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马做一回“候鸟人”

巴盘屯的清晨,青山云雾缭绕,盘阳河秀水潺潺,两岸绿树与各种亭、廊、栈道交相映衬,和谐而秀美,三三两两的养生“候鸟人”在散步、健身、晨跑。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平安村巴盘屯生活着多位超百岁的长寿老人,被称为“长寿村”。巴盘屯所在的甲篆镇是长寿老人相对集中的居住地,还有水晶宫、百鸟岩、百魔洞等旅游景区。依靠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甲篆镇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和养生人群前来游玩或度假养生。

“每年都来巴马住上三五个月,这里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空气好,很适合度假养生。”从东北来的游客孙浩告诉记者,他来巴马度假养生已经有12年了。

几年前,平安村引进广州市红莲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到该村流转土地40多亩,春种油菜花、夏种荷花,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赏花、拍照。

“暑假期间,我和家人一起到平安村荷花园打卡拍照,环境很舒适,景色很美。下次我还要带上朋友一起来这里体验乡村生活。”来自安徽的游客黄俊玮说。

“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平安村已从以前单一的农家乐旅游转变为集农业种植和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集结地,成为巴马宜居康养旅游聚居地。”广州市红莲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员工李彩亮说。

“利用自然优势,加上大力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平安村越来越火,希望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来巴马一趟,做一回‘候鸟人’。”甲篆镇党委书记卢金科说。

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赋予的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三大定位,巴马大力挖掘壮瑶文化、长寿文化,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在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仁寿源景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边品尝甘蔗红糖、糍粑、豆腐花等传统特色美食,一边体验巴马千年沿袭下来的古朴孝道仪式——补粮添寿,吃瑶族长桌宴,观看上刀山、下火海等民俗表演。

“景区从原来的观光旅游发展到现在的体验式旅游,加快了旅游模式的升级,也大大提升了景区的竞争力,促进游客二次消费。”景区负责人邓永康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每年有近12万人次的“候鸟人”乐居巴马。2022年,该县共接待游客611.28万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63.92亿元。初步统计,今年1月至6月,巴马接待游客438.36万人次,同比增长44.19%,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41.3亿元,同比增长23.06%。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巴马累计投入3.42亿元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互联互通、旅游标识系统等232个项目,投入19.29亿元健全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创建了一批星级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提升了文旅产业发展的质量。

近年来,巴马成为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广西首批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名单。该县通过举办“三月三”“著祝节”“长寿养生文化旅游节”等节日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激活旅游消费市场,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巴马坚持多业态融合发展,围绕健康食品、健康服务、健康科技三个核心业态,着重发展天然饮用水、长寿食品、健康医养、精品体育、会议会展、生物科技、特色医药七大产业,加快打造百亿元健康水产业、百亿元长寿食品加工业、百亿元文旅康养产业、百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四个百亿元”生态产业发展集群,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大健康融合产业体系。

当前,巴马已经名声在外,文旅康养成为最大的商机。记者从巴马瑶族自治县文广体旅局了解到,随着巴马的绿色长寿品牌产品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巴马正在以打造世界级健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推动旅游由单一景区景点的观光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 (经济日报记者 童 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巴马   巴马瑶族自治县   长寿   平安   景区   候鸟   乡村   游客   文化   健康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