —— 如果你都没有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在TA身上,算什么追星呢?

菲菲在“饭圈”追星的8年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粉丝”。按照追星的方式,菲菲把“粉丝”分为三类:“数据粉”“线下粉”“富婆粉”

数据粉

其中,“数据粉”,是指专注于在各类排行榜、数据指标上,为自己的偶像做数据的“粉丝”群体。这部分“粉丝”要投入最多的是时间和精力,当然偶尔还有金钱。

“数据粉”有组织,也有运行规则。比如,有专人整理各种追星攻略、定时发布任务提醒,遇到自认为对偶像不利的帖子,就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提出应该怎么应对的详细步骤。

“黑贴”汇总及“反黑”攻略

有些榜单,还需要用金钱做支撑。

比如,明星出的专辑、杂志、代言产品等销售榜单。因为,“粉丝”的购买力,就是验证明星是否有人气,也是其能否拿到更多资源的重要影响元素之一。

某明星杂志销售记录

线下粉

“线下粉”,是指以线下活动为主要应援方式的“粉丝”群体,如跑剧组、接机、参加线下活动应援等。菲菲选择的,就是这个方向

在“饭圈”,我算是幸运的。因为,我“入坑”时,这位男演员还是“糊咖”期。这个时期的限定福利就是,公司管得不严,运气好时,我可以走进片场,和自家偶像“面对面”聊天。

他没什么架子,临走时还一直叮嘱我们回去要注意安全,像个唠叨的邻家哥哥。

——菲菲的“自述”

虽然已经时隔8年,但菲菲回忆当时的情景,还是一脸幸福的样子。

如今,这位男演员已经跻身“顶流”。菲菲再想见,即使来到剧组,也只有等到这位男演员“上班”或“下班”的途中,短暂地看一眼。(注:在“饭圈”,“上班”或“下班”途中,是指明星从酒店或化妆场地、拍摄地,走出来到坐上保姆车的过程。)

富婆粉

“富婆粉”,则是指用大量金钱,购买最佳体验和独家专享资源的粉丝群体。

比如,不惜掷重金为明星刷销售额,或购买各类VIP票,近距离观看偶像;找“代拍”,根据个人需求,购买独家图片或视频,等等。

我觉得,这三类“粉丝”并不具有排他性,“跨界粉”也不少见。

“合格”的“粉丝”,会自愿奉献出时间、精力和金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毕竟,在“饭圈”,如果什么都不付出,叫什么“追星”呢?

——菲菲的“自述”

“无所不能”的“票务”

个人信息=商品?

在回忆“饭圈”的8年时,菲菲经常会提到一个称呼:票务。似乎,这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职业。

剧组的拍摄通告、明星的行程、各类活动的媒体席位、见面会演唱会的票……在“饭圈”,似乎就没有“票务”们,搞不到的东西。当然,这一切也都是“明码标价”的

为了帮自己“粉”的这位男演员,提高曝光量。菲菲在微博上,建立了专门的宣传账号,承担起后援会的工作,发布关于他的动态,以及自己在线下剧组或活动中,拍摄到的“路透”照、视频等。

当时,菲菲购买最多的就是剧组通告。因为有了这种通告,就可以知道自家偶像的日程安排

记得当时剧组通告的单日价格,是15元左右一天。还可以从“票务”手里,买包月或者包剧服务,也就是明星一个月或是某部剧期间的所有通告。

但是,这种包月或包剧服务,价格较高。我们“粉丝”会一起“拼单”,每人只需要花费个位数,也就是几块钱,就可以了解到明星的每日动态。

——菲菲的“自述”

“票务”销售的某剧组通告

菲菲说,只要愿意花钱,明星的航班号、高铁车次,甚至座位号都能拿到

比如,有些明星国内的航班、高铁信息,只需几十元即可购得。为了避免引来“麻烦”,“票务”们会把“敏感词”,转化为表情或缩写,比如,“hb”代表航班,“gt”代表高铁,“hz”代表护照。

