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护脑:帕金森病的知识点和中医的颤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曾被认为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的退行性损害。该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主要症状包括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障碍症状,同时还伴随着嗅觉减退、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异常、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根据临床特点,帕金森病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亚型,一是以震颤为主要症状的类型,另一是以肌肉强直和动作减少为主要症状的类型。随着疾病的进展,这两种症状可能会交替出现。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为其病理特征的多系统疾病。

知识点1: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

在帕金森病患者身体内,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黑质致密部位,这些神经元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了纹状体区域多巴胺的含量减少

知识点2:α-突触核蛋白和路易小体

多巴胺神经元内会形成一种名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聚集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路易小体(Lewy body,LB)。这种异常的α-突触核蛋白不仅影响了黑质脑干核团,还波及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心脏、腹腔、盆腔等多个部位。这种异常聚集具有独特的定位和慢性发展的分布规律,尤其在疾病的早期就已经开始出现。

知识点3:年龄因素和环境等因素

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根据我国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5到74岁年龄组的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75到84岁为2.74%,而85岁以上则高达4.07%。因此,我国已经有超过400万患者受到帕金森病的困扰,其中约一半的患者会导致严重残疾,影响其工作和日常生活。另外,帕金森病的发病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毒素、微量金属、杀虫剂、一些工业或农业废物以及生活环境等。近年来,遗传因素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帕金森病患者中有90%以上是散发性患者,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对于散发型帕金森病,目前的观点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中医理解的帕金森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帕金森病可以归属于中医所称的“颤病”、“拘病”或“颤拘病”的范畴。

中医的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如果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可以考虑诊断为“颤病”;

如果主要症状是肌肉紧张和动作迟缓,可以考虑诊断为“拘病”;

如果患者同时表现出明显的震颤和肌肉紧张症状,那么可以诊断为“颤拘病”。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前将帕金森病简单地归类为中医的颤病范畴并不够准确,因为有10%到20%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甚至整个疾病过程中都没有肢体或头部颤抖的症状。

中医的颤证

中医认为颤证的核心病机可以概括为肝风内动,导致筋脉失去正常的滋养。肝被中医视为主要掌管筋膜系统的脏腑,而肝风内动意味着筋脉失去了正常的自主能力,它们受风的牵引而不受控制地运动,从而引发肢体和头颈的颤抖和摇动。

具体来说,肝风内动可以有不同的病机,如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淤血生风、痰热动风等多种不同的机制。

此外,肝肾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如果肾虚,髓质受损,脑髓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就会导致上升虚症,表现为颤抖等症状。如果脾胃功能受损,痰湿内生,就会干扰土的滋润木的功能,也可以引发风木内动。

总的来说,中医颤证病的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患者体内本应有足够的气血、阴阳,但却出现了风、火、痰、淤等邪气侵袭。

风通常是由于阴虚引起,但也可能是阳盛风动或痰热化风的结果。

痰可能由于脾虚无法运化水湿或热邪煎熬津液引起。

痰与肝风或热邪同时存在时,会阻塞气机,导致肌肉筋脉失去滋养,甚至导致病情加重。

火分为实火和虚火。虚火通常是由于阴虚引起的热化,而实火则是由于五脏之志过极而引发的。火热消耗阴津,干扰筋脉的正常功能,导致不安定。

虽然这些邪气相互关联,但都源自虚弱的体质。风、火、痰、淤有时会相互转化,如阴虚和气虚可能转化为阳虚,气滞和痰湿也可以化为热邪等。颤证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导致气血不足,经络淤滞,表现出肢体僵硬、动作迟缓、乏力等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核蛋白   突触   中医   帕金森   多巴胺   筋脉   神经元   知识点   肢体   症状   患者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