“票务”朋友圈中的内容

与“票务”洽谈时的聊天截图

“票务”一般都是一个团队,领头人通常比较有资源,可以获得明星的各类信息,下面会招很多代理,由代理帮忙发布广告,来吸引“粉丝”来购买。

除非能加到“票务”头子,否则拿到的价格,都不知道经过几轮加价了。

——菲菲的“自述”

菲菲坦言,其实,这已经涉及到泄露个人隐私了。

“粉丝”们对于“票务”,往往是爱恨交加。因为,一方面,“票务”的存在,拓宽接触偶像的渠道;但另一方面,自家偶像的个人信息,被人贩卖,甚至是坐地起价式的贩卖,又着实在让人深恶痛绝。

只有坚持努力前进

才能优秀到让更多人看到

自己的能力

8年时间,一晃而过。菲菲见证了男演员从默默无闻的十八线艺人,到如今跻身“顶流”;自己也从懵懂的“饭圈”小白,变成了全能型“粉丝”。如今,菲菲运营的社交账号,也有了近10万的“粉丝”,还获得了男演员的“回关”。

一路行来,已经向30岁迈进的菲菲,逐渐减少了追明星线下活动的频次与强度。

我也会开始思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然也就会有所取舍。

不过,减少频次的又一大原因,是因为如今在“饭圈”,有不少年纪更小的“粉丝”群体。

他们有的很容易被煽动,被“粉头”以“虐粉”的类传销话术,诱导消费,盲目跟风购买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产品,甚至做出贷款追星的冲动行为;有的会被“喜欢”冲昏头脑,做出“私生”行为(注:“私生”行为,是指侵犯明星的私生活及工作的行为。),比如跟踪、追车、大半夜敲酒店房门,等等。

——菲菲的“自述”

菲菲说,发现这些情况,她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粉丝”,但效果却很有限。这些都让她感觉,“追星”这件事不纯粹了。

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惠天说,以“粉头”搭建“粉丝”群骨架,按金字塔模式分发任务,并不断增加下线;同时,对“粉丝”进行定期高强度“洗脑”,对于“异议者”群起而攻之。

这样的模式,以偶像崇拜为导向,其管理层却是以金钱收割为根本目的,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尽管“粉丝”群貌似无伤大雅,但其心理控制的模式,却已基本成型。因此,外部干预是必须的。

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21年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比例达到8%。另有数据显示,近15%的“00后”“粉丝”,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

2021年6月起,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 ·‘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未成年网民参与网上“粉丝”应援活动的情况,明显减少。

在2022年发布的《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中显示,未成年网民经常参与网上“粉丝”应援活动的比例为5.4%,较前一年下降2.6个百分点

在所有学历段中,初中生的参与比例最高,为9.1%;其次为高中生(8.1%)、中等职业教育学生(6.9%)、小学生(2.7%)。与前一年相比,小学生经常进行网上应援活动的比例下降最为明显,下降超过一半。

就像他(注:他,指菲菲“粉”的男演员)明白,作为演员,只有不断输出优秀的作品,才能不被人遗忘,而代价可能是十年的蛰伏。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同样也只有坚持努力前进,才能优秀到让更多人,看到我的能力。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这大概就是追星之于我的意义吧。

——菲菲的“自述”

在菲菲看来,她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成长为一名情绪稳定、做事沉稳,而且绝不轻言放弃的大人”。

尽管如此,菲菲仍然表示,从她个人角度而言,不建议太小的孩子,走上追星之路。因为,面对“饭圈”,也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真正做到在兴奋的同时,保持应有理性,找到追星对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


敏锐观察 洞见前沿


撰稿:胡晓月 

编辑:张力伟 

主编:梁娜

素材来源:《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新华视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自述   粉丝   剧组   菲菲   通告   偶像   金钱   情况   明星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